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百菌清治水稻穗茎瘟 百菌清能打水稻吗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037 次
百菌清治水稻穗茎瘟 百菌清能打水稻吗

水稻穗茎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水稻减产甚至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农药,但是这种方法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现在,有一种名为百菌清的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治疗水稻穗茎瘟。

百菌清的原理

百菌清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混合而成的生物制剂。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水稻穗茎瘟病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它们。百菌清中还含有一些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强水稻的免疫力,防止病害再次发生。

百菌清的使用方法

使用百菌清治疗水稻穗茎瘟非常简单。将适量的百菌清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溶液喷洒在受病害影响的水稻上。通常情况下,每亩地需要使用1-2升的百菌清溶液。喷洒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或晚上,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

百菌清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农药,百菌清有以下几个优点:

  • 对环境友好。百菌清是一种生物制剂,不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 对人体健康无害。百菌清中的微生物对人体无害,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效果显著。百菌清可以有效杀死水稻穗茎瘟病菌,防止病害再次发生。
  • 价格实惠。相比于化学农药,百菌清的价格更加实惠。

总结

百菌清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治疗水稻穗茎瘟。使用百菌清不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益,而且效果显著。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百菌清的使用,为水稻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相关拓展:

问:百菌清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克百菌清兑多少水

百菌清属于高效、广谱杀菌剂,可防治瓜类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黄瓜灰霉病、叶霉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叶斑病,花生锈病、褐斑病、黑斑源亏病等多种作物病害。其中对于防治瓜类霜霉病和白粉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6克,兑水60升后喷洒。间隔7天喷药1次。

一、百菌清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百菌清的作用

百菌清可防治瓜类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黄瓜灰霉病、叶霉病等。百菌清属于高效、广谱杀菌剂。

2、百菌清的使用方法

(1)对于瓜类霜霉病和白粉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6克,兑水6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药1次,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时为止。

(2)对于水稻稻瘟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7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药1次。

(3)对于小麦叶锈病和叶斑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7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隔7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

(4)对于花生锈病、褐斑病、黑斑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3次。视花生的生长期和病害发展情况决定是否增加施药次数。

(5)对于番茄叶霉病、斑叶病和炭疽病,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商品量113克,兑水60升,搅拌均匀后喷洒。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发展情况而定。

二、1克百菌清兑多少水

1、1克百菌清兑500克水。百菌悄裂拿清是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可防治炭疽病、疫病、白粉病等各种病害。目前被广泛用于瓜类、水稻、小麦、花生等农作物。

2、油类物质可能加重药害,在混配药液的时候不宜添加油类助剂,与乳油制剂混配的时候也要小心。

3、注意百菌清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

4、百菌清属于低毒杀菌剂,对少数人皮肤有刺激作用,对某些人眼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5、百菌清对鱼毒启搭性大,渔业养殖过程中应谨慎使用。

问:百菌清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

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对链物伏多种作用真菌病害具有预防作用。

药效稳定,残效期长。可用于麦类、水稻、蔬菜、果树、花生、茶叶等作物。如麦类赤霉病,用75%可湿性粉剂11.3g/100m2,对水6kg喷雾;蔬菜病害(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斑枯病、瓜类霜霉病、炭疽病)用75%可湿性粉剂135~150g,对水60~80kg喷雾;果树霜霉病、白粉病,用75%可湿性粉剂75~100g对水30~40kg喷雾;

扩展资料:

此外还可用于桃腐病、疮痂病,茶炭疽病、茶饼病、网饼病,花生叶斑病,橡胶溃疡病,甘蓝霜霉病、黑斑病,葡萄炭疽病,马蚂迟铃薯晚疫病,茄子灰霉病,橘子疮痂病。;属广谱、高效、低毒杀菌剂,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属高效、广谱、安全的农林用的杀菌剂,也可用作制革和其他工业棚携的防霉剂;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

百菌清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菜叶等多种害虫,对水稻、小麦、棉花等多种病害,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用作工业防霉剂、水果保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