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的种植
此篇农资文章内容会给农资从业者们分享“羊肚菌的种植”的内容进行全面阐述,期待对各位网友们有一点帮助,关注下本站哈!
种植羊肚菌时,应将石膏、水、无机肥等材料混合配制基土,将土壤装入塑料袋中进行高温杀菌,然后在土壤中接种菌种。菌丝体用塑料袋套好后,从袋中取出土进行培养,给山核桃小鸡提供温度16度的生长环境,使其尽快生长成熟。
种植羊肚菌时,准备好石膏、无机肥、白糖、麸皮、清水等养分,拌入基土中,然后将调好的土装入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中,密封好,最后放入放入有水的锅中,用旺火煮沸后熄火,然后取出木耳袋,放凉。
当菌袋温度降至30度时,可将羊肚菌菌种接种于菌袋内,将菌袋垂直放置在室内,然后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保持湿度90%,直至菌丝覆盖菌袋。
等羊肚菌菌丝全部长好后,就可以取出菌袋,去掉外面的塑料袋,然后把有菌丝的土撒入林中,浇一次水,让菌子尽快长出来。而且林地要用石灰水消毒杀菌,以免影响羊肚菌的生长。
羊肚菌栽植后,应保护林地,避免无关人员或牲畜进入,造成病菌被破坏,无**常生长。为防止林地水分蒸发过快,可在地上铺一层落叶。
好文探索:做羊肚菌不懂营养袋?难怪亏本!营养袋制作技术详解
如果没有营养袋技术,就没有羊肚菌的大规模栽培和这个产业的发展。
在羊肚菌的生长,成本比重中,营养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约有一半以上的工作量与生产成本集中在这一环节。
在营养包的制作过程中,原料配方、含水量、松紧度、灭菌效果等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好坏,最终都会影响羊肚菌的种植效益。可以说,不重视营养袋就长不好羊肚菌,甚至很多不出菇,病菇,感染都是由营养袋造成的。
因为羊肚菌是异养真菌,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靠外界环境来**。
外界环境提供的营养物质,其质量与数量会直接影响羊肚菌的品质与产量。羊肚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营养,是通过羊肚菌的外援营养转化包来提供的。
不摆放营养料袋不出菇的风险在90%以上。营养料袋需要在羊肚菌播种后摆放在土壤表面,土内的羊肚菌菌丝会长入料袋内,当料袋内菌丝体长满以后可以取走。
营养料袋内可以形成羊肚菌的菌核也可以形成羊肚菌的分生孢子,有亿分之一的可能会形成子实体。
而且,羊肚菌的营养袋一亩地需要1800-2300袋,需要900斤以上的小麦,构成了羊肚菌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成本。
如果按羊肚菌栽培30-60%的生物学效率来看,加上菌种的原料,可达到2斤出一斤的效率,即亩产500-1000斤的羊肚菌新鲜品。
营养料袋常用的原料有:小麦、稻壳、玉米芯、木屑、草、土壤、腐殖土、麩皮、米糠等。
小麦:用粮食换产量,主要营养源,30-60%的生物学效率。
玉米芯粉:可增加透气性和持水力,增加碳源和维生素。
木屑:发酵后可分解不利于菌丝发展的物质。
配方1:小麦30~50%,草粉20~30%,谷壳10~50%,麸皮5-10%,石灰或碳酸钙1%,石膏1%。
配方2:小麦25~40%,废料25~45%,草粉30~40%,谷壳10-50%,石灰或碳酸钙1%,石膏1%。
配方3:木屑20~70%,谷壳20~40%,石灰或碳酸钙1%,石膏1%。
配方4:木屑50~60%,玉米芯粉40~50%,石灰1%。
配方5:玉米芯70%,麩皮25%,黄豆面4%,石灰1%。
配方6:杏鲍菇废料70%、麸皮25%,玉米面4%,石灰1%。
配方7:金针菇废料70%,麸皮25%,玉米面4%,石灰1%。
配方8:小麦70%,玉米芯25%,玉米面4%,石灰1%。
配方9:小麦60%,谷糠35%,黄豆面4%,石灰1%。
配方10:小麦60%、棉籽皮35%,玉米面4%,石灰1%。
配方11:小麦70%,谷糠25%,黄豆面4%,石膏1%。
配方12:稻壳50%,小麦43%,黄豆面5%,石膏1%石灰1%。
配方13:木屑45%,小麦45%,黄豆面8%,石膏1%,石灰1%。
可以另外添加中药防虫剂0.002%~0.003%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3%~64%。
只要配方合理,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碳素和氮源,并增加通气性,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菌袋:选用15*30cm的聚乙烯、聚丙烯菌袋。
装料量:湿重400-700g袋。不必过大。
工艺流程:发酵→拌料→装袋→扎口→装包→装锅→灭菌→冷却→脱袋→摆放大田。
原材料预处理:小麦采用浸泡的方法,浸泡16~20h,捞起晾干,明水即可。稻壳浸泡24~48h,捞起稍稍晾干。
发酵:将原料发酵,有利于抑制营养袋的杂菌感染,促进吸收,伴料均匀,利于菌丝生长。
拌料:将木屑与浸泡后的稻壳混合堆制发酵24~48h,再拌入麦粒、土粒、石灰或碳酸钙、石膏、杀虫剂,搅拌均匀即可装袋,拌料用水不要宁干勿湿,用手抓使劲挤,稍见水为好。
装袋:用装袋机或手工装袋,培养料的松紧度没有严格要求,可以适当疏松便于压平。
扎口:常压灭菌采用线绳或扎口金属丝、橡皮筋将袋口扎死结。
高压灭菌要使用活结,否则密封太好,菌袋容易破裂。要宁松勿紧。
装包:将单个营养料袋装入大的蛇皮袋中,一般要定量打包,每个大蛇皮袋装80或100个小营养袋,只码单层,使之排列成为规则的长方体。
装锅:将大菌袋单层摆放在灭菌层架上,不要叠放进行灭菌。
灭菌:高压灭菌121℃,2~3h。常压灭菌100℃,16~24h。灭菌一定要彻底。
生产中大量使用灭菌不彻底的菌袋,就可能出现营养料袋的麦粒还在发芽生长麦苗:大量滋生杂菌,甚至生长红色、白色的链孢霉,而这些都是灭菌不彻底的表现。正常的营养袋为深褐色,有特殊香味,无酸臭味,PH值为6.5-7.5、
注意:营养料袋灭菌不彻底会导致羊肚菌出菇数量减少或不出菇。
冷却:自然降温,冷却后即可运送到大田进行摆放。
脱袋:将小菌袋从大蛇皮袋中取出,分散在大田畦面上。
摆放:打孔或划破以后均匀放在畦面。
羊肚菌栽培放置营养包的时机非常重要,过早或过晚放置都不好。
放置营养包时间过早,由于土壤表面羊肚菌菌丝太少,容易中的菌丝体网络传送、储存大量养分物质。
为尽量扩大营养包的影响范围或传输距离,营养包底部划口时应靠近两侧,每一侧划一个口子,这样既可以适当扩大营养包的影响范围,又可以增加与包外菌丝的接触面,也有利于向土壤中的菌丝体输送养分。
如畦面或厢面覆盖有黑地膜,放置营养包时应站在畦的两侧,首先将黑地膜掀开,将营养包放好,再重新覆盖好黑地膜,保持膜下湿润的环境,以利于菌丝的生长,为羊肚菌子实体的发育奠定基础。
在种植季节正常温度合适的条件下,羊肚菌营养包摆放后约20天,菌丝即可长满营养包。
羊肚菌营养包摆放后,如发现羊肚菌菌丝过于浓密且生长速度逐渐缓慢,遇到这种情况,十有**是营养包水分过大、透气性不良、氧气不足所致,应当机立断,用手指粗的木棍从上至下将营养包穿透至土壤中,以增加营养包的透气性,促进包内的菌丝生长。
从实践来看,高产田的营养袋一定吃的很好,营养袋里的成份都最大限度的转到了土壤中。
(1)营养包体积明显收缩塑料袋出现皱褶。
4)营养包的原料变成黑色,呈腐烂状。
(5)营养包放置后的前期,没有或较少受到杂菌污染与虫害。
(6)营养包与土壤界面形成较多菌核体。
精选问答:
1、羊肚菌种植方法和条件?
步骤/方式1
种植时间
种植羊肚菌的时间可以选在每年的10-12月份,此时气候凉爽,适合生长,同时要将养殖的温度要维持在15-18℃左右,如果气温太低或者太高,都会对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步骤/方式2
种植条件
羊肚菌种植前,要提前调配好适合的栽培料,一般以秸秆、木屑、麸皮为主,可以适当的添加磷肥、腐殖土,栽培料配制完成后,要加入水搅拌,发酵20天后装入塑料袋,放在高温下灭菌,然后就可以接种菌丝,等到1个月长满袋子就可以栽培。
步骤/方式3
摆放菌棒
为羊肚菌搭建好生长环境,在上面铺上一层薄膜,然后再覆盖一层土壤,接着将菌棒从塑料袋中拿出,平整的摆放在床面上,最后喷洒水分并覆土,一个月的时间子实体就会长出
步骤/方式4
后期养护
羊肚菌种植完成后,在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要将其摆放在有散射光的位置养护,但不能被阳光直射,并且要注意通风,长出杂草后,要及时清除干净,以免争夺养分。
2、野生羊肚菌生长环境要求?
1、植被要求
野生羊肚菌多发生在以栎树、桦树、山柳为主的阔叶林内,植被以桦树和山柳等阔叶林树为主,发生地没有灌木,只有少量草本植物;而黑麦羊肚菌、羊肚菌、小羊肚菌等多发生在冷杉或冷云杉混交林地,灌木为高山桠、四叶忍冬、小叶忍冬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为西叶苔草、榨浆草等。
2、土壤要求
阔叶林和阔叶混交林中的土壤,腐脂质含量高,其它营养物质含量也很丰富,是理想的天然培养基, 非常适合羊肚菌生长。
除此之外,羊肚菌发生地的土壤还有黑土壤、灰褐土、黄壤土、沙壤土等,羊肚菌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比其它食用菌高,土壤的ph值在6.5至7.5之间, Ph值小于6.2以下的土壤很少有羊肚菌发生。
3、温度要求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菌丝体在温度1至2°C时就开始生长,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8至22°C ,温度高于28°C时,菌丝体生长速度会下降;最适宜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在14至17°C ,发生温度范围在12至22°C ,适量的温差**,有利于促进子实体形成。
4、湿度要求
羊肚菌的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在50%左右,湿度较低, 形成原基和子实体发育则需要大量水分(80-90毫米的降水量) , 特别是2-3月份,月降水40-50毫米,且一次降水5-6毫米, 4-5日一次是最适于子实体的发育,林间相对湿度也较高, -股在80% -85%。
5、光照要求
微弱散射光的**对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但是强烈的直射光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