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怎么判断耗牛的年龄

2024-03-0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47 次
怎么判断耗牛的年龄

  这篇农资汇总会给农友们分解一下“怎么判断耗牛的年龄”的内容进行分析,期待对农友们有所帮助,关注下本站哈!

  1、角数:有角的牦牛有多少只角,就代表它的年龄。2、牙齿特征:从下颌前8颗门牙的变化来看,数量少则年龄大。

  3、饲养管理:给牦牛补充食盐,在围栏和牧场设置盐罐。4、生活习性:适应寒冷气候,善于走陡险路。

  角牦牛是牦牛角上的环状凹陷。一年四季在高山草原上吃草的角牦牛,无论公母,出生后每经过一个天气寒冷、草干枯的寒冷季节,就形成角牦牛。

  所以,角牦牛的角轮有多少就是它的年龄有多大。

  牦牛的年龄变化体现在牙齿的生长、脱落和磨损上。

  牦牛的牙齿结构与普通牛相同。乳牙20颗,恒牙32颗。

  如果门牙的数量发生变化,如果数量少,则年龄大。

  暖季时,应给牦牛补食盐,每头补料量为1-1.5公斤。

  可在围栏、牧场设置盐池,供牛舔食,也可制作舔盐砖,放置在远离水源、不远的地方。多雨的牧场,饲养水牛时经常放牧。

  牦牛防寒保暖,体型紧凑,颈短耳小,皮厚表面积小,适宜寒冷气候。牦牛还有识路能力,善于走陡险路、雪山沼泽,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


精选问答:


  1、牦牛有哪些生长特征?牦牛有哪些生长特征?

  由于特殊生态环境和极强的自然选择,使牦牛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畜种的生物学特性,对适应高寒草地有一整套独特的体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

  (1)牦牛适应高山草原少氧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牦牛生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暖季可上升到5000米以上。这些地区空气中含氧量只及海平面的1/3~1/2。牦牛之所以能够适应于空气稀薄、大气压低的缺氧环境,是由它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牦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特性,在躯体结构上相应发生某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气管、胸腔的结构及呼吸、脉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上。牦牛的气管较普通牛短而粗大,由50~53个软骨环组成,长44~51厘米,较普通牛短14~21厘米。断面呈半月形,口径为13~14.5厘米。气管软骨环两端间的距离大,且软骨环两端间的肌肉长而发达。使其能适应频速呼吸,在高原少氧环境下较普通牛单位时间增加了气体交换量,以获得更多的氧。牦牛胸腔比普通牛大而发达。心脏发达,脉搏血输出量大,**循环快,能满足机体在寒冷条件下对热量的需要。肺活量大,由于呼吸频率的增加,相应增加了氧气含量,能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牦牛**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含量高,能使**中结合较多的氧气,增加**中氧的容量,加快氧的运输,补偿其维持生理活动和生产过程对氧的需求。牦牛具有呼吸、脉搏快,**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的生理特点,使它在少氧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代偿性机能,因而能适合海拔高、气压低和氧气少的高寒地区。

  (2)牦牛适应高山草原寒冷气候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高山草原上,气候寒冷、潮湿,年平均气温0℃左右,温度变化剧烈。牦牛在-30~-40℃仍可照常生活,产区冷季漫长,半年冰冻雪封,有些地区甚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牦牛仍能适应。牦牛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表现在散热机能不发达。因而牦牛是一个极不耐热的畜种,相反牦牛对低温环境具有适应性。牦牛的皮肤比较厚,真皮层及下面的脂肪层发育较好,容易沉积皮下脂肪,脂肪层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防止体热过度地散发,形成机体的贮能保温层。牦牛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为了适应高寒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外形紧凑、垂皮小、外周附件和体表皱褶少的体态,因此散热量小。在牦牛同寒冷气候条件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保存了有利于耐寒的被毛变异。牦牛全身着生长而密的粗毛,长而粗的被毛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进入冷季后,粗毛间密生绒毛,使躯体免受风雪严寒冻害。牦牛被毛是由不同毛纤维类型组成的混型被毛,较单一纤维类型被毛增加了绝热层次和厚度,具有很高的保温性能。同时,肩部、胸腹下部和大腿部还密生长毛,便于保温。另外,牦牛汗腺发育差,可减少体表的蒸发散热,降低因严寒而对热能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牦牛怕热,遇到气温升高,天气闷热时,则表现烦躁不安,停止采食,向山顶或山口转移,以求凉爽,躲避蚊蝇袭扰。 牦牛对低温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性和很大的可塑性。

  (3)牦牛适应高山草原矮草采食的生物学特性

  牦牛对高山草原矮草的采食有良好的适应特性,主要表现在牦牛鼻镜小、嘴唇薄而灵活、口裂亦较小。舌稍短,而舌端宽而钝圆有力,舌面的丝状**发达而角质化。牙齿齿质硬而耐磨。牦牛既能卷食高草,也能用牙齿啃食3~5厘米高的矮草,冬春季还能用舌舔食被踏碎或被风吹、鼠咬断的浮草。这样多种采食方式的结合,才能充分利用不同草层的牧草,尽可能多采食。高山草原的冬春季,牧草往往被积雪覆盖。在饥饿的情况下,牦牛可以用蹄子刨开10~20厘米厚的积雪,也可以用颜面撞开堆积的厚雪啃食枯萎矮草。夏秋可用舌卷食高草,采食能力极强,且行动敏捷。善于走高山险路、陡坡及沼泽地,也能钻入荆棘灌木丛中采食。夏季遇到天气骤变,雨、雪、冰雹交加时仍照常采食。由于牦牛瘤胃蠕动频率较恒定,几乎不受采食与否和饥饱的影响,因而能终年放牧。牦牛的牧食过程,随年龄、性别、个体等有一定差异。一般成年母牛、公牛、驮牛能勤奋采食,较青年牛游走少。年龄大的牛牧食周期长,这是由于年龄大、体大、消化道容量大,但采食速度较慢,只有多采食,减少游走,才能饱腹。

  2、**见到牦牛倒地是被什么风刮的?

  在**地区,牦牛倒地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气候变化:**地区气候多变,尤其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气温波动较大。突然的降温、大风等天气变化可能导致牦牛受凉感冒或中风等**,从而倒地。

  2. **:牦牛可能感染多种**,如脑炎、脑膜炎等,这些**会导致牦牛发热、头痛、昏迷等症状,从而使它们倒地。

  3. 营养不良:在**地区,由于草场资源有限,牦牛有时会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牦牛身体虚弱,容易倒地。

  4. 年龄:牦牛的寿命一般在20年左右,老龄牦牛的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倒地。

  5. 其他原因:如牦牛在冰雹或暴风雪中受到伤害等,也可能导致它们倒地。

   在**地区,导致牦牛倒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