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治法
灰飞虱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会在水稻生长期间大量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灰飞虱的防治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农民经济收益非常重要。
灰飞虱的发生主要与环境和气候有关,例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在发生高峰期,灰飞虱数量会迅速增加,严重威胁水稻生长和产量。灰飞虱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
可以采用农业生态防治方法,例如增加种植水稻的多样性、调整田间生态系统、促进天敌数量增加等。可以使用化学防治方法,例如喷洒杀虫剂、使用化学药物等。化学防治方法需要谨慎使用,应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例如搭建灰飞虱防护网、使用粘虫板等。
灰飞虱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只有在科学、合理、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控制灰飞虱的数量,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相关百科拓展水稻(shuǐdào):禾本科植物,又称稻谷、稻米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杀虫剂(shāchóngjì):一种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品。
化学药物(huàxuéyàowù):一种由化学方法制备的药物,用于治疗**或防治害虫。
生态系统(shēngtàixìtǒng):指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系统。
相关问答拓展:
玉米灰飞虱怎么防治?灰飞虱防治措施:
? ?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玉米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2.生物防治: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如何有效防治玉米灰飞虱?玉米灰飞虱一般在华东、华中、华北发生较多。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
玉米症状特征:玉米出苗后被灰飞虱危害后即可感病,到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新生叶片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病株叶的特征是色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隆起。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丛生,成对生状,病株似君子兰植株,农民朋友通常称作万年青。病株根少而短,长度不足健株的1/2,易拔出。根易分叉,丛生状。
灰飞虱防治技术要点:
1.灰飞虱可近距离扩散和远距离随高空气流迁飞,必须进行统一防治,统一时间,联防联治。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也要进行喷药,在喷施杀虫剂的同时加入百草枯、草甘膦等除草剂杀灭杂草,破坏该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量。
2.一定要早防早治,把灰飞虱消灭在传毒之前。麦套玉米麦收后要立即进行防虫,可结合玉米田喷施除草剂一并施药,尤其要重点消灭地边杂草丛中害虫,防止灰飞虱从地边杂草传入农田中危害。现没播种玉米要搞好种子药剂处理,可用70%福蝶牌吡虫啉可分散粉剂10克拌1kg玉米种子进行包衣。
3.一定要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防治玉米粗缩病关键是治虫, 要科学选用合适的杀虫剂,可应用10%吡虫啉20g/亩或25%吡虫啉15~20克或3%啶虫脒15~20g/亩或者5%啶虫脒10-15g/亩,混用2.5%高效氯氰50~80ml/亩等菊酯类农药喷雾,隔3~4天一次,连喷2~3次。要注意喷洒田边和地内杂草,而不要仅仅喷洒玉米植株。
茄子上的茄飞虱怎样治?茄子灰飞虱可选用吡蚜酮加水喷雾防治。可喷雾阿维.啶虫脒、烯啶.吡蚜酮、噻虫嗪+青皮桔油等。选择吡虫啉,阿维菌素制剂,菊酯类农药均可防治茄子灰飞虱。
茄子飞虱可以用啶虫脒进行防治。茄子灰飞虱可用啶虫脒、烯定虫胺等防治。最好用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喷雾防治。可以选择吡虫啉,阿维菌素和菊酯类的农药。茄子灰飞虱用啶虫脒、烯定虫胺等防治。
防治稻飞蚤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稻飞虱主要有三种: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
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害虫。
水稻受害后,轻者减产二三成,重者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因此防治稻飞虱也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措施。
发生规律 稻飞虱以若虫在田间沟边的杂草、土缝或根茬里越冬。春天到杂草上取食活动,后迁飞到麦田为害一段时间,再转移到水稻上为害。
其为害高峰多在孕穗期和乳熟期。
成虫和若虫在稻株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被害稻株茎秆细软,植株矮小。
后期为害,影响灌浆,造成秕粒,甚至成片霉烂倒伏。
雌虫产卵于稻茎秆内。
在高温、高湿时繁殖快。
水稻生长茂密,贪青晚熟的稻田往往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防治稻飞虱策略上是治前期,保后期,及早消灭在露头阶段,控制后期暴发。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虫品种,合理密植;改进肥水管理,底肥足,追肥早,避免偏施氮肥,防止后期贪青徒长;浇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适时排水落干,降低田间湿度。化学防治:
一、施用农药品种:
①3%啶虫脒(莫比朗)1000至1500倍液;
②锐劲特1500至2000倍液;
③大功臣2000倍液;
④毒蚜500至600倍液。
二、施药量:选上述一种药液,每亩施用50至60公斤。
三、施药时间:收前20天左右,即7月下旬利用下午抢晴施药。
四、施药方法:将药液雾状喷施于水稻中、下部(稻飞虱集中危害部位),防治效果最佳。
在2—3龄若虫盛发期施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5—30克;或10%扑虱灵乳油,每亩50毫升;或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亩300克;80%敌敌畏乳油80—100毫升/亩;40%乐果乳油,亩用150毫升。以上药剂均兑水75千克喷雾,喷雾时对准稻株基部,使药液喷在虫体上,害虫密度大时,用上述药量兑水200—300千克,全田泼浇。
稻飞虱什么样_?稻飞虱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属同翅目,飞虱科。在北方稻区主要有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其中灰飞虱可在本地越冬,常年为害,而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均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比褐飞虱分布范围更广。褐飞虱食性单一,只为害水稻和野生稻,而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能为害其他禾本科植物。3种飞虱中除白背飞虱外,其他2种有传播病毒能力。为害状 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以群集形式集中在水稻植株下部取食为害,吸食汁液。受害稻叶发黄,茎上出现褐色产卵伤痕。稻谷千粒重下降,虫量大时可引起植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形态特征 3种飞虱形态特征区别见表2-5。表2-5 3种飞虱形态特征比较 发生特点 灰飞虱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4~5代。东北地区3~4代,世代重叠明显。以若虫在麦田、田埂、沟边和荒原上的杂草根际、落叶下和土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向麦田转迁,灰飞虱成虫有远距离迁飞现象,但仍以当地虫源为主,长翅型成虫有趋嫩性和趋光性。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北方稻区均不能越冬。每年初发虫源均从外地迁入。北方稻区一般只出现1次为害高峰。2种飞虱的长翅型成虫均有趋光性。白背飞虱多在稻株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而褐飞虱则**在稻丛下部离水面3~5厘米处取食。白背飞虱及褐飞虱喜温湿,最适宜温度22~28℃,相对湿度大于80%,7~8月多雨,有利成虫迁入、降落和繁殖。灰飞虱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3~25℃,高温对其生长不利。华北稻区灰飞虱的发生量与7~9月降水有关。雨量少有利发生。稻麦混栽区有利灰飞虱发生,偏施氮肥,稻苗生长嫩绿发生重。不同生育期对稻飞虱的敏感程度不同。分蘖期至孕穗期最适于白背飞虱的生长繁殖,而褐飞虱则以孕穗期至抽穗时作物的营养最适其生长发育。稻飞虱天敌种类较多,可分寄生蜂、捕食性昆虫、蜘蛛、线虫及寄生菌5大类。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虫品种。(2)农业防治。科学管理水肥,适时晒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在灰飞虱发生重的地区,应防除周边杂草。(3)药剂防治。其关键在掌握时机,及时控制。稻飞虱防治指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分蘖期5头/丛,抽穗期5~10头/丛,灌浆乳熟期10~15头/丛。灰飞虱因有传毒能力,防治时,应抓住1~2代成虫迁飞高峰期和低龄若虫孵化高峰期,将其集中消灭在秧田期和本田初期。喷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30克,25%扑虱灵可湿性粉每667平方米30~50克,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200~250克,25%速灭威可湿性粉每667平方米75~100克,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100毫升,50%甲胺膦乳油每667平方米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每667平方米75~10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1种,对水30千克喷雾。撒毒土可选用80%敌敌畏每667平方米100毫升加细土15~20千克撒施(以无水层效果好)。喷粉,可选用2%叶蝉散粉剂每667平方米1.5千克。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