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脱毒的原因
这篇经验文章会给农友们刨释一下“作物脱毒的原因”的内容进行阐述,期待对你们有少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在农业生产中,一些作物经过几代种植后,质量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这在土豆、蔬菜、果树、草莓、花卉等作物中尤为突出,根据科学家的长期研究,作物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病毒感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在生产中培育无病毒的幼苗,即作物脱毒。
好文探索:【科普】草莓脱毒,原来是这样
草莓都是无性繁殖的作物,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而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用脱毒苗进行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
已知草莓能感染62种病毒和类菌质体,因而每年都必须更新母株。
脱毒后的母株可以减少更新次数,提高产量并进行连作。
1、草莓秧苗脱毒培养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培育草莓无毒秧苗,是最早使用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保持70%~80%的相对湿度,5000lx(勒克斯)光照强度一昼夜照射16小时的条件下,在35~38℃的变温环境或37~38℃的恒温环境中处理选做培育秧苗的带毒植株,然后取长出的匍匐茎繁殖后代。
2、茎尖组织培养法。茎尖组织培养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草莓育苗脱毒方法。
它是通过无菌操作将解剖镜下切下的长0.2mm并含有两个叶原基的茎尖放在培养基上培育,在适合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几个月就能得到无毒的小种苗,然后在对新的无毒种苗进行增殖、生根、炼苗,即可移载。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此方法培育出的草莓无毒种苗,在移栽的1周内要保持其生长环境的湿度,一般采用覆膜的方法即可。
3、花药培养法培育草莓无毒秧苗。花药培养是应用愈伤组织培育出的植株不会带毒的原理培育种苗的。
而且试验证明,通过花药培养出的种苗种植后,95%以上同样能开花结果,甚至植株的生长发育能好于用于培育种苗的植株,因此采用此方法培育草莓种苗可行。
在进行培育时,一般是在无菌条件下消毒剥离发育期的单核靠边期花蕾的花药。
首先是诱导剥离的的花药产生愈伤组织,进而形成不定芽并进一步分化出带有茎叶的个体,这样既可得脱毒的草莓种苗。采用花药培育的方法在病毒种类不清的情况下也能培育出脱毒种苗,而且能快速获得草莓无毒秧苗,是一种不错的草莓秧苗无毒培育方法。
草莓的组织培养繁殖法是草莓脱除病毒的一种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草莓的组织培养繁殖法获得的组培苗比常规育苗生长旺盛,成活率高,能够增产30%~50%,果实色泽鲜艳,果个较大,果形均匀一致,品质良好。
组培育苗法繁殖快,一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以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株幼苗,且不占用地,不受环境的影响,适宜工厂化生产。
草莓行业一直进行的**种苗繁育体系是指草莓原原种苗、原种苗和生产用种苗**种苗繁育体系。
先把切取的草莓芽进行热处理,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切取分生组织尖端0.2毫米的生长点,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出试管苗,获得的试管苗要多次反复通过病毒鉴定,确认无病毒携带才能加速繁殖出大量试管苗,再进一步繁殖出原种苗,供生产使用。
由于实验室生长的脱毒组培苗数量有限,成本很高,须进一步扩大繁殖,生产原种苗。
为了防止重新感染病毒,在扩大繁殖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不能重茬或选择前茬为茄科作物地,用甲醛或氯化苦对苗地进行消毒。3、4月份定植,到9月就可以生产出80~100倍的原种苗。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观察草莓的生长结果状况,并检测是否符合脱毒苗的条件。
为了确保草莓苗形状的稳定性,获得的原种苗,要进行第二次种植实验,生长期及时防治病虫害,重视水肥管理,减少草莓重新感染病毒的机会,观察草莓生长状况及各种形状是否稳定,获得高质量的草莓种苗,供草莓育苗农户繁育生产用苗。
生产苗的繁育要选择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定植,管理到位,经过一年的培育后,经检测达到相关规定质量要求的植株为生产用苗。
脱毒苗具有生长快、长势强、繁殖系数高等特点,抗病性、耐热性和耐寒性均强于普通非脱毒苗,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化学农药,符合无公害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要求。花序多,坐果率高,且果实外观好、色泽鲜艳、果个大,均匀整齐,畸形果少,产量高。
精选问答:
1、脱毒苗是什么?
脱毒苗指的是植物脱毒技术,就是利用高温处理,茎尖组织培养等方法,脱除植物所感染的病毒,在超净无菌的条件下培养不带病菌的植株,进行营养繁殖,快速繁育和生产出无病毒的种苗、种薯、应运于大田生产。
2、脱毒苗是什么意思?
脱毒苗是指为获得高产,生产中就必须培养出无病毒苗木。因为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农作物品质衰退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病毒的感染,脱毒苗技术也运用到了花卉、果树、魔芋等农业生产中。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