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鸡苗吃什么提高免疫力

2024-01-2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16 次
小鸡苗吃什么提高免疫力

  这篇知识会给全国农友们阐述“小鸡苗吃什么提高免疫力”的内容进行诠释,但愿对广大农资人稍微有点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鸡苗一般吃绿色饲料、昆虫、蚕蛹粉等食物可以提高其免疫力。绿色饲料、昆虫和蚕蛹粉富含天然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对增强动物的抵抗力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昆虫也含有一些物质,如几丁质(甲壳素)。


精选问答:


  1、肉鸡育雏用什么产品好?

  按照养殖惯例,肉鸡育雏期间都会使用“育雏药”、“开口药”,那么如何选择好的产品成为了好多养殖朋友的困扰,因为:鸡苗的差异、免疫力的差异导致了因为盲目投药而造成的的各种弊端,比如7日龄均匀度不好,抗生素造成的伤肝伤肾以及耐药性等。

  目前大型规模化标准鸡场采用的是《百利达》育雏,首先无抗无耐药,不会损害雏鸡内脏器官,同时能够很好的建立激发“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其免疫作用占到了整个免疫屏障的80%以上,(近几年研究表明肉鸡胸腺、法氏囊、脾脏起到的免疫作用仅占20%左右)。起到效果:7日龄大群整齐度高,羽毛又光泽度,肠道健康,粪便干湿正好,鸡群后期好养,发病率明显降低。

  百利达:每瓶用于4万只雏鸡,2-6日龄,连用4天

  2、1-20天雏鸡养殖技术?

  (一)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 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室或箱)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对雏鸡生长不利;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二)及时供水开食、搞好日粮搭配

  雏鸡开食之前,先给饮用0.01-0.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呈浅红色即可),以清除胎粪和消毒肠胃。然后喂给8%的蔗糖水,可提高雏鸡成活率。最后再喂料。然后,要经常**饮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饮拉稀死亡。饮水宜先用温开水,以后可逐渐改用新鲜清洁凉水,同时防止雏鸡弄湿羽毛。

  幼雏阶段喂料不宜受餐数限制,应任其自由采食,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到20日龄后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过湿,以能松散为度。喂量随着雏鸡日龄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饱(以八成饱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雏鸡的饮料配合。根据其营养需要特点:要求较高的能量和较高的蛋白质。一般日粮中,谷实类(玉米、碎米等)为50-60%;糠麸类(米糠、麦麸等)为5-10%;油饼类(花生饼、豆饼、芝麻饼等)为20-25%;动物性饲料(鱼粉、肉粉等)为7-20%;骨粉、贝壳粉4-5%;食盐0.3-0.5%。青饲料另外加喂,尤其没有维生素添加剂时,不能断喂青料,喂量约为精饲料的30-50%。

  不同日龄雏鸡耗料(克/每只、每日),因品种、个体发育、饲喂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大致为:1-10日龄为8克,20日龄为15克,25日龄为16克,30日龄为30克,50日龄为40克。

  (三)调控适宜光照,促进雏鸡发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易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雏鸡正常发育。 应采取遮光的办法使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以利于消化、增重和换羽,同时还可以防啄**、啄羽等恶癖。适宜的光照和运动时间为:一周龄内的雏鸡可全日24小时光照,并在每次喂饲前后各活动10-20分钟。一周以后,若天气晴朗,温度许可的情况下,白天采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晒一次太阳,头一、二天晒半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延长。20日龄前每天可使雏鸡活动6-7小时,(包括采食时间),20日龄以后,晴天可整天活动,但中午炎热时节应收回遮光休息2-3小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