白粉病病原菌显微镜 白粉病病原菌显微镜
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会影响到许多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种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是白粉菌,它是一种真菌,可以在植物的叶片和茎上生长。
为了观察白粉菌的形态和结构,科学家们使用显微镜进行研究。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它们的结构和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白粉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菌丝和孢子。菌丝是一种细长的细胞,可以在植物的叶片和茎上形成白色的覆盖层。孢子是一种由菌丝产生的构,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病原菌。
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粉菌的形态和结构,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病害的传播和防治。他们可以通过研究白粉菌的生长环境和生命周期,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保护农作物的健康。
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可以让我们观察和研究微小的物体和结构。在研究植物病害时,显微镜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相关拓展:
问:怎样防治山茶白粉病?
山茶病害有两类。一是由于温度、湿度、土壤、肥料的不适宜或缺乏微量元素等环境因素造成的生理失常,久生病害。这叫做生理病害。二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侵入山茶体内而发生的各种病变,其中以真菌引起的病害最多。这种病变就叫寄生***害。山茶得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显示的特征,叫“病征”;受害植株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叫“病状”;造成病害的病体在山茶植株中侵染的过程,叫“病程”。识别山茶病害,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去识别。如盛夏期间,发现山茶叶面有淡棕色的斑块,叶片下卷,变黄枯落,表明是光照过强,山茶得了梢枯病;当绿叶相继转黄,嫩叶呈淡***,顶梢萎缩,下部叶片卷曲凋落,表明是受涝所致,山茶得了根腐病;叶片上有明显的黑斑块,表明是由真菌引起的炭疽病。山茶病害的识别,一般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山茶得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显示的特征来分析,确定病害的种类,以便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山茶病害的症状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和稳定性。我们可根据其症状区别病害。(1)真菌病害的识别真菌***害是山茶病害中最主要的一类。真菌是一类没有叶绿素的低等生物,个体大小不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大多数真菌是属于兼性寄生,既能在山茶上寄生,也能在死株上腐生。真菌孢子又能借风、雨、虫来传播,不断地再侵染。山茶真菌病害常见有白粉病、煤烟病、黑斑病、根腐病、梢枯病、花腐病等。(2)细菌病害的识别细菌是很小的低等单细胞生物。它分布很广,到处都有。在植物种子和风干组织中的细菌,常能维持相当强的生活力。细菌主要从气孔、皮孔、枝叶伤口等侵入到植株内。病原菌一般借助雨水、昆虫、种苗、土壤以及病枝等传播。常见的山茶细菌病害有软腐病、溃疡病、烂皮病等。(3)病毒***害的识别病毒是一种极微小的寄生物,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它通过昆虫和嫁接、机械损伤等造成的微小伤口侵染山茶,使其感染得病。被病毒感染的山茶植株首先是叶片上出现白斑或黄斑,特别是新叶上更为明显,这些斑块或斑点无一定规律。时间长了,叶片失绿现象严重,生长受到一定限制,最后导致植株死亡。病毒主要在寄生种子、病株残体、土壤和昆虫体内越冬。病毒病害的症状主要有花叶、枯斑、环斑和叶片黄化、畸形、丛枝等。花叶是病毒病常见的症状,通常叶片深浅色泽不匀,出现花花斑点。(4)生理***害的识别山茶生理***害的症状,常表现为变色、黄化、叶尖、叶缘焦枯、落叶、落果等。病株的出现与当时气候条件、土质、施肥等有密切关系。这种病害受害组织无任何病原物,只有在管理上加以解决。
问:如何诊断植物霜霉病和白粉病?这两种病原物在分类地位上有何不同?
从以下两方面回答:
1)诊断:首先从症状上诊断-----霜霉病病部常有霉状物,白粉病病部常被白色粉状物,后期往往有黑色点状物-(为有性闭囊壳);其次进行显微镜检----霜霉病菌为孢囊根和包囊孢子,白粉病菌为粉孢子、闭囊壳及其内子囊孢子。
2)两种病原物在分类地位上是不同的:霜霉病菌是由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的真菌引起,其有性孢子是卵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的真菌引起,其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