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篇经验会给农资从业者们介绍“苹婆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内容进行详尽分析,希望对你们有所收获,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次数: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
种植苹婆时,要先将植株的种子从果实中取出,再将种子放入甲基托布津药剂中杀菌,然后以点播的方式,将苹婆种子埋入土层深厚的疏松土地中,为植株每隔3天补充一次水分,通常1周左右,种子就会发芽。
种植苹婆前,要先从生长成熟的果实内取出种子,再将种子放入甲基托布津或灭菌灵溶液中进行杀菌,提高苹婆的成活率和抗病性,注意浸泡时间需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否则会影响苹婆种子的活性。
当处理完苹婆的种子后,要使用点播的形式,将种子放在疏松、肥沃的土面上,再向其上方覆盖上2-3厘米厚度的沙土,等到植株生长出幼苗后,再为苹婆以4米的间距进行移栽定植。
在养护苹婆的过程中,若不下雨要为其每隔3天补充一次水分,让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促使种子尽快发芽生长,若下雨则要及时为苹婆排水,并在植株上方覆盖薄膜,避免土壤内积水,导致种子腐烂。
当苹婆生长到30厘米的高度时,要为其施加一次肥料,促使枝干生长的更加健壮,注意施加的肥料需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且施肥前,需要先将肥料兑水稀释,避免浓肥对苹婆的根系造成伤害。
好文探索:可食可赏的苹婆属植物
五彩茶园说起苹婆,岭南地区的朋友并不陌生,一方面苹婆果实是一种岭南独有的水果,又称凤眼果、七姐果,是广东习俗“七姐诞”的祭品,苹婆果实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可炒、可炖也可红烧,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用苹婆果实做的菜肴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为“岭南名菜”。另一方面,苹婆树适应性强、树体高大、冠形美观、抗污染能力强,在华南地区公园、道路、校园、厂区、庭院广为栽培。
很多人听到“苹婆”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觉得怪怪的,如果你感到奇怪就对了。苹婆古时又名频婆,源出梵语。
《佛光大辞典》谓频婆是梵语及巴利语音译,原意为“身影”。又谓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意译为“相思树”。
苹婆树干通直,高可达20m,树皮褐色。叶纸质、单叶互生,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
花期4-5月,果期9-10月。蓇葖果卵形,果皮鲜红色、厚革质。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果实成熟时果皮朱红色,种子深黑色,皮红子黑,斜裂形如凤眼,故得名“凤眼果”。
苹婆是华南地区著名的乡土树种,也是优良的观果植物,适应性强,几乎能适应华南所有类型的土壤,用播种和扦插都可以进行繁殖。根和树干的皮层纤维较厚,能耐瘠薄干旱的环境,造景时列植、孤植都可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苹婆属的另外一个树种通常是作为苹婆树的“替身”使用的,它就是“假苹婆”。假苹婆也是华南地区著名的乡土树种,是苹婆属中最常见的树种,在野外甚至比苹婆树更常见。
假苹婆的性状、功能与苹婆基本一致,广东习俗“七姐诞”中,如果没有苹婆果作为祭品,便会用假苹婆果实替代。假苹婆与苹婆从外观上最直观的区别有:一、假苹婆叶较小,正常叶片基本小于**的手掌。苹婆叶较大,远远大于**的手掌。
二、假苹婆的蓇葖果多在4枚以上,种子较小,形如花生米。苹婆的蓇葖果在3枚以下,种子较大,介于蚕豆与鸽蛋之间。苹婆和假苹婆适应性较强,播种和扦插都容易成活,现在多采用大枝扦插或从山上移植**根苗进行培育,但不是每位育苗者都能成功培育出合格的大苗。
苹婆属树种在培育和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一、大枝扦插和**根苗移植没有长根之前最怕被水浸泡,如果被浸泡后不及时排水和施用杀菌药,整批苗木可能会全军覆没。敌克松和根腐灵都是不错的根部杀菌药。
二、枝条剪下后或苗木起挖后必须尽快去除叶片,否则宽大的叶片产生的蒸腾作用会迅速把树干水分抽干。三、扦插或**根种植前最好能浸泡生根粉水,要对树干进行包裹,防止水分散失过快导致树皮开裂。
四、扦插或**根种植后最好能采取遮阴措施,**时应保障树皮湿透而根部不积水。五、大树(胸径30厘米以上)移植后缓苗期较长,部分大树种下后长达三四年都不能恢复树势,因此种植后对树势差的树木“输液”补充营养是十分必要的。
六、每年果熟前后,苹婆和假苹婆都会出现掉叶现象,严重者整棵树叶子全部掉光,这是由结果过多、养分消耗过多引起的。 如果作为观赏之用,最好在5-6月进行疏果作业,同时追施氮磷钾平衡肥。
说起苹婆,岭南地区的朋友并不陌生,一方面苹婆果实是一种岭南独有的水果,又称凤眼果、七姐果,是广东习俗“七姐诞”的祭品,苹婆果实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可炒、可炖也可红烧,风味与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胜一筹,用苹婆果实做的菜肴如“凤眼果焖鸡”、“凤眼果烧肉”等,被列为“岭南名菜”。
另一方面,苹婆树适应性强、树体高大、冠形美观、抗污染能力强,在华南地区公园、道路、校园、厂区、庭院广为栽培。
很多人听到“苹婆”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觉得怪怪的,如果你感到奇怪就对了。
苹婆古时又名频婆,源出梵语。《佛光大辞典》谓频婆是梵语及巴利语音译,原意为“身影”。
又谓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意译为“相思树”。
苹婆树干通直,高可达20m,树皮褐色。
叶纸质、单叶互生,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蓇葖果卵形,果皮鲜红色、厚革质。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
果实成熟时果皮朱红色,种子深黑色,皮红子黑,斜裂形如凤眼,故得名“凤眼果”。
苹婆是华南地区著名的乡土树种,也是优良的观果植物,适应性强,几乎能适应华南所有类型的土壤,用播种和扦插都可以进行繁殖。
根和树干的皮层纤维较厚,能耐瘠薄干旱的环境,造景时列植、孤植都可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苹婆属的另外一个树种通常是作为苹婆树的“替身”使用的,它就是“假苹婆”。
假苹婆也是华南地区著名的乡土树种,是苹婆属中最常见的树种,在野外甚至比苹婆树更常见。假苹婆的性状、功能与苹婆基本一致,广东习俗“七姐诞”中,如果没有苹婆果作为祭品,便会用假苹婆果实替代。
假苹婆与苹婆从外观上最直观的区别有:一、假苹婆叶较小,正常叶片基本小于**的手掌。苹婆叶较大,远远大于**的手掌。二、假苹婆的蓇葖果多在4枚以上,种子较小,形如花生米。苹婆的蓇葖果在3枚以下,种子较大,介于蚕豆与鸽蛋之间。
苹婆和假苹婆适应性较强,播种和扦插都容易成活,现在多采用大枝扦插或从山上移植**根苗进行培育,但不是每位育苗者都能成功培育出合格的大苗。苹婆属树种在培育和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一、大枝扦插和**根苗移植没有长根之前最怕被水浸泡,如果被浸泡后不及时排水和施用杀菌药,整批苗木可能会全军覆没。
敌克松和根腐灵都是不错的根部杀菌药。
二、枝条剪下后或苗木起挖后必须尽快去除叶片,否则宽大的叶片产生的蒸腾作用会迅速把树干水分抽干。
三、扦插或**根种植前最好能浸泡生根粉水,要对树干进行包裹,防止水分散失过快导致树皮开裂。
四、扦插或**根种植后最好能采取遮阴措施,**时应保障树皮湿透而根部不积水。
五、大树(胸径30厘米以上)移植后缓苗期较长,部分大树种下后长达三四年都不能恢复树势,因此种植后对树势差的树木“输液”补充营养是十分必要的。
六、每年果熟前后,苹婆和假苹婆都会出现掉叶现象,严重者整棵树叶子全部掉光,这是由结果过多、养分消耗过多引起的。
如果作为观赏之用,最好在5-6月进行疏果作业,同时追施氮磷钾平衡肥。
七、苹婆属植物是乡土树种,遭受病虫害毁灭性危害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在引种和育苗过程中遇到少量植株死亡的现象,应首先考虑生理**害,想办法创造适合生长的条件而不是盲目用药。
精选问答:
1、凤眼果一年收获几次?
凤眼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物,它一般是在秋季时节成熟上市,具体一点就是7-8月份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凤眼果成熟的时候,也是凤眼果味道最好的时候。
凤眼果是什么季节的水果(几月) 凤眼果种多少年才结果
凤眼果种多少年才结果
其实“凤眼果”还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做“苹婆”,在我国两广、福建、云南等地的农村里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大多数是野生,数量稀少。
凤眼果养护得当的话,一般凤眼果种植2-3年便可开花,一年可开花两次。一般于每年4月份开第一次花,7月中下旬第一造果成熟,但有时8-10月开第二次花,果实于12月成熟。
2、什么是凤眼果?
凤眼果原名苹婆,属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因为苹与贫同音,人们忌讳,故亦有反其义而称之为“富贵子”。苹婆的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乔木,原产我国南部。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等省均有种植。在我省,凤眼果多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尤以广州市番禺区的钟村镇种植最多,且最负盛名,全盛时期曾种植凤眼果多株,平均株产125公斤以上,年产达1900吨。近年,这种果品在市面上已经销声匿迹。
凤眼果树冠高大开张,高达8—15米,冠幅可达80—100平方米。根系发达,入土可深达3米,水平根分布很广,伸展半径达6—7米。树干灰褐,老枝灰白直立,嫩枝紫红。每年发梢2—3次,3月至5月开花,花期约1个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成熟,可采收,称正造果;采收后也会在8月至10月再次开花,12月种子成熟,称暂造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