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的用法用量,和啶虫脒的区别
这一篇知识说明“吡虫啉的用法用量,和啶虫脒的区别”的内容进行周密诠释,期待对各位有几许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对于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大多数作物害虫,可选择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柑橘潜叶蛾的防治可选用300-500倍液、1500-2000倍液、10-15天、2次液。
1、当作物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严重时,使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或4000-6000倍液喷雾10%吡虫啉。
喷洒时避免中午高温,避免温度过高降低疗效。
防治柑橘潜叶蛾。当嫩叶受害率达到5%时,开始喷洒,间隔10-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
一般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粉800-1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300-5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粉1500-2000倍液。
甜菜潜叶甲虫和细胸金针虫从害虫早期开始喷洒,间隔10-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5%吡虫啉片剂60-100克,5%吡虫啉乳油60-100毫升,10%吡虫啉可湿粉剂30-50克,25%吡虫啉可湿粉剂12-20克。
当害虫严重时,可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混合,提高防效。
吡虫啉属于内吸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高效、广谱、低毒、残留量低的优点。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口害虫。
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稻飞虱的防治没有效果。北方温室的粉虱防治基本无效,对盲椿象的防治效果较好。
2、啶虫胺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杀灭胃毒的优点,但内吸性不强。
当温度相对较高时,药物效果会更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口害虫,如蚜虫、飞虱、蓟马等害虫的防治效果相对较高,但啶虫胺对蚕有毒,使用时应谨慎。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