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此篇经验总结会给广大网友剖析一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的内容进行周密讲授,期待对农资人们有一点帮助,欢迎大家收藏本站!
栽培球盖菇时,要选择保水性好、营养丰富的腐殖质土。也可以用玉米芯、花生壳、木屑等配制原料,然后将原料撒在土表,撒在上面。
菌种,就等大球菌顺利出土即可。
栽培球盖菇时,可选择富含微量元素、保水性好的腐殖土。
同时,需要在土壤中掺入河沙等物质,改善土壤的疏松度,避免土壤过于粘稠,导致球盖菇无法生长。从土壤中顺利生长。
选土完成后,还需要准备原料。首先需要准备好木屑、刨花、麦秸、稻草、花生壳、废木耳渣等材料,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后的原料进行高温霉菌处理,然后撒在土表。
大球盖菇在种植大球盖菇的过程中,可将大盖球盖菌的菌种直接均匀地撒在土表。但气温高于30度时,播种后病菌不能正常生长,需在秋季播种。
此时播种后,球盖菇可生长至次年春季。
大球盖菇适合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定期给大球菌**,保持土壤湿润,但如果过于潮湿,环境中会滋生细菌,所以在浇水后,一定要给大球菌通风,以加快水的蒸发。
好文探索: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别称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为球盖菇科球盖菇属菌类,既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吧。
1、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容易获得成功。
2、大球盖菇栽培原料丰富,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等),在中国广大农村可以当作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3、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在闽粤等省区可以自然越冬。由于适种季节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蕈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
4、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又丰富,作为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1、温度: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温度5~34℃,最适25~12℃,12℃以下菌丝生长缓慢,超过35℃菌丝停止生长并易老化死亡。
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温度4~30℃,最适温度14~25℃,低于4℃和超过30℃子实体难形成和生长。
2、水分: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率要求65~70%左右,原基分化空气湿度90~95%,子实体生长发育基质含水率70%,原基分化空气湿度90~95%之间。
3、通风:大球盖菇的菌丝体生长对氧气要求不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2%,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氧气充足,二氧化碳过高易形成畸形菇,出菇期应每日通风2~3小时。
4、光照:大球盖菇的菌丝体生长阶段无需光照,子实体生长要求有100~500lx光照,散射阳光可促进子实体健壮,提高质量。
5、酸碱度:大球盖菇适宜在弱酸性环境中生长,培养基和土壤PH4~9菌丝均能生长,但以PH5~6.5为宜。菌丝体生长培养基PH5.5~6.5为宜,子实体生长时的培养料PH以5~6为宜,覆土材料PH5.5~6为宜。
1、栽培材料: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作原料,用不加任何有机肥的培养料,大球盖菇的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
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不理想。大面积栽培大球盖菇所需材料数量大,为此应提前收集,贮存备用。
作物秸秆可以是稻草、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亚麻秆等。
2、栽培方式:大球盖菇可以在菇房中进行地床栽培、箱式栽培和床架栽培,不适合集约化室内栽培。
德国、波兰、美国主要在室外(花园、果园)采用阳畦进行粗放式**地或保护地栽培。在中国也多以室外生料栽培为主,因为不需要特殊设备,制作简便,且易管理,栽培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3、栽培季节:在中国华北地区,如用塑料大棚保护,除短暂的严冬和酷暑外,几乎常年可安排生产。较温暖的地区可利用冬闲田,采用保护棚的措施栽培。
播种期宜安排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使其出菇的高峰期处于春节前后,或按市场需求调整播种期,使其出菇高峰期处于蔬菜淡季或其他蕈菌上市量少的季节。
4、栽培场地:室外栽培是栽培大球盖菇的主要方法,温暖、避风、遮荫的地方可以提供适合大球盖菇生长的小气候,半荫蔽的地方更适合大球盖菇生长,但持续荫蔽(如大树下的树荫)会严重地妨碍大球盖菇的生长发育。
1、整地作畦:首先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主要是防止雨后积水。整地作畦的具体作法是先把表层的壤土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10~15厘米,宽90厘米,长150厘米,畦与畦间距离40厘米。
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可不翻土,将菇床建在两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以便于果园管理。
2、场地消毒:在整地作畦完成后尚未建堆之前应进行场地的消毒,可在畦上泼浇1%的茶籽饼水,防止危害,在畦上和四周喷敌敌畏。
若选用山地作菇场,必须撒用灭蚁灵、白蚁粉等灭蚁。
3、材料处理:培养料按不同地区就地取材,要求新鲜、干燥、不发霉。
可选用以下配方①干纯稻草100%。②干纯麦秆100%,③大豆秆50%、玉米秆50%,④干稻草80%,干木屑20%,⑤干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
4、浸草预堆:稻草浸水在建堆前稻草必须先吸足水分,把净水引入水沟或水池中,将稻草直接放入水沟或水池中浸泡,边浸草边踩草,浸水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不同品种的稻草浸草时间略有差别。预发酵在白天气温高于23℃以上时,为防止建堆后草堆发酵、温度升高而影响菌丝的生长,需要进行预发酵。
5、堆制菌床:堆制菌床最重要是把秸秆压平踏实,草料厚度20厘米,最厚不得超过30厘米,也不要少于20厘米。每平方米用干草量20~30公斤,用种量600~700克。
堆草时第一层堆放的草离畦边约10厘米,一般堆3层,每层厚约8厘米,菌种掰成鸽蛋大小,播在两层草之间。播种穴的深度5~8厘米,采用梅花点播,穴距10~12厘米。
增加播种的穴数,可使菌丝生长更快。
6、盖覆盖物:建堆播种完毕后在草堆面上加覆盖物,覆盖物可选用旧麻袋、无纺布、草帘、旧报纸等。
旧麻袋片因保湿性强,且便于操作,效果最好,一般用单层即可,大面积裁培用草帘覆盖也行。草堆上的覆盖物,应经常保持湿润,防止草堆干燥。
将麻袋片在清水中浸透,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后覆盖在草堆上。
1、菇床水分调节:建堆前稻草一定要吸足水分,这是保证菇床维持足够湿度的关键。
播种后的20天之内,一般不直接**于菇床上,平时补水只是喷洒在覆盖物上,不要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这样对堆内菌丝生长有利。如果前期稻草吸水不足,建堆以后稻草会发白偏干,致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2、生长期水分调节:菌丝生长阶段应适时适量的**,前20天一般不**或少**,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如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白时应适当**。菇床的不同部位**量也应有区别,菇床四周的侧面应多喷,中间部位少喷或不喷,如果菇床上的湿度已达到要求,就不要天天**,否则会造成菌丝衰退。
3、堆温调节:建堆播种后1~2天,堆温一般会稍微上升,要求堆温在20~30℃,最好控制在25℃左右,这样菌丝生长快且健壮。在建堆播种以后,每天早晨和下午要定时观测堆温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堆温出现异常现象。
1、覆土时间:播种后30天左右,菌丝接近长满培养料,这时可在堆表覆土。有时表面培养料偏干,看不见菌丝爬上草堆表面,可以轻轻挖开料面,检查中、下层料中菌丝,若相邻的两个接种穴菌丝已快接近,这时就可以覆土了,具体的覆土时间还应结合不同季节及不同气候条件区别对待。
2、土壤选择:覆盖土壤的质量对大球盖菇的产量有很大影响,覆土材料要求肥沃、疏松,能够持(吸)水,排除培养料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腐殖土具有保护性质,有团粒结构,适合作覆土材料。
国外认为50%的腐殖土加50%泥炭土,pH值5.7可作为标准的覆士材料,实际栽培中多就地取材,选用质地疏松的田园壤土。
3、覆土方法:把预先准备好的壤土铺洒在菌床上,厚度2~4厘米,最多不要超过5厘米,每平方米菌床约需0.05立方米土。
覆土后必须调整覆土层湿度,要求土壤的持水率达36~37%。土壤持水率的简便测试方法是用手捏土粒,土粒变扁但不破碎,也不粘手,就表示含水量适宜。
4、覆土管理:覆土后较干的菌床可**,要求雾滴细些,使水湿润覆土层而不进入料内。正常情况下覆土后2~3天就能见到菌丝爬上覆土层,覆土后主要的工作是调节好覆土层的湿度。
为了防止内湿外干,最好采用喷湿上层的覆盖物。**量要根据场地的干湿程度、天气的情况灵活掌握。
只要菌床内含水量适宜,也可间隔1~2天或更长时间不**。
1、白蚁:大球盖菇严禁在白蚁多的地方进行栽培,场地最好不要多年连作,以免造成害虫滋生。
2、螨类:在栽培过程中,菌床周围放蘸有0.5%的敌敌畏棉球可驱避螨类、跳虫和菇蚊等害虫,也可以在菌床上放报纸、废布并蘸上糖液或放新鲜烤香的猪骨头或油饼粉等诱杀螨类,对于跳虫可用蜂蜜1份、水10份和90%的敌百虫2份混合进行诱杀。
3、蚂蚁:栽培场或草堆里发现蚁巢要及时撒药杀灭,若是红蚂蚁,可用红蚁净药粉撒放在有蚁路的地方,蚂蚁食后,能整巢死亡,效果甚佳。
若是白蚂蚁,可采用白蚁粉1~3克喷入蚁巢,约经5~7天即可见效。
4、蛞蝓:蛞蝓喜生在阴暗潮湿环境,因而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荫蔽度在50~70%的栽培场。
对蛞蝓的防治,可利用其晴伏雨出的规律,进行人工捕杀,也可在场地四周喷10%的食盐水来驱赶蛞蝓。
5、鼠害:大球盖菇在室外栽培场老鼠常会在草堆作窝,破坏菌床,伤害菌丝及菇蕾,早期可采用断粮的办法或者采取诱杀的办法,还可把鼠血滴在栽培场四周及菌床边,让其它老鼠见了逃离。
1、采收时间:大球盖菇应根据成熟程度、市场需求及时采收,子实体从现蕾即露出白点到成熟大约需5~10天,随温度不同而表现差异。在低温时生长速度缓慢,而菇体肥厚,不易开伞。
相反在高温时,表现朵型小,易开伞。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一般以第2潮的产量最高,每潮菇相间约15~25天。
2、采收标准:当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适期,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若等到成熟,菌褶转变成暗紫灰色或黑褐色,菌盖平展时才采收就会降低商品价值。
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质、口感差异甚大,以没有开伞的为佳。
3、采收方法:大球盖菇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
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补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以免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的菇。
采下来的菇,应切去其带泥土的菇脚。
4、鲜菇**:采收的鲜菇去除残留的泥土和培养料等污物,剔除有病、虫菇,放入竹筐或塑料筐,尽快运往**点鲜销。
鲜菇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菌盖表面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而影响商品美观,在2~5℃温度下可保鲜2~3天,时间长了,品质将下降。
①干制:干制可参照片和草菇的脱水法,采用人工机械脱水的方法。
或者把鲜菇经杀青后,排放于竹筛上,迭入脱水机内脱水,使含水量达11~13%。杀青后脱水干燥的大球盖菇,香味浓,口感好,开伞菇采用此法加工,可提高质量。
也可采用焙烤脱水,用40℃文火烘烤至七八成干后再升温至50~60℃,直至菇体足干,冷却后及时装入塑料食品袋,防止干菇回潮发霉变质。
②盐渍:盐渍可以参照盐水加工工艺,采用盐渍的方法加工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菇体一般较大,杀青需8~12分钟,以菇体熟而不烂为度,视菇体大小掌握。通常熟菇置冷水中会下沉,而生菇上浮。
按一层盐一层菇装缸,上压重物再加盖。盐水一定要没过菇体。
盐水浓度为波美22度。
精选问答:
1、种植球头盖菇,一亩地大约要多少斤草料?
你说的应该是大球盖菇。这个一亩地大约需要斤左右培养料。
2、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的残留对种植大球盖菇的影响?
玉米田苗后除草剂的残留对种植大球盖菇可能会产生影响。除草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残留在土壤中并影响到盖菇的生长和发育。
具体影响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除草剂的种类、使用方法、施药量、施药时间以及土壤质地等。某些除草剂可能对盖菇产生负面影响,如抑制菌丝生长、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减少产量等。
为了降低除草剂对盖菇种植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施药时期冲突:避免在种植盖菇的前几个月内施用除草剂,以确保化学物质有足够的时间降解和稀释。
2. 确保合理施用剂量:使用适量的除草剂,遵循正确的施用指南,以避免过量施药导致残留浓度过高。
3. 预留足够时间:在施用除草剂后等待一段适当的时间,使其在土壤中降解和分解,减少对盖菇的影响。
4. 注意土壤质量:保持土壤肥沃和适宜的pH值,有助于降解除草剂。
由于具体环境和情况的复杂性,最好在决定种植盖菇前,与专业的农业专家或农业机构咨询,以获取针对你的具体情况的建议和指导。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