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氟吗啉的历史介绍
杀菌剂氟吗啉的历史介绍
氟吗啉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以用于防治多种病害,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它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德国药厂拜耳公司研制出来的,随后被引入美国,成为美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农药之一。
氟吗啉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相比于传统农药,氟吗啉有着更广泛的杀菌谱,可以同时防治多种病害。而且,氟吗啉的使用量很小,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少,因此备受青睐。
随着氟吗啉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据统计,氟吗啉的使用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超过了10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氟吗啉的使用,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我们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性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寻求更加环保和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关百科拓展氟吗啉(fómǎlín),又称“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多种病害。它最早是由德国药厂拜耳公司研制出来的,随后被引入美国,成为美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农药之一。氟吗啉的使用量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超过了10万吨,但由于其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关问答拓展:
圣女果喷什么药能预防病毒病?建议喷施氟吡菌酰胺加吡唑醚菌酯防治晚疫病。
药剂可选用72.2%普力克600倍液,44%菲格(精甲·百菌清)悬浮剂1000倍液,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安可锰锌(烯酰吗啉·锰锌)可湿粉600倍液,效果好。
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啶胺,呲唑醚菌酯、恶唑菌酮,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果树真菌用什么药杀最彻底?杀真菌剂:对于低等真菌,常见的就是霜霉病和疫病,对于这两种病害来说,目前常用的老三样就是乙磷铝,甲霜灵,瑞毒霉,加上近些年推出的霜脲氢,烯酰吗啉,氟吗啉,以及最新的银法利等。相对而言,低等真菌的治疗剂有三大特点,一是持效期短,二是价格高,三是容易产生抗药性。 对于霜霉和疫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发生病斑时立刻用药,而且要同时使用保护加治疗剂,才能达到一个较长时间的保护效果。
在保护剂选择方面,安泰生,波尔多液,铜制剂都是很好的选择。
高等真菌这块,包括轮纹、褐斑、炭疽、黑星等,最常使用的药剂就是**类农药,从最早的粉锈宁到腈菌唑到戊唑醇也经历了很大的变革,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苯脒甲环唑、腈菌唑、戊唑醇、丙环唑等类型,相对而言,安全性最好的是苯脒甲环唑,一般在幼果期使用也没有问题,持效期最长的是丙环唑,腈菌唑和戊唑醇是属于安全性和持效期都居中的产品。
但在不同的病害表现上,各种产品表现截然不同,对于梨树黑星病,苯脒甲环唑表现相当优秀,5000倍的效果可以等同于戊唑醇3000倍,丙环唑4000倍,但性价比可就合适的多了,可是对于苹果斑点落叶病,性价比最合适的戊唑醇,6000倍的戊唑醇效果比1500倍苯脒甲环唑和3000倍的好力克效果都好。在葡萄套袋前用药选择上,同时对于白腐和炭疽效果显著的药剂上,戊唑醇3000倍和丙环唑5000倍的效果都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对于霜霉病,像新研发的银法利,如果在初发期使用,持效期可长达二十天以后。因为他具有全新的成分,而且作用位点完全不同,不宜产生抗药性。即使对于病害发生较重的时候,基本上用药后三小时即可控制蔓延。应该是目前最好的霜霉病治疗保护剂。
辣椒得病了怎么处理?一、辣椒脐腐病
辣椒脐腐病该病属于一种生理病害。一般认为是由于缺钙引起,即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加之其移动性较差,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当果实含钙量低于0.2%时,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而发生坏死,并形成脐腐。
防治方法: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果实膨大后,应注意适当给水;育苗或定植时要将长势相同的放在一起,以防个别植株过大而缺水,引起脐腐病;选用抗病品种。番茄果皮光滑、果实较尖的品种较抗病,在易发生脐腐病的地区可选用;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能减少土壤中钙质养分淋失;使用遮阳网覆盖,减少植株水分过分的蒸腾,也对防治此病有利;采用根外追施钙肥技术。番茄及甜(辣)椒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加5mg/kg萘乙酸、0.1%硝酸钙及爱多收6000倍液,或绿芬威3号1000-15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隔10-15d1次,连续喷洒2-3次。使用氯化钙及硝酸钙时,不可与含硫的农药及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混用,以免产生沉淀。
二、辣椒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是辣椒的重要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
防治方法:适时早播。早播种、早定植可使结果盛期避开病毒病高峰,种苗株型要矮而壮实,定植苗龄以80天左右,90%植株第一分杈现蕾时定植为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既可提早定植,又可促进早发根,早结果;露地栽培应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植株生长;与高秆作物间作。可与玉米、高梁实行4:2间作,高秆作物可为辣椒遮荫,促进高产,又能有效地阻碍蚜虫的迁飞;抗病毒药剂有:Ns-83增抗剂100倍液,定植前10~15天喷第一次,定植前至缓苗后喷第二次,盛果前期喷第三次。0.1%硫酸锌、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也可应用卫星病毒S52防治黄瓜花叶病毒用法是将弱毒病疫苗与S52稀释100倍,用每平方米2-2公斤压力的喷枪喷雾。连续使用3~4次,可有一定的效果。
三、辣椒菌核病
辣椒菌核病是辣椒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果实发病时果面先变褐色,呈水浸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60%防霉宝超微粉拌种后播种。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栽培措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及时深翻,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控制大棚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控制浇水量,浇水时间安排在上午,以降低棚内湿度。气温较低时,特别春季寒流侵袭前要及时覆膜,防止植株受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药剂防治。每平方米苗床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10克拌细干土1千克,撒在土表,耙人土中后播种。每平方米用40%**20-30毫升加水2.5~3升,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起,用潮湿的草帘或薄膜覆盖,闷2-3天以充分杀灭病菌,然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15-20天待药气散发后再播种或定植。发病后喷药,常用农药有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乙、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棚室也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治,每667平方米每次200克。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四、辣椒绵腐病
辣椒绵腐病主要为害果实,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絮状霉层。果实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斑点,随病情发展迅速扩展成褐色水浸状大型病斑,重时病部可延及半个甚至整个果实,呈湿腐状。
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做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不宜大水漫灌。育苗畦(床)及时放风、降湿,严防幼苗徒长染病。密度要适宜,及时适度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果实成熟及时采收,尤其是近地面果实要及早采收。发现病果及时摘除、深埋或烧毁。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87.5g/L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72%甲霜·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0%琥·铝·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性隔7-10天1次。
五、辣椒灰霉病
辣椒灰霉病成株染病,叶片呈“V”字型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生有灰色霉状物。茎染病时,出现水浸状不规则条斑,逐渐变为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枝叶萎蔫死亡,潮湿时其上长有霉状物,状如枯萎病。花器或果实染病,呈水浸状,有时病部密生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在田间温度20-23℃、持续低温多雨时,田间易于发病,特别是在辣椒结果期田间较多发病时,应及时进行喷药治疗,注意加入适量保护剂而防止再侵染,可采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丙烷脒水剂1000-15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000-1500倍液;26%嘧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30%嘧霉·多菌灵悬浮剂1000-2000倍液;50%腐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0%异菌脲·环己锌乳油900-12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选用25%啶菌恶唑乳油l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20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天左右喷1次。保护地内可以用45%百菌清烟剂200g/亩+3%噻菌灵烟雾剂250g/亩、10%腐霉利烟剂300-450g/亩、20%腐霉·百菌清烟剂200-250g/亩、15%百·异菌烟剂200-300梦亩,按包装分放5-6处,傍晚闭棚,由棚室里面向外逐次点燃后,次日早晨打开棚室,进行正常田间作业。视病情5-10天施药1次。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10%腐霉利粉尘剂喷粉1kg/亩,视病情隔7-10天防治1次。
氟菌霜霉威能不能和唑醚氟酰胺混用?可以混合使用。
1.唑醚·氟酰胺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混配杀菌剂。 吡唑醚菌酯是新型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对白粉、灰霉和很多真菌都有防治效果。唑醚氟酰胺悬浮剂水溶性好,易溶于水且溶后呈淡乳白色,药液1870倍对草莓植株安全,主要用于防治灰霉。施药时注意喷施均匀,覆盖到叶片正反面和植株各个部位,保证效果。
2.啶酰菌胺50%水分散粒剂,属于线粒体呼吸链还原酶抑制剂,通过叶面渗透在植物中转移,抑制孢子萌发、真菌生长和繁殖,可以用于草莓白粉病、灰霉病、褐根病和根腐病。可与多菌灵、速克灵无交替混用。啶酰菌胺对红蜘蛛也显示出毒杀作用,用量为1500倍喷雾。
3.异菌脲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对病原菌各个发育阶段均有影响,主要用于草莓灰霉病,每次每亩用50%异菌脲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ml(g),兑水喷雾。
4.丁香酚植物源杀菌剂,从丁香等植物中提取的杀菌成分,对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疫病等多种真菌病害有特效。 但是植物源药剂效果发挥慢,成本较化学药剂高,可以与腐霉利等化学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5.腐霉利内吸性杀真菌剂,能防治灰霉病。使用后保护效果好、持效期长,能阻止病斑发展蔓延,在作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有满意效果。于发病初期使用,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0%悬浮液400~500倍液喷雾,时间间隔7~10天。
6.咯菌腈吡咯类杀菌剂,杀菌广谱,毒性低。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相关研究有提到,用2. 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时 ,以每 667m2施药量80~120mL为宜。注意:大家用的多菌灵、 异菌脲、乙霉威、嘧霉胺等在一些地区已产生抗药性,所以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不能长期单用一种。
氟吗啉的优缺点?氟吗啉有杀菌、抑制病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病害防治等作用。它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保护和治疗作用兼备、对作物安全等特点。
氟吗啉的应用
一、氟吗啉的应用对象
氟吗啉适于葡萄、板蓝根、烟草、甜菜、花生、大豆、马铃薯、番茄、黄瓜、白菜、南瓜、甘蓝、大蒜、大葱、辣椒及其他蔬菜。
二、氟吗啉在部分作物上的施用方法
1.防治辣椒疫病、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大豆疫霉根腐病等,在发病初期,每用50%可湿性粉剂30-4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
2.防治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次每亩用20%可湿性粉剂25-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间隔10-13天喷1次,连续施药3次。或用60%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第1次喷药,间隔7天,连续用药2次。
3.防治白菜霜霉病,病害发生初期,每亩用20%可湿性粉剂25-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施药1次,共计2~3次。
氟吗啉的稳定性较好,常态下呈无色晶体。但是要注意不能与强酸性、碱性物质及铜制剂混用。而且在作物上的使用次数不能过多,使用间隔也不能过短,以免出现药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