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除了鲶鱼,什么淡水鱼的刺最少?

2024-01-2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16 次
除了鲶鱼,什么淡水鱼的刺最少?

  本篇农资文章会给农资人分享一下“除了鲶鱼,什么淡水鱼的刺最少?”的内容进行概括性解释,期望对各位农资人们有一些帮助,开始你的阅读吧!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学名:Oreochromi**ossambicus),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英文里统称为Tilapia。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桂花鱼,鮨科鳜属。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

  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

  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

  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

  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

  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黄颡(读音:sǎng)鱼,学名: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1846),为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体长约20cm,腹面平直,体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

  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

  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体**无鳞,侧线完全。

  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6、鲶鱼(俗称:塘虱)。

  鲶鱼,同鲇鱼。分种较多,常见有鲶鱼(土鲶)、大口鲶鱼、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客家俗称塘滑鱼。

  鲶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肉食性,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不高,可人工养殖。

  生长速度较快,某些品种能长到很大。

  广义的说,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多种,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

  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

  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有1000余种。

  带鱼、鲅鱼、鱿鱼、鳗鱼、鳕鱼。市面上带鱼鲳鱼常见。

  或者选择吃新鲜的小鱼,把小鱼用水洗净放油炸2-3次,鱼刺都苏了,有黄酒、葱、姜、大料黄焖一下,就是地道的小吃“黄焖鱼”。鱼越凶猛,刺就越少。

  吃草要躲避攻击,需要身体灵活,自然就长的刺多。我们如果不是在海边,平常菜市里的鱼、就鲈鱼、桂鱼、鲇鱼的刺少一些。

  鱼的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约有87-98%都会被人体吸收。

  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作用。

  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等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鱼刺很少的鱼有桂花鱼、黄骨鱼、银雪鱼、魔鬼鱼等等。

  1、桂花鱼:桂花鱼,肉质细嫩,无细刺,味道清甜鲜美,可烹制多种宴上名肴。如配以香菇、云耳、桂圆肉等烹制的清蒸桂花鱼,嫩滑清香,鲜美异常,佐以各种调料烹制的黄焖桂花鱼,酸甜可口,别有风味。用鱼头、鱼杂配以丝瓜、豆腐等煮制的鱼汤,清鲜味美,营养丰富,为汤中上品。

  2、黄骨鱼: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利**消肿。

  《医林集要》治水气浮肿,即以黄骨鱼配绿豆、大蒜,用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取汁调商陆末服。攻补兼施,对脾虚而肿满甚者尤其适宜。

  3、银雪鱼:鳕鱼的肉质厚实、刺少、味道鲜美,鳕鱼被称为餐桌上的营养师,法国人就更直接把它称为液体黄金,可见其营养价值之高。

  4、魔鬼鱼:蝠鲼,又被称为魔鬼鱼与毯魟。

  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它包含两个属,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体呈菱形,宽大6米余。

  鱼刺少的鱼:罗非鱼、鲶鱼、银鱼、鲈鱼、石斑鱼。

  罗非鱼是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素有“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之称,近年已成为养殖、加工、出口的热点之一。

  又名胡子鱼、塘鲺。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仲春至仲夏(4~7月)为最佳食用季节。

  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

  分布于我国山东至浙江沿海。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银鱼是极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鱼类,基本没有大鱼刺,适宜小孩子食用。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并认为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

  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黄河鲤鱼、鳜鱼及黑龙江兴凯湖大白鱼并列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一般体长30-40cm,体重400-1000g,已成为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生活在海边石头缝隙,有海中鲤鱼之称,实际上食用价值和味道高于鲤鱼。比常见鱼类价格偏贵。

  石斑鱼鱼刺很少,并且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