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水稻分蘖期最晚到几号
此篇农资汇总会给农友们分享“东北水稻分蘖期最晚到几号”的内容进行分享,期待对网友们有一点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东北种植的水稻何时停止分蘖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水温。适宜水稻分蘖的温度为30°C、而水温则为32-34°C,当气温低于20°C、水温低于22°C当温度低于15时,水稻的分蘖速度会变得非常慢°C、水温低于16°C或者温度高于40°C、水温高于42°C水稻将停止分蘖。
好文探索:亲耕田—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
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每个节上长一片叶,叶腋里有一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
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依此类推。
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三片叶子。
N叶伸出=N-3叶分蘖。
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
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
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
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
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
当全田有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
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
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
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15片叶,晚熟品种有16-19片叶。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1片叶。
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1片叶。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每7-9天长1片叶。
叶片的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1-3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逐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
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第四次根。
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
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
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30℃,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生长减弱,低于10℃停止生长。
12叶品种有效蘖应该有7个,实际生产中平均由2点几或1点几,好一点能达到3-4个,达不到7个标准。这样就能计算出每平方米25穴,插5棵苗,基本苗就是125棵,按着3个蘖算,125棵×3=375穗,加上125个基本苗,每平方米就是375+125=500个穗。前期壮苗标准每平方米是125棵,单株分蘖达到3个,这样到秋天打10吨粮就能完成60%以上。
(二)如何做到单株分蘖达到3个。
影响分蘖的主要因素:温度、水分、合理的碳氮比、苗的充实度。
温度要根据当时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分蘖的多发生。
如何提高温度20度以上才会发生分蘖,可以使用就是水,有的人说大水分蘖多,有的人说浅水分蘖多,这不是绝对的,最理想的水层管理是白天浅水,晚上深水。晚上深水有利于保证夜间温度的提高。
从年份上讲,低温阶段深水好于浅水,高温阶段浅水好于深水。一定要看当时的温度和天气进行水层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低温天气水层深点,高温天气水层浅点,这样对水稻分蘖非常有利。
(三)如何使叶片(含氮量)的碳氮比合理,叶片浓绿。
水稻插秧时是3叶1心,返青时是4叶,出蘖关系是N-3,也就是在1叶叶芽有1蘖。返青有植伤,一叶出蘖的很少。
5叶时出蘖关系是2叶叶芽,如何保证这个蘖顺利出来非常关键,这个蘖出来才能保证6叶、7叶、8叶的顺利长出,对水稻的基本苗数和收获穗数非常有利。这就存在如何施用返青肥的问题。
为什么插完秧要立即施用返青肥插完秧是4叶,立即施肥肥效的反应在N+(1-2叶期),也就是肥效反映在5-6叶期,6叶期得到的肥效最多。5叶同伸蘖是2叶叶芽的蘖,此时施肥促进它快速长出。6叶同伸蘖是3叶叶芽蘖,此时施肥对这个蘖的萌动生长非常有利。
所以返青肥一定不能等,插完立即施用。12叶品种的分蘖盛位是主茎叶数除以2,也就是6叶,4叶期施肥肥效正好反映在6叶,施用返青肥是水稻最关键的一个肥。
施用水稻返青肥方法,不是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硫胺50公斤+**素50公斤+30%颗粒硫酸锌8公斤。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硫胺150公斤+30%颗粒硫酸锌8公斤。
分蘖肥的施用方法,12叶品种分蘖的临界叶位是8叶(主茎叶片数-伸长节间数12-4=8),所以蘖肥肥效不能晚于8叶。
应在6叶期施肥(6月10日),再晚会促进无效分蘖的发生。不是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素80-100公斤或硫胺150公斤加冠力硼8公斤。盐碱地建议每垧地用硫胺150公斤(盐碱不重的也可以施用**素80公斤)。
6叶期施肥,促进分蘖是在7叶和8叶,都在有效分蘖临界蘖位之前,这样才能使分蘖发生的快、发生的多,对水稻生产非常有利。
如果管理正常,从2叶、3叶、4叶、5叶的单株分蘖可以争取到4个蘖,这是理想栽培的长相。
如果单株分蘖可以争取到4个蘖,插秧按5个基本苗计算,4*5=20,20再加5个基本苗就是25个,25*25=625个穗,每穗80个粒,每粒25克,每平方米就是625×(80×25)=1250公斤,一垧地就是1250*=12.5吨粮。所谓的打11吨或12吨,关键技术都在这里。这个时期如果抓不住这个蘖,每平方米穗数不到500以上,不可能打10吨以上的粮,所以说水稻分蘖期是决定水稻收获穗数最关键的时期。
二次封闭除草一定不要在返青肥中加入,等到6月10号,要在分蘖肥中加入。强调一点,插完秧后15天之内不要用除草剂,不管是叶面喷雾还是毒土。
12叶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是8叶,6月10日是6叶,8叶应该是6月20日,5天时间8叶同伸蘖已经长出,6月25日控蘖,对8叶同伸蘖没有影响了。控蘖的目的是通过晒田,减少水稻叶片含氮量,使9叶以后的同伸蘖不再发生,抑制无效蘖的发生,减少养分浪费,提高分蘖数的有效性,有利于大穗的产生。
控蘖讲究的是晒田,晒田要晒到地表出现小的龟裂,在进行复水。盐碱地不能晒田,晒田易返碱,要采用深水控蘖的方法,深水可以减少植株对氮肥的吸收,减少叶片含氮量,使晚生分蘖不宜成活。控蘖应在8片半叶期进行,因为9叶进入生殖生长阶段,7天长一片叶。
水稻分蘖期大约25天时间,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好多书上介绍是插秧深度不超过2厘米。
严格说2厘米就深了,应该是不超过1.5厘米,以不漂苗为准,越浅越好。过深造成双生根,分蘖节都在土里,导致分蘖难发生,而过浅易漂苗,所以插深最好控制在1.5厘米,以不漂苗为宜。
精选问答:
1、水稻育秧期是多少天?
水稻育秧期和温度有关,温度在28~32℃,育秧期30天左右。
1、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属于直接经济作物。还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类的主食。
2、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2、东北几月份种地?
1、东北地区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进行春耕,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具体时间与种植地区的温度、水分等因素有关。东北地区的农事活动总结起来为:春播、夏管、秋收。作物的生长季节集中在4-10月份,种植的作物多为喜凉作物、
2、播种时间不可过早或过晚,播种过早,气温比较的低,遇到降水天气种子容易发霉;播种过晚,作物的生长期会被缩短,严重影响当年的产量。
二、东北全年农事活动安排
1-2月份:科学合理贮粮,及时售粮;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种植规划和春耕准备;学习农业科学知识,了解市场相关信息。
3月份:保养并检修农机具,使之达到正常使用状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种植意向,提早做好种子等农资储备;开展水稻育苗前期准备工作。
4月份:因地制宜开展春整地;水稻适时催芽播种;旱田作物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和包衣等准备工作,根据气候抢墒播种。
5月份: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完成播种,水田适时移栽;做好苗期田间管理工作等。
6月份:水稻追施分蘖肥,浅水灌溉,适度适时晒田;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应结合中耕进行深松追肥以及除草等作业,洪涝及干旱地区要及时排灌;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7-8月份:及时防范自然灾害;对不同作物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水田加强水分管理,视田间长势酌施粒肥,避免贪青晚熟;旱田适时采取促早熟和化控措施。
9月份:根据天气情况做好防早霜工作;根据作物成熟情况,适时收获。
10月份:及时收获未完成收获的地块,玉米可适时晚收;收获后科学晾晒降水;旱田地块提倡进行秋翻秋整地。
11-12月份:科学储粮,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卖粮;总结生产经验,了解掌握农业生产新动态,学习新技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