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养蚕技术与用药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35 次
养蚕技术与用药

养蚕技术与用药是蚕丝生产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养蚕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蚕丝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蚕丝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药物来防治病虫害,保证蚕的健康生长。

养蚕技术方面,首先要选择好品种。市面上常见的蚕种有多桑蚕、白盘蚕、黄盘蚕等,不同品种适合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接着要注意蚕室的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保证蚕的舒适生长。蚕的饲料也非常重要,要选择优质的桑叶或桑树叶,同时要注意饲料的卫生问题,避免引发传染病。

在用药方面,要注意药物的种类、用量和使用方法。常见的药物有杀虫剂、防霉剂等,要根据蚕的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避免超量使用对蚕的健康造成伤害。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药物残留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养蚕技术和用药是蚕丝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注意科学管理,保证蚕的健康生长,产出优质的蚕丝。

相关百科拓展:
  • 桑蚕(sāngcán)是家蚕的一种,是用来制取蚕丝的重要经济昆虫。桑蚕的蚕茧是蚕丝的原料,是我国传统的丝绸纺织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 杀虫剂(shāchóngjì)是一种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化学药品,按照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可分为很多种类。使用杀虫剂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相关问答拓展:

养蚕生病了怎么办?

1、蚕房、蚕具等要专人专用

想要长期养蚕或者想把蚕养好,那就得有专门的蚕房,尽量与人居住区隔开,同时还得有专门的蚕具,像有的养殖户由于家里空间有限,没有设立专门的蚕房,养蚕空档期时把蚕房用来做其他的事,蚕具也是如此,暂时用不到的时候拿去其他地方用了。这种情况看起来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带来的隐患是不小的,比较稳妥的是蚕房、蚕具等需要专用,哪怕空档期也不可用在其他地方,而且最好是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这些。

2、对蚕房、蚕具、周边环境等做好卫生消毒

卫生消毒是预防蚕病的必备措施,这种操作是贯穿整个养殖过程的,在蚕种到来的前1-2天,需要对蚕房和周边环境进行清扫,清扫的垃圾不宜倒在附近,需要异地处理,如果上一季蚕出现较多蚕病的,至少要全面消毒2次以上,中间得间隔3-5天。蚕具的消毒工作也不能忽视,一般在使用完后就得消毒清洗,下次再使用时要提前进行清洗晾晒,放在大太阳下晒是比较好的,当然这得看当时的天气是否配合。

3、建立规章制度,做好蚕房进出管理

养蚕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的,在整个养蚕过程中,蚕房是不可以随便进出的,人员进出频繁了,很容易带入一些细菌或者病毒,哪怕是自己家人,也得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比如说身上喷了香水,气味比较浓,这种情况是得远离蚕房的,人员进出时需要用消毒液洗手,更换专用的鞋子、衣服等,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都共同遵守,这样才能减少蚕发病的概率。

4、实行小蚕共育,落实好良桑饱食

在预防蚕病时,比较好的方式是要增加蚕的抵抗力,让蚕长的强壮,养殖户就得多想想办法,1-3龄阶段,把蚕养好,打下好的基础就显得比较关键,等到4龄以上再来补救就有点迟了。养殖户如果觉得自己的管理经验不足,可以考虑小蚕共育,让当地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来处理,小蚕阶段养好了,后期会省不少事,再加上按时足量的喂食优质桑叶,蚕体的个头会明显增大,蚕茧的个头和品质也会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不容易感染蚕病。

5、适时除沙,控制好蚕房温湿度

大部分养殖户采取的养蚕模式,都是需要进行除沙的,也就是要定期将蚕的排泄物、桑叶梗等清理干净,换上干净的蚕匾,给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一般情况下,在除沙时会在新蚕匾中均匀撒入新鲜的石灰粉,同时还得注意蚕沙的处理,不可随意处置。另一个对预防蚕病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得控制好蚕房的温湿度,这需要养殖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节,确保蚕有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6、合理使用抗生素

进入3龄以后,为了增强蚕的体质,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抗生素,用的比较多的是氯霉素,在使用时一定要先看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操作,不可随意加大使用量,遵循的原则是只能少不能多。为了稳妥起见,养殖户可以考虑先小范围试用,确定无异常后再大面积使用,一般是先将抗生素按相应的比较进行兑水,然后用工具喷洒在桑叶上,需要搅拌均匀,再来喂给蚕吃。

养蚕最新消毒药和抗脓病药有哪些?

石灰浆防

敌孢霉

氯漂白粉

甲醛等。

一、打扫蚕室、蚕具,蚕上蔟后,将蚕室内所有用具打扫干净,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扫,大扫除的蚕沙全部集中沤肥。

二、蚕室、蚕具消毒,将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用喷雾器喷蚕具正反两面,喷蚕室地面、门窗、墙壁、天花板,及养蚕周围环境,方格蔟用甲醛熏蒸或喷洒消毒,消毒后密闭门窗半小时以上。

三、冲洗,将室内所有蚕具物品洗刷,不能用的旧蔟具要全部烧毁,蚕丝被网建议最好用流水清洗,不能用死水塘水洗刷,专用的蚕具正反两面,喷蚕室地面、门窗、墙壁、均用清水冲洗干净,冲刷的污水引流到户外土坑中。防止四处流淌污染环境。如果是泥土地面,要刮起3-----4厘米老土,换点新土拌新石灰粉洒水夯实。墙壁是泥墙的要用石灰浆刷涂白。

四、浸泡,用2%甲醛药液加鲜石灰水混合液1千克,浸渍蚕具消毒,将蚕具在药液中浸透后,选有阳光的地方,用塑料薄膜夏铺上盖,把蚕具封好,然后在阳光下晒4----6小时,塑料薄膜内的温度迅速升高,消毒效果好,蔟具晒干后要分别保管。

五、再消毒,把所有蚕具搬回蚕室内,建议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澄清液用喷雾器喷蚕具正反两面,喷蚕室地面、门窗、墙壁、天花板,及养蚕周围环境,方格蔟用甲醛熏蒸或喷洒消毒,用药量每平方0.225千克,温度保持24°以上消毒后密闭门窗半小时以上,墙壁是泥墙的要用20%石灰浆刷涂白。

六、环境净化,蚕室外周围的杂草、垃圾、蚕沙、蚕蔟,应当全部清除,对地面进行全面清扫,大扫除的蚕沙全部集中沤肥有效氯1%漂白粉澄清液,对自家环境及户外15米范围内大环境统一喷洒消毒,尤其对圈舍、蚕沙坑周围、室外上你蔟地、肥堆进行重点消毒,在冬季,要结合桑树冬管,清洁净化环境,把桑园里的枯枝枯叶彻底清除,统一烧毁。

养蚕要注意什么?

夏秋养蚕应注意

一、防农药中毒。养蚕季节不要在蚕室以及桑田附近的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农药,其气味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能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灭蚕蝇”乳剂或喷蚕体,以杀灭蝇蛆。

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要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按需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不要喂**桑叶。

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

扩展资料:

养蚕用药的五个误区近几年来,不少蚕农在防治蚕病时,因求治心切,用药常是超剂量、超常规,其结果却使蚕儿药物中毒、病势加重等,造成养蚕生产中不应有的损失。笔者将养蚕期用药常见的五大误区介绍如下,供广大蚕农参考。

一、用药载体的误区是将蚕药喷在桑叶上给蚕添食,桑苗栽植技术及桑树病虫害防治还是喷(撒)于蚕体、蚕座、蚕网上,应按病型、药品种类而定。但实际情况是,用药载体经常被混淆,比如,“防僵灵2号”常被一些蚕农喷在桑叶上作添食药,导致蚕中毒、死亡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本该添食的“蚕用氯霉素”、“克蚕菌”等又常被用在蚕体上,既无效又贻误了防治蚕病的最佳时期。

二、用药选择的误区有些蚕药在外观、色泽上颇为相似,使用时常被错用。“大蚕防病一号”和“小蚕防病一号”仅一字之差,均为袋装粉剂,但所含有效成分—甲醛的浓度却明显不同,前者是2.5%,后者是1.25%。若将它们用反了,则对小蚕有药害,对大蚕效果差。农林网等,“防僵灵2号”、“灭蚕蝇”等因其色泽相近也常被混用。更多的蚕农因不明蚕药的功效,选用时不能对症下药。更有甚者因嫌药力不足,将多种蚕药混合并用,实际上却促成了药物间的化学反应,反而使蚕药失去了原有功效,甚至产生药害。如“防病一号”、“灭蚕蝇”、“防僵灵2号”等就忌与石灰粉等碱性药物同时混用。

三、用药时间的误区如在眠期使用石灰粉时不分时间先后,有的直到眠后期才用,致使蚕儿半蜕或不蜕皮。“防僵粉”于龄初饲食前使用效果佳,但有的蚕农却于龄末在蚕将眠时才用。

四、用药量的误区常表现在用量不足、过量及用药次数不够或过频。如小蚕期用“优氯净”熏烟剂时的用量与蚕前消毒时的用量混同,每立方米空间由1克用成5克。还有的在防治蚕蝇蛆病时,于蚕五龄期用一次“灭蚕蝇”就算了事,导致采茧时蛆孔蚕不计其数。

五、用药配制的误区配药凭手掂眼估,不注意原药的浓度,导致配药浓度或高或低。如配制漂白粉防僵粉时,应保证小蚕期的含有效氯浓度为2%、大蚕期的为3%0而在防治蚕病中因有效氯浓度配制过大使蚕中毒致死的现象,几乎每个地区每季都有发生。

葡萄糖养蚕的高产方法?

添喂葡萄糖 将葡萄糖液喷洒在桑叶上喂蚕,可使蚕长得快,发病率低,结的茧品质好,产量可增加40%左右。方法是:将1份葡萄糖加5份凉开水,搅匀后,喷洒到桑叶上喂蚕。

添喂蜕皮激素 在正常蚕见熟5%时,或在蚕5龄末期添喂1次,可使蚕提早1天成熟。方法:每张蚕用40mg蜕皮激素1支对2kg凉开水,充分搅拌后,均匀地喷洒到15~20kg桑叶上,让蚕1次吃完。在配药时,要注意用具和水的清洁,现配现用。若用药后饲喂温度低于21℃,应设法加温。

养蚕最好从几龄开始养?

养蚕在4龄以上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好7个要点可实现增产增收

原来家里养蚕时,每次蚕到4龄以后,一家人真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早上天还没怎么亮,就得去摘桑叶,一日三餐也是简单应付,一般在上午10点以后就得开始做除沙,下午等太阳不是很大时,又得到桑园里摘桑叶。那时就怕遇到大晴天,桑园里闷热的环境让人受不了,还有就是怕遇到下雨的时候,要是连续两三天都下雨,采摘桑叶是个大问题,需要在雨中采摘,而且摘回来的桑叶得找地方晾干,不可直接喂食,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希望看到的是阴天,这样就不用担心日晒雨淋,全天都可以在桑园里采摘桑叶,相对来说时间可控。

通常情况下,蚕在4-5龄阶段时,对桑叶的需求量明显加大,蚕体个头能否跟上,就得看桑叶是否供应充足,所以这个阶段往往是用工高峰,如果养殖户自家劳动力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那就需要提前沟通好用工时间。在大蚕期,除了进行良桑饱食外,还得格外注意卫生消毒,做好蚕期管理,此阶段也是蚕病高发的时候,比如说僵蚕、脓蚕等,一旦出现这类异常情况,容易出现异常茧,有的甚至到不了吐丝作茧那一步,减产50%以上也算正常,严重的会面临绝收,对养殖户的打击会比较大。蚕在4-5龄阶段为何容易出现僵蚕、脓蚕等异常情况?这里面是多重因素导致的,主要分为以下五点。

一、在小蚕饲养阶段未把好关,导致蚕体中潜伏了某种病毒

很多养殖户深有体会,有时蚕养到4、5龄阶段,会出现进食明显减缓甚至不吃桑叶,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僵蚕、脓蚕,一旦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往往在两三天的时间就大面积出现,还没到上簇时间就已经知道这季蚕收益很少了,这对养殖户的打击是比较大的,意味着前期的付出看不到回报。实际上在大蚕期出现僵蚕、脓蚕等异常情况,不一定是这个时期感染上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在4龄以前没有做好相应的卫生消毒,导致蚕的体内感染了相应的病毒,到了大蚕期后因温湿度、蚕具等因素诱发,从而表现出相应症状。蚕在整个生长期,都需要细心呵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只有把细节方面落实好了,后期才能顺利实现上簇作茧。

二、喂食了不干净的桑叶,诱发了蚕病的出现

蚕在4-5龄阶段,桑叶的用量明显增多,这时有的养殖户只想着多摘桑叶,忽视了对桑叶质量的管理,还有的是从外面临时找人帮忙,对哪些桑叶不能摘也不太清楚,像有的桑叶中含有泥沙、虫卵、蜘蛛网等,这类桑叶采摘回来就是隐患,如果不挑拣出来直接喂食的话,很容易诱发蚕病。还有一种是肉眼观察不到的,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但蚕吃了之后就出问题了,养殖户需要着重预防的,那就是桑叶中是否有农药残留,这种现象在夏秋蚕时比较多见,特别是桑园离其他农作物比较近的,其他农户在对农作物用药时,尽管比较小心谨慎,也容易因为风向问题会飘入不少,大蚕吃了不干净的桑叶,很难有好的结果。

三、异常天气因素,导致蚕房温湿度异常

在整个养蚕期间,天气因素是需要及时注意的,下雨天和大晴天都得注意,比如持续的阴雨天气,蚕房内的湿度会明显增加,桑叶上含水量也会明显增加,再加上蚕正常排泄出来的,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容易滋生细菌。在南方还容易遇到闷热天气,当室外气温达到30℃时,通风不畅的蚕房室内气温可能在35℃以上,这对蚕的正常生长是非常不利的。异常天气的出现,也容易使得蚕在4-5龄阶段长势不好,异常情况增多,过于干燥或者潮湿都不好,所以养殖户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把握。

四、蚕房、蚕具等消毒未落实到位

蚕到了4龄以上,需要用到的蚕具明显增多,基本上是3龄期一倍以上的用量,蚕具在整个养蚕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直陪伴着蚕的成长,而蚕是比较脆弱的,如果蚕具没有消毒干净,那么使用这样的蚕具很容易出问题,特别是上一季蚕病较多的,用过的蚕具没有彻底消毒,到了大蚕期再拿过来用,上面残留的病毒容易诱发僵蚕、脓蚕等。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那就是蚕房,很多养殖户在打扫蚕房时,并没有做到无死角,比如说天花板,容易被忽视,消毒时只重视地面的,一些细节方面没有落实到位,导致潜伏的病毒没有及时清除掉,大蚕期蚕房里的拥挤程度明显增加,消毒工作没做好就埋下了隐患。

五、蚕匾除沙不及时

按照传统的养蚕模式,是需要进行除沙的,而且要勤除沙,这样可以让蚕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生长,长时间不除沙的话,蚕粪、蚕**和剩下的桑叶混合在一起,时间长了里面就容易滋生细菌,遇到潮湿或是闷热天气时,还容易产生异味,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很多养殖户在大蚕期时忙着采摘桑叶、喂食桑叶,再家里劳动力不足的话,根本没那么多时间来做除沙工作,原本需要除沙两次的,结果压缩只操作了一次,这里面就带来一定的隐患,气温给力时可能没什么问题,万一遇到多变的天气,滋生的细菌就可能带来麻烦。

养蚕产量与品质能否提升,可以说大蚕期是非常关键的时刻,只要蚕在这个阶段能够保持正常,顺利上簇作茧,那这季蚕增产增收就有希望了,如果不能顺利上簇作茧,通常也会在大蚕期表现出来。有的养殖户4-5龄阶段,各方面安排的妥当,蚕体个头也很好,未出现蚕病,最后蚕茧的品质和个头也较大,当然养蚕收益低不了。同样也有养殖户在这个阶段接连失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但最后连蚕种的钱都没挣到,这其中的差别比较明显。为了避免在大蚕期出现僵蚕、脓蚕等,需要养殖户从多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综合自家多年养蚕经验看,个人认为蚕在4-5龄阶段需要做好以下七点。

1、桑叶采摘、运输及存放需按要求处理

(一)桑叶采摘

在大蚕期采摘桑叶时,既要保证采摘量,又得确保桑叶的品质,肉眼能看到有泥沙、虫卵等异常情况的,不宜用来给蚕吃,靠近其他农作物的边缘桑叶,在不确定农作物是否打了农药的情况下,也不宜摘来喂蚕。采摘桑叶时,需要避开中午大太阳,正常情况下,可采摘3-4片叶以下的桑叶,如果是晚秋蚕采摘桑叶后需要剪枝的,可全部摘下。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采摘桑叶要注意避免损伤桑芽,也不要把桑树皮一起拔下。

(二)桑叶运输

4龄以上的蚕进食量明显加大,很多桑园离生活区有段距离,这就需要考虑桑叶运输问题,在摘桑叶时,不宜压的过严实,很多时候临时请来摘桑叶的人,是按重量算报酬的,为了减少搬运时间,往往会压了又压,时间长了里面的桑叶就会发热,容易变得不新鲜。特别是高温天气时,运输过程中不宜挤压严实,运到储桑室后要及时倒出来,同时要抖开散热。

(三)桑叶存放

采摘回来的桑叶,需要有专门存放桑叶的地方,有条件的养殖户可设立储桑室,需要选择较为阴凉的地方,如果是水泥地面,可清洗干净并消毒,然后再使用,如果是非水泥地面,可先铺一层编织布,然后在把桑叶放上去,这样相对干净卫生。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把桑叶使用完后,要及时进行清扫,并使用漂白粉夜进行消毒。

2、合理控制桑叶喂食量

蚕在4龄眠起初期,进食量相对会少些,此时让蚕把桑叶吃完即可,不宜过多投放,以免造成桑叶浪费,一般在喂食3次以后,进食量明显加大,此时桑叶的投放量也得同步跟上,特别是晚上给的量可适当多些。到了5龄中期时,基本上是进食量旺盛的时候,可以很明显的听到蚕吃桑叶的声音,而在5龄后期,蚕的食欲会逐渐下降,因为要准备上簇吐丝了,此时就需要逐渐减少投放量。在投放桑叶时,尽可能地投放均匀,这样有利于避免出现大小蚕现象,良桑饱食是蚕长势良好的必备条件。

3、合理利用蚕房空间,控制养殖密度

大蚕期包含4龄和5龄,这两个时间段蚕的发育会达到一个峰值,需要养殖户合理控制好养殖密度,不能让蚕相互挤在一起,通常在除沙时就加以控制,确保蚕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通常情况下,一张蚕种需要30㎡左右的面积,较多的是采取蚕匾立体养殖的模式,这样整个空间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当然需要考虑采光、通风等问题,如果采光明显不均匀或者通风差,那也是不适宜的。

4、做好眠起处理及眠中保护

蚕的入眠和起眠是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阶段,每一次的眠起意味着大了一龄,进入4眠时,蚕开始入眠到眠齐的时间会比前期稍微长些,此时要控制好加眠网的时间,可适当推迟点。如果发现有迟眠蚕时,需要收集起来单独饲养,弱小蚕、病蚕等要坚决淘汰,在部分蚕有起眠迹象时,可适当增加蚕房湿度,这样有利于蚕顺利蜕皮。蚕在眠中时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好温湿度,为蚕就眠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5、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蚕房温湿度

温湿度问题无论何时是绕不开的,养殖户需要引起重视,在大蚕期,比较适宜的温度为24-26℃,尽可能保持在24℃以上,气温低于22℃时,容易出现蚕体个头偏小,导致蚕茧的个头也小。在5龄时,如果蚕房温度高于28℃,容易引起5龄时间不足,影响后期蚕的吐丝量,有的甚至会随意吐丝,导致蚕茧产量下降。室内湿度方面,需要控制在60%-70%,太干了需要进行补湿,湿度过大了容易滋生细菌,需要加强通风。

6、避免无关人员频繁进出蚕房,加强对蚕房管理

在大蚕阶段,人员进出蚕房的频率明显增多,因为需要喂食桑叶、除沙等,频繁的进出蚕房,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从外面带入病菌,这对蚕的生长不是好事。如果养蚕数量较多的,需要做好分工安排,哪些人可以进蚕房,哪些人不能进,每次进出时都需要用消毒液洗手,更换衣服、鞋帽,无关人员一律不给进出。进入5龄时,要对蚕房做一定的规划安排,需要考虑后期簇具如何放置,迟眠蚕要跟正常的蚕分隔开。

7、多种方式加强对蚕病的预防

进入大蚕期时,蚕体个头明显大了,抗病毒的能力比小蚕阶段强了,但受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多,此阶段是蚕病高发的时候,特别是在5龄后期,眼看着要上簇作茧,结果出现蚕病后面临着产量减少。为了减少此阶段蚕病出现的概率,养殖户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相应的预防,首先是勤除沙,控制好养蚕密度;其次每天要撒石灰粉,做好蚕具、蚕房消毒;最后要及时处理异常蚕,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蚕在4龄以后,既要保证桑叶的供应量,又要做好整个生长期的蚕病预防,无论采取哪种饲养方法,基本上宗旨是不会变的,都是让蚕吃饱吃好,远离各种蚕病,顺利上簇吐丝,最终实现产量和品质双丰收。这个阶段需要养殖户“粗中有细”,表面上看起来没小蚕期那么关照了,但实际上密切留意着蚕的生长情况,只要把大蚕期的七个要点落实到位了,养蚕的收益自然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