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蒜常见病害和治疗方法

2024-02-0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86 次
大蒜常见病害和治疗方法

  这篇汇总会给全国农友们解释“大蒜常见病害和治疗方法”的内容进行详尽阐述,期待对你们有点帮助,还不赶紧收藏吗!

  常见的大蒜病害包括叶枯病、白腐病、锈病、软腐病、花叶病、紫斑病等。叶枯病:选择抗病品种。轮作种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受害叶和花梗。

  或在发病初期使用50%以上的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拌种、浸种。白腐病:采用覆盖膜,增强大蒜植物的抗病能力。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病株残留物。

  锈病: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增加磷钾肥,避免部分氮肥。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病品种)。轮作种植。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密集种植,施用足够的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受害叶和花梗。2、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50%以上的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液体混合、浸泡或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液体。蒜株上部病叶率达到5%时,用70%的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喷雾500-600倍,7-10天/次,连续使用2-3次,视病情发展而定。2、大蒜白腐病1、

  农业防治:轮作换茬。加强田间管理,采用覆盖膜,提高大蒜植物的抗病性。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病株残留物。2、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择50%以上的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40%的菌核净化1000-1500倍,或50%的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喷雾,10天/次,连续使用2次,取决于病情的发展。3、大蒜锈病1、

  农业防治:轮作种植。科学施肥(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增加磷钾肥,避免部分氮肥)。清洁农村,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病株残体。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择15%粉锈宁可湿性粉500倍液,40%福星乳油5000-6000倍液,15%**酮可湿性粉1500倍液,75%灭锈胺可湿性粉1000倍液,7-10天/次,连续使用2-3次。4、大蒜软腐病1、

  农业防治: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雨后清沟排水。清洁农村,及时清除病残体。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7%可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次,连续使用2-3次。5、大蒜花叶病1、

  农业防治:严格选择。加强田间管理,做**蒜水肥管理,避免早衰。收获后,及时杀死叶片、花苗和病株,集中烧毁。2、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择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取决于病情的发展。

  6、大蒜紫斑病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与非葱作物轮作2年以上。加强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清沟排水、多施基肥、增施磷钾肥。

  收获后,及时将受害叶片、花苗和病株带出田间集中烧毁。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4%杀毒明矾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次,取决于病情的发展。


精选问答:


  1、大蒜可以喷雾吗胍己酸铜吗?

  可以,

  兑水90斤进行灌根,或雨前撒施3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000克/亩。

  大蒜病害主要有大蒜软腐病、疫病、紫斑病及叶枯病等。软腐病属细菌**害,主要危害大蒜根部,从而使根部受损,营养受阻,从而造成叶片发黄。

  解决办法:大蒜软腐病属土传病害,重茬种植、高温高湿环境较容易发生,田间发现病株后,应采取50%氯溴异氰**酸50克,兑水30斤进行灌根防治,每亩不应少于150克药量;或采取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100克/亩,兑水90斤进行灌根;或雨前撒施3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000克。

  2、大蒜出现白斑怎么办?

  发生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大蒜叶枯病。

  大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及薹茎等部位,以叶片发病为主。叶片受侵染后,表现出4种发病类型,尖枯型、条斑型、紫斑型和白斑型。病害发生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可穿过叶节向叶鞘延伸,使叶鞘枯黄。田间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褐色至黑色霉层。

  防治技术

  1、清洁田园:大蒜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严禁将残株落叶随意遗弃在田边及沟渠中,应集中烧毁或妥善处理,以减少菌源积累。

  2、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倒茬,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避免选葱、韭菜、洋葱茬口种植,宜与小麦、玉米、瓜类、豆类等作物轮作。

  3、采用地膜覆盖: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松软,土壤肥力高,保肥、保水性能强的地块。一般覆膜大蒜比露地蒜晚播5~7d,行距20~25cm。株距l0cm左右,种植密度每公顷37.5~45.0万株,播后覆土2~3cm,然后覆膜压紧。采用覆膜栽培,能提高早期地温,发根快,根系发达,茎叶生长旺盛,增强植株抗病力。

  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腐熟的农家肥、草木灰和过磷酸钙),苗期以控为主,适当蹲苗,培育壮苗。烂母后以促为主,抽薹分瓣后加强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避免大水漫灌,尽量降低田间湿度。早播应防止低温冻害。

  5、选用抗病品种:留种用大蒜收获后进行晾晒,待晾晒干后,选择健壮、无虫、无病、未退化的优良品种。提倡收前选株,收时选头,播前选瓣。入选的蒜瓣要单种,作为留种田供第2年选种,留种田应及时防治病虫害,彻底拔除病、劣、杂株。另外,还要有计划地引进优良品种的脱毒大蒜,逐步替代本地退化的品种。

  6、药剂防治:在大蒜叶枯病常发重病区,当大蒜苗期病株率达1%,病叶率达5%时,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1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药防治。如天气有利于病害继续发展,应再喷药防治;在大蒜孕薹期和抽薹初期,若天气预报有雨或病叶发生较多时,应及时喷药保护上部叶片和蒜薹。可选用20%苯醚·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25%咪鲜·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硫菌灵+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一次,共喷2~3次,交替施药,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