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蝗虫染色体是什么意思啊

2024-01-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40 次
蝗虫染色体是什么意思啊

  此篇农资知识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刨释一下“蝗虫染色体是什么意思啊”的内容进行精细详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赶紧收藏吧!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含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可以决定蝗虫的雌雄。蝗虫细胞有23个染色体,2个11个染色体和2个12个染色体。

  雌性染色体为:XX,雄性染色体为:XO。


好文探索:飞蝗基因组图谱问世:中国科学家破译迄今最大的动物基因组


  “飞蝗蔽日,食禾至尽”,蝗灾长久以来都对农业生产造成重要威胁。作为世界性的农业害虫,飞蝗(Locustamigratoria)群聚成灾的机制一直是世界科学家力求攻克的关键课题。

  经过测序、组装、注释等工作,研究者构建出约6.3Gb大小的飞蝗基因组图谱——这是迄今已测序最大的动物基因组。飞蝗基因组大小约是果蝇基因组大小的30余倍,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两倍多。

  飞蝗基因组中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占全基因组的60%),其中DNA转座子和重复序列(LINE)反座子居多,分别占基因组的24%和17%,而这些序列在飞蝗基因组中的丢失率较低,因此飞蝗基因组才会那么大。“直翅目在进化上处于比较基部的位置,包括蝗虫在内的直翅目昆虫,基因组通常都比较大,”康乐院士推测:“这可能是出于适应环境的需要而采取的策略,它们会保留一些重要的序列,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这些重复序列的具体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查明。

  飞蝗之所以能够对农业造成极大危害,主要原因在于蝗群的长途迁飞能力和强大的摄食能力。

  蝗虫个体1天能够摄入与自身重量相等的食物,这种食量大概是人每天进食量的60~100倍之多。“禾草皆光”之后,蝗群又迁飞到其他田地继续为患。

  通过分析飞蝗基因组信息,研究者发现了多个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了高效的能量供应体系,为飞蝗长距离“飞”的能力提供了能量保障。另外,飞蝗基因组中含有68个编码糖苷键转移酶的基因,是所有昆虫中最多的。

  这类代谢解毒酶类能够降解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等)中的特定次生代谢物,编码这类酶的基因家族在飞蝗基因组中的扩张,可能对飞蝗“吃”的能力至关重要。

   研究者还对两种不同习性的飞蝗的脑组织进行了转录组和甲基化组对比分析。

  飞蝗可分为群居型和散居型两型,能够从散居型转变到群居型——大的飞蝗聚群可达10亿只。

  这两种类型的飞蝗,脑部基因表达具有显著差异,与神经发育和可塑性调控相关的多个基因呈现不同的甲基化模式。

  与激酶、信号转导蛋白、微管蛋白等系统相关的基因转录以及可变剪接情况,在两种类型的飞蝗中也多有不同。

  “群居型的飞蝗,迁飞能力显著强于散居型的飞蝗。

  ”康乐院士对果壳网说:“研究组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飞蝗两型转变机制,希望能够开发出环境友好的行为调节剂,使群居型的飞蝗转变为散居型。”目前,对飞蝗的控制手段主要集中在剧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形式。

  其实,“蝗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只要蝗虫不对农业造成明显的危害,我们应该允许蝗虫以一定的种群密度存在于自然界中。”康乐院士透露,他们通过筛选飞蝗基因组**有的药物靶点,为RNA干扰等新的蝗灾防治手段提供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