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有几种
本篇农资内容会给网友们分解“蕨菜有几种”的内容进行诠释,希望对你们有些许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蕨类植物主要有6种,可分为长羽蕨、食蕨、欧洲蕨、镰羽蕨、毛轴蕨和云南蕨。蕨类植物可达1米高,根长水平行走,锈**柔软,叶子呈三角形,干燥后接近革或革,将呈深绿色,生长海拔200-830米,森林边缘阳光充足。
好文探索:蕨非仅有——细数食用蕨
蕨菜清香可口,营养美味,有“山珍之王”的美誉。除了蕨之外,还有很多食用蕨虽然低调但也很受欢迎呢。
图片:视觉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代蕨类植物约有71科381属~种,中国蕨类植物约有63科230属2600种(Liu,etal。
图片:视觉中国中国食用蕨类植物约有29科39属95种,其中约27科34属90种蕨类植物幼嫩的拳卷叶、营养叶或孢囊柄(俗称蕨菜)被用作时令蔬菜、制成干菜或罐头。约13科13属45种蕨类植物根状茎或茎杆髓部中的淀粉(俗称蕨根淀粉)被用于制作羹汤、粉条或酿酒(乔星,杨颖,2023)。
图片:视觉中国蕨类植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类群,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喜林下、溪边、石缝处,在适应极度阴暗环境、极度污染环境、极度干旱环境等方面具有众多独特的适应机制。
图片:凤栖梧图片:视觉中国现在,我们一路北上前往长白山脚下。
在这里,东北蹄盖蕨(Athyriumbrevifrons)广受欢迎,俗名猴腿菜,初生拳卷叶鲜嫩可口,根状茎还具有驱虫、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蛔虫病、外伤出血。
东北蹄盖蕨,图片:令人叫蕨此外还有具黄瓜清香味的荚果蕨(Matteucciastruthiopteris),俗名黄瓜香,很形象的名称。
荚果蕨成株高约80cm,根状茎直立,营养叶二回羽裂,呈圆锥状,倒披针形,交互着生于根状茎上,稍向外呈拱形**,下部羽片狭缩呈耳形。因为羽片**形似野鸡翅膀,所以荚果蕨也叫野鸡膀子。
荚果蕨成株,图片:凤栖梧由北向南,食用蕨类植物的品种和数量也愈加丰富起来,这里不得不提与“蕨菜”齐名的“薇菜”。
我们现在常说的“薇菜”通常是指紫萁(O**undajaponica),为我国暖温带、**带常见蕨类植物,成株高50-80厘米,营养叶叶片为三角广卵形,顶部一回羽状,其下为二回羽状。羽片3-5对。叶为纸质,成长后光滑**,干后为棕绿色。孢子叶(能育叶)同营养叶等高,或经常稍高,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缩,小羽片变成线形,长1.5-2厘米,沿中肋两侧背面密生孢子囊。
紫萁,图片:喜来乐图片:凤栖梧我国的薇菜內产外销,多出口**、韩国,出口量可观。
不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薇菜远不如蕨菜好吃,苦涩味较重,需要焯水2-3次才能减轻。
紫萁拳卷叶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e)是一种被严重忽视了的食用蕨类,在其它地区作为食用蕨较为少见,但在什么都敢吃的广东还是很受欢迎的。
乌毛蕨回锅肉,图片:凤栖梧想不通为啥它那么好吃却不红,哦,其实人家很红,而且是从小红到大。
可能它最大的烦恼就是“太红了”,而越鲜艳的颜色在野菜中也就越不作为首选——美丽是原罪。
除幼叶可食用外,乌毛蕨作为大型丛生蕨类,形态优美,有苏铁之风韵,还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适宜大型盆栽观赏,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
乌毛蕨,图片:金摄郎福建福州地区的水蕨菜——菜蕨(Callipterisesculenta)已渐成产业化趋势。
菜蕨食用方便,无需焯水,清香爽脆,不苦不涩,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图片:视觉中国台湾地区颇具盛名的山苏花——巢蕨(Neottopterisnidus)可清炒,可凉拌,滋味蛮好。
巢蕨炒香肠,图片:凤栖梧巢蕨,顾名思义,叶簇呈鸟巢状,由于叶色终年碧绿光亮,也是著名的附生性观叶植物,常用来制作吊盆观赏,作为宾馆、庭院的装饰,在南方庭院中,常悬挂室外棚架和林下,如皱边鸟巢蕨常作为花艺装饰。
图片:视觉中国上面说的几种都是陆地上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水生的。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蕨类植物模式种——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
水蕨分布在热带和**带地区,我国湖南以南地区有分布。
水蕨为一年或多年生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漂浮植物,高从15厘米到40厘米左右都有,叶子生长呈现多样化。
水蕨炒腊肉,图片:凤栖梧水蕨易成活且生长周期较短,采用孢子繁殖的方式进行人工培育,从孢子到成株只需3个多月。
除可食用外,还可作为观赏植物用于鱼缸造景或者池塘、盆栽等,应用范围广,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蘋(MarsileaquadrifoliaL。),俗称田字草,嫩叶可食。
《诗经·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苹,通蘋,即田字草,采集的目的是“于以奠之”(祭祀)。
食用蕨类植物作为一类常见的野生食用植物在很多国家都有应用。
图片:视觉中国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当地人用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zeylanica)的嫩叶做色拉。
七指蕨,图片:喜来乐尼泊尔人把瓶尔小草(Ophioglossumvulgatum)、绒毛阴地蕨(Botrychiumlanuginosum)、食蕨(Pteridiumesculentum)、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粗梗水蕨(Ceratopterispteridoides)等作为蔬菜。
瓶尔小草,图片:喜来乐图片:视觉中国夏威夷的土著人有食用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的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至少有50种在食用的蕨类植物。
图片:视觉中国近年来在开发食品新资源过程中,人工合成的食品常伴有副作用,甚至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危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在回归自然的呼声中人们又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野菜(朱晓凤,2023)。
图片:视觉中国目前我国的食用蕨类仍多以野生为主,除个别品种外极少为人所熟知,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它们,了解它们,喜爱它们。
更多关于食用蕨类的文章详见公众号“梧印墨迹”,一个分享营养知识、植物科普、旅游记趣的公众号。
精选问答:
1、蕨菜人工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蕨菜比较适合在含有酸性的土壤下生长,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比较平坦的山地土层比较厚重、土质较为疏松肥沃的地方进行蕨菜种植。在整地的时候我们尽量把土地深耕,然后土质整细一点,最后做垄起沟,这样有利于到时的引水和排灌,整地时我们还要注意施好基肥,一般施用复合肥和农家肥。
3
2、栽种
栽种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有性繁殖,也就是收集蕨菜的种子,然后进行播种育苗,最后在进行移栽。第二种方式就是无性繁殖,也就是野生的蕨菜或别人种植的蕨菜每年的春秋季都会长出新的幼苗,此时就可以将新的幼苗连着根部一起移出,在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栽种就好了(一般是每株间隔60-70厘米)。在我们平时的种植种最常用到的也就是无性繁殖的栽种法。
4
3、田间管理
蕨菜定植之后如果没有下雨,土地比较干旱的话就要给蕨菜浇水,一般是每隔三天浇一次水。在蕨菜的生长期间要经常的进行中耕除草以及施肥,每次施肥的用量不要很大,在每次除草的时候稍微追施一点就够了。清明时节雨水比较多,所以在那段时间要注意去田间进行排水,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的蕨菜根部坏死。每次采收之后可进行一次施肥,可以促进新的蕨菜生长,最后就是每年入冬时要将蕨菜盖上一层输液或者是稻草,这样可以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每年的田间管理都要尽量做到仔细,这样可以延长蕨菜的使用寿命。
5
4、采收
当蕨菜苗长到二十到四十厘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采收了,在采收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全部都采了,一般就是采收三分之二的样子。采收之后施肥,按照蕨菜的正常生长速度来看一般再过个十来天左右就可以再一次采收,一年可以采个三到四次。
2、苦菜和苦蕨菜?
苦菜不是苦蕨菜,虽然可以用来吃,但比较麻烦,还要山上 采摘,而苦菜采摘比较方便,苦菜是比较苦,但苦菜有很多种,有开黄花也有开紫色花的,其中以开紫色花苦菜为佳,紫花苦菜也称树荣紫花苦菜,是为一年生野生苦菜属菊科植物的全草。一般在春季的早期采收,自然晒干。因其开紫花所以又叫紫花苦菜,紫花苦菜叶子背面白色绒毛,紫花苦菜由于采摘时机不同,其产生的药效也有所不同。在20世纪中期被老百姓用来充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