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母种制作技术
这一篇文章内容会给农友们阐述一下“灵芝母种制作技术”的内容进行讲授,希望对各位农友们有点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使用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准备培养基,土豆去皮切块洗净,加水1000毫升,文火煮30分钟过滤汁,琼脂进入液体文火煮沸,搅拌至溶解,培养基热管,塞棉塞,包扎塑料薄膜,放入灭菌锅,取出斜,冷却成斜培养基。
主要包括各种营养物质、高压灭菌锅、天平、棉塞、试管(20mm×稀碱液(1摩尔/升NaoH溶液,即4克氢氧化钠溶于100毫升水)、稀酸液(1摩尔/升盐酸溶液,即84毫升浓盐酸加水916毫升)等。
1、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2、马铃薯100g、麸皮100克,蔗糖200克g、KH2PO41g,MgSO40.5g、琼脂20g、水1000ml。
3、马铃薯200g、蔗糖20g、KH2PO42g,MgSO40.5g、维生素B120毫克、琼脂20g、水1000ml。
土豆等块茎和植物根去皮后,切块洗净,加水1000毫升。文火煮30分钟后,过滤取汁。
其他成分的称量应准确。葡萄糖应在制备过程中最终添加。
灵芝一般需要PH5.5-6用稀碱1摩尔/升Na〇H、稀酸1摩尔/升HC将酸碱度调整到适度。将琼脂(如果条形需要剪短)放入配液中,用文火煮沸,煮沸时搅拌至溶解。
2、培养基煮熟后,趁热分装试管,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四方之一,然后塞上棉塞。
倾倒时,应防止培养基被污染,一旦用纱布擦拭。试管应提前清洗,以防油污。
棉塞采用无脱脂普通棉,尺寸适中,松紧度适中,要求靠近管壁。
将塑料薄膜包裹在棉塞端,放入灭菌锅中。
高压灭菌后,将包扎好的薄膜去除,直立在容器或框架内,当温度下降到50时,将管道中的水蒸气排放到外界℃左右(取试管1支贴放在脸上,很烫但可以放,大概50℃左右),可将整捆斜放在斜板上,斜长不超过管长的一半,冷却后凝固成斜培养基。
精选问答:
1、三防菌怎么种?
一、菌材的准备
1.树种的选择 杨树、桦树、柞树、桑树等阔叶树均为栽培桑黄的良好树种,但桑树上生长的桑黄子实体入药最佳,因为桑树自身也是中药材的一种,桑黄在利用桑树上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时,可以吸收桑树中的有效成分,这就是桑树桑黄好于其它树种栽培桑黄的原因所在。
2.最佳采伐期 树木休眠后和第2年萌发前,此时树干的营养最丰富,为最佳采伐期,采伐树木主要采用砍伐枝桠材或间伐两种方式,将采伐的树木放在通风阴凉处,以免长杂菌。在用之前,将采伐下的树木和枝桠材截成15~20cm长的木段,并对木段表面进行修理,有树结的地方易长杂菌,且易扎破塑料袋,因此将其修平,去掉毛刺,避免造成生产中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二、菌种与菌棒的制备
1.原种的制备 首先选优良的麦粒,去除虫蛀粒及石块等杂质,用热水浸泡后,装瓶进行高压灭菌,在121℃下高压灭菌1.5 h。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人优良的桑黄母种,于28℃的恒温室中培养。优良的桑黄菌株一般30~45 d即可长满菌种瓶(具体视菌种瓶的大小而定)。.由于桑黄菌株极易退化, 接种前一定注意选择生长旺盛的菌株,否则使用了退化的菌株,不但生长速度慢,且易染杂菌,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菌棒的制备 选用直径17~25cm×40~45cm的高压菌种袋,将锯好的木段,用水浸泡后,装入高压菌种袋中,细的枝桠材扎成直径16~24cm的把,扎实,以免刺破菌种袋;粗木段直接装入高压塑料袋中,木段的两头填充一些麦麸和木屑的混合物,这样既利于发菌,又可避免木段断面的木刺刺破菌种袋。菌棒经灭菌后,接入优良的二级麦粒菌种。将接种后的菌棒置于25℃恒温的培养室中发菌,桑黄菌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8℃,由于桑黄菌丝生活力比较弱,菌棒发菌时间长,如将菌棒放在28℃下培养,大量的菌棒堆在发菌室中,杂菌繁殖快,菌棒极易被污染,造成浪费。 将菌棒放在25℃的条件下可减少污染。桑黄菌在菌棒发菌阶段,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光,菌丝很快变黄老化。桑黄菌不易与其它药用菌、食用菌同室发菌,由于药用菌、食用菌均为好气菌,而桑黄菌生活力弱,与其它菌同室发菌,无法与其它菌竞争培养室中的氧气,造成生长速度减慢,易染杂菌。
三、栽培场地的选择和大棚的搭建
1.栽培场地 应选在易管理,水、电比较方便的地方;地势平坦及缓坡地均可。整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菌棒下地前,在土中撒些生石灰。
2.桑黄搭建 主要采用塑料大棚,大棚上覆盖遮阳网或者覆盖草席,利于温度的控制。如果条件允许,采用可以控温的大棚是桑黄菌高产、稳产的关键。大棚搭建好后,将菌棒成品字形或正方形埋在处理好的土中,一半埋在土中,一半露在土面上。菌袋可采用全脱袋或环割两种方式。全脱袋菌棒易干,应在菌棒上方盖一些保湿效果好的湿沙;环割一般保湿效果好。
四、出菇和栽培管理
桑黄菌的出菇管理与灵芝等药用真菌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气、除草、防杂菌等几个方面。但具体管理上又存在差异。由于桑黄菌生活力比较弱,因此管理上应细心、认真,做到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
1.温度管理 桑黄属于高温型药用真菌,其出菇温度在25~30℃,温度低于25℃,高于30℃子实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子实体最佳生长期在春秋两季,夏季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子实体方可正常生长。变温处理,如昼夜温差的**利于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
2.湿度管理 桑黄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高湿的条件,土壤湿度达50%~60%,空气湿度达90%以上,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甚至将桑黄菌棒的一头泡在水上,菌棒顶部照样有桑黄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3.光照 桑黄子实体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子实体发生期的光照应适宜。光照太强,一方面子实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棚内温度升高,也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一般棚内光的透射率以10%左右为佳。
4.通气 桑黄菌与其它药用真菌一样,通气是子实体形成的重要环节,氧气不足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子实体颜色由亮**变暗**。每天通风换气至少2次以上,早晚各1次,特殊情况还应具体分析。如棚内温度过高,除喷雾降温外,还可以强制通风的方式降温。在进行桑黄栽培中发现,夏季高温季节,桑黄菌生长停止。为了提高桑黄的产量,早春、晚秋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内,既可遮阳,又利于棚内温度提高;菌棒发菌快,做到增产、增收。夏季高温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外,在遮阳的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
2、丁兰尺的来历?
丁兰为汉代孝子,相传少年丧母,及长,刻木像之如生。曹植《灵芝篇》曰:“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所谓“丁兰尺”,即用于制神龛、刻木像、做神主牌位的特殊用尺,它后来也用于建筑尺度的大量。后来成为**工具的一种。度量阴宅之尺寸,长一尺二寸八分,一尺约合38.78厘米,分十格,上面刻有“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十字,使用时以吉字为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