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泥鳅的养殖方式和投喂技巧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88 次
泥鳅的养殖方式和投喂技巧

泥鳅是我国的一种常见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泥鳅的养殖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泥鳅的养殖方式和投喂技巧。

养殖方式

泥鳅的养殖方式多样,常见的有池塘养殖、笼养殖、网箱养殖等。

池塘养殖:泥鳅适合在水质清新、水温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选择适宜的池塘,进行适当的清理和修整,然后进行放水。泥鳅的食物主要是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所以在池塘中要适当增加这些生物的数量。

笼养殖:笼养殖是指将泥鳅放入笼子中,悬挂在江河湖泊中。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利用自然水流,让泥鳅在流水中自由游动,增加其运动量,促进生长。同时,由于笼子的密度比较大,可以有效地防止泥鳅逃脱。

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是将泥鳅放入特制的网箱中,放置在池塘、湖泊等水域中。这种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泥鳅逃脱,同时可以利用网箱的特殊结构,增加泥鳅的活动量,促进生长。

投喂技巧

泥鳅的投喂技巧很关键,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投喂方式和投喂量。

幼鱼期:幼鱼期的泥鳅需要多次分次投喂,每天应该投喂3-4次。投喂的食物应该以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为主,例如水蚤、桡足类等。投喂量应该控制在泥鳅体重的5%-8%之间。

成鱼期:成鱼期的泥鳅需要逐渐转变为以底栖生物为主的食物,例如蚯蚓、小虾等。投喂量应该控制在泥鳅体重的2%-3%之间,每天投喂2-3次。

生长期:生长期的泥鳅需要适当增加投喂量,控制在泥鳅体重的3%-5%之间。投喂的食物应该以底栖生物为主,同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人工饲料,例如玉米粉、豆粉等。

泥鳅的养殖需要注重养殖方式的选择和投喂技巧的掌握,只有做到科学合理的养殖,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扩展阅读:

1.泥鳅:是著名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而广受欢迎。泥鳅主要分布于我国淡水河流、湖泊、池塘、溪流等水域中。汉语拼音:níqiū

2.底栖生物:生活在水底或水底附近的生物,包括底栖动物和底栖植物。汉语拼音:dǐqīshēngwù

3.浮游生物:生活在水中,漂浮在水中的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汉语拼音:fúyóushēngwù

相关问答拓展:

家养泥鳅的方法?

准备一大个点的容器。家里如果有鱼缸的话可以把泥鳅放在中、大型鱼缸里面,注意鱼缸不能太浅,不然泥鳅容易跳出来,如果是养在盆里面一定要在上面盖过盖子,另外泥鳅属于底栖类物种,可以在水箱底部放一些干净的细砂石。

水消氯后在使用。养泥鳅的水一定要消除氯气,如果是自来水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天或者或者加入几颗明矾,消除氯气之后再使用。

饵料配制。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动物,对于饵料的要求不算很高,一般以各种食物的加工品和残渣等为食即可,包括馒头、米饭和植物碎屑等均可,如果想要泥鳅长得好的话,那么就要为其投喂一些切碎的蚯蚓或是蚕蛹等小型昆虫。

适量换水。泥鳅的耐缺氧能力较强,因此不用经常换水,当你看到它们在水中比较安静,没有向上冲击的情况,说明水中不缺氧,一般就不必换水。

稻鳅共生养殖技术?

1. 稻田条件稻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地方,面积以20~100亩为宜。稻田土壤不能是沙土,以壤土为好,防止渗漏,以黏土带腐殖质最为理想。

2. 田间工程稻田开挖“十”字形或“田”字形的鱼沟,沟宽0.8~1米、深0.5~0.8米。稻田中央挖 3~5 米2的圆形或方形鱼涵,深 1~1.5米,鱼沟和鱼涵互通。田埂四周要围网,高度0.5米,网向内翻出沿,泥鳅苗放养前应该安装好天网。鱼沟、鱼涵面积占稻田面积10%以下。

3.鳅苗的投放及稻种选择每年的3-4月气温回升后,开始用人粪**培育水质,5月中旬开始在鱼沟里放泥鳅寸苗,亩放泥鳅寸苗 5 000~8 000尾。水稻以种植一季稻为主,端午节前后插秧。水稻品种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品种,生育期在 115~125 天,如水稻“鄂香2号”“福稻88”“华润2号”等品种。

4.泥鳅养殖日常管理鳅苗培育1个多月后将稻田水放浅,让泥鳅进入鱼沟、鱼涵。鱼沟、鱼涵用网隔离,禁止泥鳅入田,每天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投饲率 3%~4%。水体消毒以漂白粉为主,严禁使用明令禁止的农药、渔药,保持微流水,6月中旬开始插秧。

5. 稻田田间管理水稻一般在 6 月初育秧、6月中旬插秧、9月齐穗、10月收割。稻田常用复合肥25千克/亩作底肥、10千克/亩作追肥。水稻分蘖后开始晒田,一般5~7天即可,晒到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和发白、水稻叶色稍微转淡为宜。晒田时泥鳅入沟、入涵,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水位并追施拔节孕穗肥 5~10 千克/亩。保持水位直到抽穗前不断水,做到水、肥充足。水稻晒田、回水追肥后,可以撤除围网,让泥鳅从鱼沟里出来,此时稻田有丰富的浮游动植物可以供泥鳅摄食。

6.泥鳅入田后的田间管理水稻长到幼穗发育期,稻田灌水 6~8 厘米深时,应将泥鳅从鱼沟、鱼涵里放出来进入稻田培育,此时水稻生长旺盛,水稻幼穗分化期至灌浆结实期有 60~80 天,这段时间泥鳅进入稻田大量摄食天然饵料,基本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要做好防逃、防鸟措施。

7. 病害防控泥鳅放苗前,鱼沟、鱼涵用150千克/亩的生石灰消毒,消毒10天后放泥鳅寸苗,泥鳅苗放养前用食盐消毒;水稻虫害采取太阳能灯杀灭,每10~20亩安装1台太阳能灯,水稻采取有机稻种植模式,不打农药。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六、水质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保持长流水,无流水的需要定期更换补充新鲜水,保证水中的含氧量。特别是高温天气,必要时可以增加循环**花洒设施,以改善含氧量和降温。也可搭建阴棚,来适度降低水温。养泥鳅不死的小窍门?

养殖场地:要选安静、阴凉的环境建造池塘,底部铺厚5厘米的细沙方便它活动,还要栽种水草给它提供躲藏、休息的地方。

水质管理:间隔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更换四分之一。

饲喂方法: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给它提供豆渣、豆饼、玉米粉、米糠、鱼虾、蚯蚓、黄粉虫等饲料,每天喂两次。

注意事项:夏冬季要采取控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