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积温怎么样算
这一篇农资文章说明“作物积温怎么样算”的内容进行解释,但愿对农资人们有所收获,下面开始阅读吧!
将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平均温度日复一日地积累起来,最终获得的温度称为积温。一般来说,活动积温的计算方法是积累高于作物生长起点温度的活动温度。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一般为10℃上述平均温度减去了生长起点的温度。
好文探索:什么叫积温、 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热量)条件。在作物生活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得到满足时,作物生长发育的速度与气温密切相关。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和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并且要积累到一定的温度总和,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需要。这个温度累积数称为积温。
积温有两种,即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每种作物都有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或称生物学起点温度),一般以日平均气温表示。
低于下限温度时,作物便停止生长发育,但不一定死亡。高于下限温度时,作物才能生长发育。所以,我们把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时的日平均气温值叫做活动温度,而把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该作物这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的活动积温。
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也就是说这个温度对作物的生育才是有效的。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就叫该作物这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在一年中接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通常把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地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这样的划分显得太粗略了,还必须划分得更细些。我们知道,农作物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一定的热量,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持续地等于或者高于10°的时候,植物生长和发育比较旺盛。
一、寒温带:积温在1500°左右,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可以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和谷类作物。
二、中温带:积温大约1500°——3500°,大致是长城以北地区及新疆境内天山以北地区。这里的农作物基本上是一年一熟。
由于夏季温度稍高,除了种植春小麦等作物外,还可以种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三、暖温带:积温大约3500°——4500°,大致是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各省区,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
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冬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都生长良好。
四、**带:积温大约4500°——8000°,包话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珠江流域及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
这里多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种双季水稻,再加上一茬越冬作物,就可以一年三熟了。
五、热带:积温大约在8000°以上。
包括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云南两省南部地区。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椰子、橡胶、可可等热带作物,终年生长良好。
六、赤道带:在北纬10°以南地区,主要是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积温超过°,热量最高。
除了这六个带以外,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特别高峻,气温较低,积温大部低于2000°,是一个高寒地区,但是日照强烈,对作物成熟有利,主要种植青稞、豌豆等。
前些年试种冬小麦获得成功,并且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大面积高产。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和**带,这两个温度带包括的范围极为广阔,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热带季风区:分布范围小,主要是广东南部和云南南部。
**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南岭到秦岭淮河一线,以横断山为界。
温带季风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大兴安岭、贺兰山为界的西部地区。
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
是依据积温划分的。积温就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也称活动积温,这个温度关系到作物的生长活跃期,低于这个温度,作物就微弱生长或不生长,所以在物候学上,常以积温来划分地理区域。
我们国家根据积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分别是。
年积温大于等于8000摄氏度,为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即滇南谷地、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南部)。
年积温大于4500小于8000摄氏度,为**带,其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即长江流域内各省份(不包括青藏地区)。
年积温大于3400小于4500摄氏度,为暖温带,其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一线”,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即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各省以及塔里木盆地)。
年积温大于1600小于3400摄氏度,为中温带,其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祁连山-天山”,无明显的北界,区域包括东三省、内蒙、河西走廊和准格尔盆地。
年积温小于1600摄氏度,为寒温带,在我国,寒温带只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北部(阿勒泰地区)。
我国主要温度带,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_:划分温度带的指标:赤道带:积温超过°,热带:积温大约在8000°以上**带:积温大约4500°——8000°暖温带:积温大约3500°——4500°中温带:积温大约1500°——3500°寒温带:积温在1500°左右。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界限、及温度带划分。】作业帮:中国的温度带的划分是根据地区的活动积温来划分的。
所谓活动积温,就是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气温,大约是15°C左右。我们把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叫做生长期,把生长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根据积温的多少来划分温度带。
我国温度带划分_:温度带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北纬23.5度(北回归线)到南纬23.5度(南回归线)为热带,北纬(南纬)23.5度到北纬(南纬)66.5度(北极圈、南极圈)为南北温带,北纬(南纬)66.5、
精选问答:
1、种植玉米所说积温是什么意思?
玉米种植积温,就是玉米生长的下限温度。
种植积温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这个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积温。植物在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
每一种植物都需要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够开始发育和生长,这个温度在生态学中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态学零度,但仅仅温度达到所需还不足以完成发育和生长,因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为总积温或者有效积温。
2、地理的积温是指什么?
日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某一温度指标期间,各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
它是反映某地区热量状况的一个指标。一般的农作物在≥10℃的情况下才活跃生长,故把日平均气温≥10℃的叫活动温度,各日活动温度的累加值叫“活动积温”。如果活动积温热带超出8000℃,**带为4500~8000℃。日平均温度高出某一植物最低生长起点的部分叫有效温度。它的各日累加值叫“有效积温”。如某地某日平均气温为18°C,则18℃为活动温度,8℃为有效温度。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有效积温是农业气象预报的主要依据。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