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缺素症状口诀是什么?
本篇农资总结分析“植物缺素症状口诀是什么?”的内容进行详尽解释,期望对各位农友们有少许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缺氮抑制苗生长,老叶先黄新叶薄。
根小茎细多木质,花迟果落不正常。
缺磷株小分蘖少,新叶暗绿老叶紫。
主根软弱侧根稀,花少果迟种粒小。
缺素症状是两种或多种不同养分造成的缺素症状可能相同,或一种养分造成的缺素症状掩盖了另一种养分的缺素症状。缺素症状有时会随气候的变化(在潮湿和干旱之间变化出现或消失),而有些作物又存在潜在缺素的情况。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将病毒病、真菌病害、虫害等导致的症状误认为缺素症。
缺钾时,植株茎杆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叶片失水,蛋白质、叶绿素破坏,叶色变黄而逐渐坏死。
缺钾有时也会出现叶缘焦枯,生长缓慢的现象,由于叶中部生长仍较快,所以整个叶子会形成杯状弯曲,或发生皱缩。钾也是易移动可被重复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病症出现在下部老叶。
缺钙初期顶芽、幼叶呈淡绿色,继而叶尖出现典型的钩状,随后坏死。钙是难移动,不易被重复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症状先表现在上部幼茎幼叶上。
花卉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如果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便表现出生长不良的现象,称为缺素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花卉生长需要16种比例配合适当的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这16种元素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和铁、硼、铜、锌、锰、铜、氯等。前9种元素需要量大,称为大量元素,后7种元素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
这16种元素虽然需要量有多有少,但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的,而且又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上述16种元素缺乏哪一种都会引起缺素症,缺素症也是花卉主要生理**害之一。
由于各种元素在花卉生理代谢上的功能不同,缺乏时所表现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如缺氮时,植株瘦小,生长势弱,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变黄,甚至枯死。缺磷时,植株矮小,分枝或分蘖少,有时老叶叶脉间出现紫褐色斑点,幼叶变小,影响花芽形成,花小而少,果实发育不良。缺钾时,茎秆纤弱易折,老叶边缘干缩,叶尖及叶缘变成黄褐色甚至枯焦。缺钙时,幼叶尖端弯曲成钩状,叶尖、叶缘坏死。缺镁时,先是老叶叶脉间失绿,严重时常出现坏死斑点,叶尖、叶缘向上卷曲,叶片呈勺状。缺硫时,新叶黄化,叶细长而小,植株较矮小。缺铁时,先是新叶叶脉间退绿,叶脉仍为绿色,进而叶脉也退绿,最后全叶变成黄白色。缺硼时,叶片易变厚变脆,卷曲萎缩,花少而小,结实率或坐果率低。
花卉发生营养缺素症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土壤中某种元素含量不足。二是可溶性或可吸收部分太少造成,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元素的溶解度。
三是土壤理化性状不良,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妨碍营养元素吸收等。
缺素症的诊断,一般养花者主要采用目测法,即用眼睛观察叶片外形做出判断。
目测时要注意观察症状出现的部位,如缺少多种元素都能引起叶片变黄,但根据其在叶片上的发病部位可诊断出是缺少哪一种或哪几种元素。如果症状先从老叶发生,是缺少氮、钾、镁、锌的表现。
老叶变黄后如果没有斑点,则是缺氮。有病斑,可能是缺钾、镁、锌,这时再结合上述几种元素其他缺素症状,即可判断出到底是缺少哪种元素。如果症状先从新叶上发生,则是缺铁、硫、锰、钙、硼等的症状,新叶变黄时如果很容易出现顶芽枯死,可能是缺硼或缺钙,而缺铁、硫、锰时则顶芽不枯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