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鲫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2024-01-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04 次
鲫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此篇经验总结会给农友们谈谈“鲫鱼养殖技术和密度”的内容进行全面分享,期望对各位农友们有少许帮助,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养殖鲫鱼要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开阔的地区作为养殖场所。养殖过程中鲫鱼密度应控制在每亩2000尾以内,以免养殖过度,影响鲫鱼生长。

  每天投喂四次,提供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这样鲫鱼的品质好。

  养殖鲫鱼要注意养殖场所的选择。

  最好选择排灌方便、靠近水源、地势开阔的池塘作为养殖场地。同时还可以用铁丝网封住进水口和出水口,防止鲫鱼逃逸,池塘也可以加增氧设备,为鲫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养殖鲫鱼需要注意养殖密度。鲫鱼的养殖密度最好控制在每亩2000尾以内,以免养殖密度过大,耗氧量大,导致鲫鱼缺氧死亡。

  如果需要将鲫鱼与其他鱼类混养,密度需要控制在每亩1500尾左右。

  喂鲫鱼的时候,可以一天喂四次。

  可以用贝壳粉、动物内脏,或黄粉虫、黄粉虫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与米糠、麦麸、玉米粉等谷物类食物混合食用。饲料喂养,在喂养过程中,要控制喂食量为体重的4%5%。

  在养殖鲫鱼的过程中,也可以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放鱼苗前最好用消毒杀菌剂清洗池塘。

  鲫鱼也可以定期换水,保持池塘清洁。还可以在池塘中撒生石灰、漂白水等物质,防止鲫鱼生病。


好文探索:大疆渔业:鲫鱼高效养殖技术和密度是怎么养殖的?


  鲫鱼因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和适应性强、耐低氧、食性杂、生长快等优势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近年来,鲫鱼作为主推品种,积极推广鲫鱼高密度养殖技术,并在技术管理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受到了水产养殖户的欢迎。

  现在就让大疆渔业养殖专家给大家讲解一下鲫鱼高效养殖技术及其养殖密度。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

  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亩左右为宜,不应超过4亩。要求池塘底质较硬,一般淤泥厚度在10厘米以内,超过10厘米时必须清淤,以利于对鲫鱼的捕捞(捉)。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

  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亩放养鲫鱼0.80万-1.20万尾,可以达到养成规格50-60克的目的。

  进行鲫鱼成鱼养殖时,鱼种平均规格为50-60克时,每亩放养鲫鱼鱼种1500-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350-400克。

  也可采取混养模式,放养鲢、鳙鱼。

  适当搭配滤食性鱼类——鲢鳙鱼。鲢鳙鱼的投放时间应在鲫鱼驯化后,否则会延长鲫鱼的驯化时间。

  搭配的比例以鲫鱼:鲢鳙鱼=90:10或80:20较佳,即假设亩放鲫鱼75-100kg则20-60克/尾鲢鳙鱼共放3-12kg即可。

  建议在主养鲫鱼情况下,日投喂6-8次,春秋可适当减少次数,夏秋可适当增加。

  若撒投饲料,则采取“慢一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30~40min。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它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

  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


精选问答:


  1、鲫鱼每亩养多少合适?

  单养鲫鱼,一般每亩池内可以放养身体在6厘米左右的鱼种1500尾左右,如果和其它鱼类混养,每亩池内放养数量在600尾左右。

  鲫鱼养殖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人工养殖的鲫鱼生长速度快,半年左右就可以长到200克以上。5月份投放,12月就能捕捞上市。

  人工养殖鲫鱼,4月份中下旬将鲫鱼苗放入池塘中,亩放-尾,待鱼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可在池塘中放一些白鲢鱼,以产生调水的效果。

  2、鲫鱼怎么养能活得长久?

  1、养殖环境对鲫鱼优质高产养殖极为重要。为提高养殖鲫鱼的产量和质量,必须注意养殖池塘的环境选择。一般养鱼池面积以5~1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池内水深2.5米左右为宜。注水前应对池塘进行适当修整,确保池形整齐。经修整后的池塘应具有不渗水,遇洪水而不淹的特点。

  2、放苗前,应彻底清洁鱼塘,以药物消毒,去除鱼塘内的有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为鱼苗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清塘1周后,方可放入鱼苗养殖。

  3、鲫鱼的优质高产养殖技术

  4、鱼种放养和驯化,一般以8∶2搭配放养鲫鱼和花鲢鱼种最为适宜。根据鱼种规格调节放养密度。如鲫鱼种苗规格在尾重50克左右,可每亩放养1500~1800尾;如鲢鱼种苗尾重20~60克,其放养密度为150~170尾/亩。另外,为提高鱼种存活率,鱼种入水前必须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15分钟;如果使用浓度为15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则须浸洗消毒25分钟。

  5、鲫鱼一般生活在水体中下层,所以需通过驯化才能让鲫鱼学会上浮抢食,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一般可将适量诱食剂添加于鱼食中,以缩短驯化时间和提高驯化成效,放养密度越大,则越容易被驯化。应注意的是,养殖人员应保证鱼种驯化期间池塘水质清澈,应在驯化完成后再放养花鲢于养殖池中。

  6、养殖人员应根据鲫鱼生长速度、养殖密度科学调配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鲫鱼的摄食强度可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养殖人员必须测算好投喂的饲料数量,以免出现过量投喂,鲫鱼因过食而引发**。

  7、据生产实践,一般幼鱼阶段的鲫鱼每天投喂量应为其体重的10%左右;成鱼阶段应为体重的3%左右,保持8成饱即可。养殖人员也可根据水质溶氧量计算日常投喂量,如池塘水质溶氧量为3.5毫克/升,则投喂量应比日常投喂量减少15%;如果水质溶氧量降至2.5毫克/升时,投喂量应比日常投喂减少40%;如果水质溶氧量低于2毫克/升,则应停止投喂。另外,投喂时还应根据鲫鱼规格来选择饲料粒径,根据“从小不从大”原则配制饲料。无论采用人工投喂还是机械投喂,单次投喂时间应维持在15~30分钟之内;幼鱼阶段可日喂3~5次,成鱼阶段可日喂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