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效唑和缩节胺区别,烯效唑与缩节胺的区别
烯效唑和缩节胺在棉花上的使用?
1、烯效唑可以起到控制植物营养生长、抑制植物细胞伸长、矮化植株、促进植物侧芽的生长和花芽分化、增加植物抗逆性的作用,并且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比较少,对后茬作物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小。在棉花初蕾期,植高40~50厘米时使用,稀释浓度为50~75毫升/升,亩施药量达到40~50公斤。
2、缩节胺能使棉株节间变短,茎枝变粗,株型紧凑,叶色变浓,防止徒长,结铃集中,减少脱落,提高产量。蕾期棉花若有旺长趋势时,可以用缩节胺进行控制。一般每亩可用98%的缩节胺晶体2~3克,兑水25~30公斤,于盛蕾至初花期喷施。要严格控制浓度和用药量。
烯效唑与甲哌鎓的区别?
烯效唑属广谱性、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有杀菌和除草作用,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具有控制营养生长,抑制细胞伸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促进侧芽生长和花芽形成,增进抗逆性的作用。
甲哌鎓又名缩节胺,是一种性情温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花期使用,对花期没有副作用,不易出现药害。
控旺药有几种?
3种
比较常见的控旺药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三种,还有烯效唑、烯唑醇等其它具有控旺作用的药物。
它们的作用是能够减缓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并且在水肥条件好的前提下效果更好。
其中,矮壮素多用于农作物的花期果期,多效唑适合花生、小麦等作物使用,缩节胺则具有不易发生药害的优点。
南瓜缩节用什么药?
甲哌鎓又叫缩节胺、助壮素等。
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对多效唑和烯效唑来说,它药性比较温和、无刺激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基本在作物各个时期都可以施用,即使时作物对药物十分敏感的幼苗期和花期同样也可以使用,而且基本没有不良副作用,也不容易出现药害,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特点:甲哌鎓安全系数高、适用期广,但虽然具有控旺效果,但它药效短、药效弱,控旺效果相对要差一些,尤其对于那些生长过旺的作物使用上,经常需要使用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花生控旺与玉米缩节药一样吗?
不一样
玉米控旺用药
1、可用30%胺鲜·乙烯利水剂。在玉米6~8叶期,最迟不要超过10片叶子,每亩用量在20~30毫升,兑水15~20公斤后混合均匀喷雾。
2、缩节胺(助壮素、壮棉素、甲呱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25%缩节胺(助壮素)20—30毫升,兑水40公斤喷施。
3、矮壮素。每亩用50%矮壮素30克,兑水30公斤喷玉米植株顶部叶片。
4、多效唑、烯效唑。用15%多效唑50-60克,兑水60-100斤混匀喷施。
花生控旺用药
烯效唑。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使用。喷药时间一般在下午3点左右,6小时内有降雨应重喷。
多效唑。多效唑残留时间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对下茬作物影响较大。每亩用量50~70克,用量过大会严重影响花生荚果发育,比烯效唑安全差。
矮壮素有几种?
玉米矮化剂主要有矮壮素、多效唑、乙烯利、缩节胺、烯效唑等种类,每种矮化剂的使用方法都有所不同,比如在玉米展开6-13片叶子的时候,每亩一般可以用50%矮壮素15-30g兑水30kg喷洒在玉米顶部的叶片上进行控旺。
而在拔节期时,一般可以叶面喷施40mg/L的5%烯效唑+50g/L的98%胺鲜酯。
玉米抽穗期要控旺用什么药?
①矮壮素,每亩玉米地可以按照15-20克50%矮壮素+清水15公斤的用量进行喷施。
②缩节胺,每亩玉米地可以按照20-30克25%缩节胺+清水40公斤的用量进行喷施。
③烯效唑,每亩玉米地可以按照20-25克5%烯效唑+清水25公斤的用量进行喷施。
除此之外,大家在玉米打控旺药时也可以选择多效唑、乙烯利等控旺药物进行使用。
①在玉米第7片-第8片叶真叶完全展开后(叶片基部长出叶耳后)进行打药,雨水多、田间湿度大的地区和地块建议适当早打控旺药,雨水少、田间土壤比较干燥的地区和地块建议适当晚打控旺药。
②选择晴天上午9-11点或下午4-6点左右时喷打,如果打药后4-6个小时后下雨,建议在停雨后把药物用量减少一半进行重新补喷。
③打药时要按照玉米苗株“打高不打低、顶部一扫而过、不重不漏”的喷药原则进行,干旱少雨的地区适当减少用药量,以防造成控旺过度,多雨高湿的地区则应当适当增加用量量,以防控旺效果不佳。
④凡是久旱无雨、田间土壤严重干旱或者玉米墒情苗势较差、苗小苗弱的地块,一律不要打控旺药物,否则会起到事则其反的控旺效果。
⑤玉米喷打控旺药物一定不可私自加大用药量或用药浓度。
甲哌鎓优缺点?
甲哌鎓又叫缩节胺、助壮素等,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对多效唑和烯效唑来说,它药性比较温和、无刺激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基本在作物各个时期都可以施用,即使时作物对药物十分敏感的幼苗期和花期同样也可以使用,而且基本没有不良副作用,也不容易出现药害,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特点:甲哌鎓安全系数高、适用期广,但虽然具有控旺效果,但它药效短、药效弱,控旺效果相对要差一些,尤其对于那些生长过旺的作物使用上,经常需要使用多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