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是折耳根吗
这一篇农资文章解释一下“鱼腥草是折耳根吗”的内容进行剖析,期待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鱼腥草是折耳根。它们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属于同一种植物。
鱼腥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cm,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云南、四川、广东、贵州、广西等地,生于沟渠、山脉、池塘、川脊或林下湿地。鱼腥草的上表面为深黄绿色至深棕色,下表面为灰绿色或灰棕色,有鱼腥味。
鱼腥草是折耳根,两者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叫不同,但实际上是同一种植物。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于三白草科植物的干燥地面。
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纵棱数条,节明显,表面呈棕**,下节有残留须根,质脆,易折断。上表面为深黄绿色至深棕色,下表面为灰绿色或灰棕色,有鱼腥味。
2、鱼腥草是多年生草本,高15-50cm,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云南、四川、广东、贵州、广西等地,多生于沟渠、山脉、池塘、川脊或林下湿地。
花期为5月至8月,果期为7月至10月。加工方法是去除新鲜鱼腥草的杂质,快速清洗、切割、干燥。
鱼腥草种植在肥力强、土壤疏松、排水方便的地块中,含有有机质的土壤最好。
(1)鱼腥草建议根茎繁殖,主要在2-3月进行。
将一些生长良好的根茎切成两个腋芽的小段,然后在苗床上种植。一般可以根据行株距离20cm进行种植。
种植后覆土3-4cm,稍微**后适当浇水。一般一周后就能长出新芽。
(2)用无病害、健康生长良好的枝条作为插穗,然后截成12-15cm,至少三节,插入沙壤土苗床,然后浇水适当遮阳,生根后定植。
(3)3月下旬至4月,母株取出,分株移植到沙壤土苗床上。
(1)幼苗期高温干旱天气需增加浇水次数,早晚浇水一次,适当除草,除草时注意补肥,稀释**素后喷入农田。
(2)鱼腥草收获后需要追肥,主要添加氮肥。
氮肥对植物的萌发起着重要作用。第二次收获后,施用钾肥,为明年植物的萌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鱼腥草种植一般在3-5月收获。如果不以食用为主,以药用为主,一年只需收获一次,收获时间为9-10月。
好文探索:鱼腥草含有一级致癌物?
鱼腥草,又称折耳根,是西南地区一种药食同源的风味野菜。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食物,关于鱼腥草的传言也很多,比如“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不仅伤肾还致癌。”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
流言1:鱼腥草中含有毒物质马兜铃酸,吃了之后会造成肾损伤甚至致癌。
分析:假的。实际鱼腥草里面没有马兜铃酸,而是马兜铃内酰胺,它们算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马兜铃酸,被国际**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对肾脏确实有损害。它是马兜铃属植物所含有的一种特殊成分。
而这又关鱼腥草什么事呢鱼腥草含有马兜铃内酰胺,它是马兜铃酸在肝中的代谢产物以及在自然界广泛独立存在的一种成分。
鱼腥草不属于马兜铃属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
单纯从植物属性看,是不同目不同科不同属(植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这可类比成动物界“兔子和老虎”的区别。
其实鱼腥草正式的中文名就是蕺菜,因民间常挖根食用,就有了“蕺儿根”的俗称,久而久之在西南地区方言的演变下就成了“折耳根”。
流言2:听说有毒的马兜铃内酰胺I就存在于鱼腥草里。
分析:假的。毒性最大的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I这两种,鱼腥草内部都没发现。
马兜铃内酰胺是一大类化合物的通称,部分确实有毒,其中马兜铃内酰胺I为主要毒性成分,它是马兜铃酸I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之一,参与了肾细胞毒性。
也就是说,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都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物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马兜铃内酰胺都会损害肾脏。
鱼腥草中只分离出的马兜铃内酰胺AII、马兜铃内酰胺BII、马兜铃内酰胺FI,目前也只是体外细胞实验证明鱼腥草提取物中含有毒物质,对肝细胞的损伤大于肾细胞的细胞毒性。还需进一步采用体内实验等安全评价方法进一步评估。
分析:假的,过于绝对。鱼腥草不是不能吃,只是说吃多少是一个安全的量,目前还没有确切数值。
结合目前鱼腥草科研数据,总体认为有毒的证据强度还比较弱,基本无需担心。鱼腥草中总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远低于毒性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含量。
要真的说,用马兜铃酸的药材临界剂换算,要达到中毒剂量,鲜鱼腥草的服用量为2.3-60kg/d。而我们知道,鱼腥草本身又不是日常主菜,一天也不至于吃四五斤,食用量本身也是很有限的。
精选问答:
1、鱼腥草别名叫毛根草吗?
鱼腥草不叫毛根草毛根一般是指白茅根,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而鱼腥草,俗名折耳根,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但是二者都是重要的草药。白茅根在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体有鱼腥气。茎下部伏地,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有时带紫红色。叶互生,心形,有细腺点,背面常呈紫红色;托叶膜质,条形,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
2、银条菜和折耳根,鱼腥草一样么?
不一样,折耳根和鱼腥草
银条又名草石蚕、罗汉菜、螺丝菜等,在西北地区俗称“地灵”,
学名银苗,银条菜等。属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草石蚕类以地下茎作为食用部分的一种蔬菜。地下茎白色,肉质脆嫩,无纤维,味甜,含水分较多,营养丰富,可炒食、煮食、凉拌等。
折耳根和鱼腥草是同一种食材,也叫作狗心草等,带有一定的异味,花果期在五月份至十月份,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以及甘肃等地。折耳根的烹饪方式多样,可以凉拌、炒制、煮汤、煲粥等。折耳根制作凉拌折耳根、折耳根瘦肉粥、折耳根雪梨饮、折耳根汤、折耳根炒肉等美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