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脲至毒剂量,氯吡脲的毒性
复硝酚钠在葡萄上的应用?
一、复硝酚钠提高坐果率
在花前7—10天叶面喷施1次复硝酚钠0.5g加萘乙酸钠0.25g+赤霉素0.2g,兑水15-20公斤,结合花前整穗、花期摘心,可使坐果率提高20%—60%,促进穗形紧凑美观。
二、复硝酚钠增大果粒
花前一周左右要“掐肩去尖”进行整穗,盛花后10天左右及时在3—4天内疏果,特别是四倍体的藤稔、巨峰等,每穗疏后约留35—40粒。自配浸果膨大剂,以复硝酚钠0.3g+0.1%吡效隆(氯吡脲)酒精液剂5毫升兑水1公斤,膨大剂浸2—3秒,稍弹一下果穗以震掉多余药液,一般可使果粒增大25%以上。此是若结合少量杀菌剂效果更好。用激素处理后应增加肥水用量,特别是有机肥要用足。
二倍体欧亚种象绯红、大红球等膨大不明显,有时会出现僵果顿长现象,上色差、糖度下降,不宜采用吡效隆、赤霉素激素处理,可使用复硝酚钠加细胞分裂素6-BA,防止僵果裂果,促膨果大,改善色泽、糖度。根据葡萄树长势、花穗的情况可在盛花期于花穗喷布低浓度赤霉素以疏掉一部分果粒,花后环剥主干枝,效果较好。
三、复硝酚钠促进早熟
复硝酚钠4克兑水150公斤,抑制秋稍生长,集中调动营养物质运输到果穗、果粒,既促进膨大果实,又可显著提早成熟,这样能够减少或避免果树“环肃”小手术,早熟效果明显,实验证明对比不处理要提早上色成熟10—15天。对于环剥技术开度要小,环剥口最好用有色胶带包裹,以促进愈合,若结合增糖、增色措施,效果更好。但要注意,旺树效果明显,弱树不明显,有的反而有副作用,导致植株严重衰弱。采用手术的葡萄树,叶面喷施复硝酚钠加菌无菌,利于伤口愈合,防病菌感染。
四、复硝酚钠果实无核化处理
适用品种为巨峰、先锋、京亚、藤稔等。无核化处理的果穗要严格疏穗,在花前一周左右摘去副穗,并剪去果穗基部支穗3—6个,掐掉穗尖,使留下的花穗保留约5—6个支穗。强梢留一个花穗,弱梢全疏去。花前2—3天,用无核灵1号(有效成分一般是赤霉素、吡效隆、或噻苯隆、防落素等)浸沾果穗2—3秒,稍弹一下花穗以震掉多余药液,可破坏种子的形成,产生无核果。由于果实的种子能产生促使果实膨大的内源激素,处理1次无核果较小,因此需补充细胞赋活剂复硝酚钠,协调激素的供应以增大果粒,处理时间和方法同上述“增大果粒”一样。
第二次处理前疏果,疏去内向的果粒及小粒,每穗保留40—50粒。叶面喷施硼+钾(或速效硼磷酸二氢钾)京亚、巨峰、藤稔等品种,粒重12—15克,最大32克,且着色提前7—10天,果肉变硬脆,糖酸比高,品质风味好,售价远远高于同品种有核果,同时也利于提高葡萄的耐贮性能。
五、复硝酚钠增强果实耐贮性
在浆果膨大后期,用复硝酚钠、三十烷醇配合微肥硼、锰和钾的补充,喷布葡萄果实及叶面1—2次,可明显提高浆果的耐压性,同时由于抑制了浆果内细胞膜的透性随贮存期延长而加大的趋势,因而可提高葡萄的耐贮运性,改善了品质。
另外为防止葡萄在贮存中脱粒,除在采前半个月内严格控制土壤水分外,可用300—500倍B9喷施果穗,采前两周用多多收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果穗,可明显防止脱粒,保持果梗新鲜,提高果穗耐贮运性。此外应注意,氮肥施用过多,用乙烯利等催熟的葡萄不耐贮运。
六、复硝酚钠防止果实裂果
葡萄裂果主要发生在浆果发软即将成熟时期,因品种不同发生程度不等,裂果原因主要是降雨过多,和土壤中水分急剧变化即暴干暴湿。保持土壤水分稳定,防止果实吸收水分过多是防止裂果的主要措施。除套袋技术外,可以每隔10-12天喷施1次复硝酚钠,并维持钾素、钙素、硼素正常供应,对防裂效果非常有效。
七、复硝酚钠结合滴灌或灌溉
复硝酚钠冲施或滴灌,可以促进根系发育,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抗旱、抗盐碱的能力,有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期落叶和根系过早衰老,有利于保持强壮的的树势。一般亩用复硝酚钠10-20克,也可与化肥、复合肥等配合使用,能够提高肥效,节省化肥,最大限度的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氯吡脲为啥要加赤霉素?
提到葡萄种植,就不得不提赤霉素和氯吡脲了。它们原本就是在葡萄栽培中广泛使用的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很多葡萄品种都广泛使用,但由于阳光玫瑰的引进种植时间较短,因此还没有一个规范的使用方法。
在阳光玫瑰中,赤霉素主要起到使果实无核、果实膨大的作用。在葡萄开花前使用,可使花粉和胚珠发育异常导致无核;开花后使用则可以增进幼果吸收营养,使果实生长与枝条生长的养分竞争处于优势,促进果实膨大。
氯吡脲则能够促进坐果、稳果,同时也能够使葡萄果实膨大。
葡萄保花保果加什么杀菌剂?
就是氯吡脲。氯吡脲很多时候都是用在果实膨大上的,但实际上在保果这一块上,氯吡脲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坐果。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可以使用25ppm赤霉素加5ppm氯吡脲,那样就可以在坐果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在天气特别好,树势也比较中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氯吡脲的施用量稍微降一点,2ppm浓度可能会更好一点。
氯吡脲是什么,氯吡脲的使用方法?
氯吡脲是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
氯吡脲的使用方法:
1、膨大果实、改善品质
①猕猴桃。谢花后20~25d,用0.1%药液5~20ml加水1kg(即浓度为5~20mg/L),浸渍幼果1次,可膨大果实。
②枇杷。浸幼果,使用浓度10~20mg/L。果实膨大期对树冠喷施2~3次,浓度为500mg/L赤霉素加30mg/L的吡效隆,可有效促进果实的后期生长膨大,使果实提高品质,提早成熟上市。
③葡萄。用0.1%药液5~15ml加水1kg(即浓度为5~15mg/L)药液在谢花后10~15d浸渍幼果穗,可膨大果实,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④无核葡萄。选择生长健壮的的壮龄葡萄树,花前3d使用赤霉素50mg/L浸花穗和花后10d赤霉素50mg/L加吡效隆100mg/L浸幼果两次,能显著增加单粒重和单穗重。花后10d用吡效隆10~20mg/L浸幼果,能明显增大果粒。
⑤桃。开花后30d以20mg/L浓度药液喷幼果,可膨大果实,促进着色,改善品质。
2、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①猕猴桃。谢花后20~25d,用0.1%药液5~20ml加水1kg(即浓度为5~20mg/L),浸渍幼果1次,可增加单果重,增加产量。
②柑橘。用0.1%药液5~20ml加水1kg(即浓度为5~20mg/L)药液于花谢后3~7d及谢花后25~35d各涂果梗密盘一次;或用0.1%乙醇药液5~10ml加4%的赤霉素乳油1.25ml加水1kg,施药时期、方法同前,可提高坐瓜率,避免生理落果。
③葡萄。用0.1%药液5~15ml加水1kg(即浓度为5~15mg/L)药液于谢花后10~15d浸渍幼果穗,可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④西瓜。开花当天或前一天,用0.1%药液30~50ml加水1kg(即浓度为30~50mg/L)药液涂果柄,或喷液于授粉雌花的子房上,可提高坐瓜率、含糖量、增加产量。
⑤黄瓜。在花期遇低温阴雨光照不足、开花受精不良条件下,开花当天或前一天用0.1药液50ml加水1kg(即浓度为50mg/L)药液涂抹瓜柄,可提高坐瓜率,提高产量。
⑥甜瓜。开花前以0.1%药液100倍液处理(10mg/L)涂果柄,可显著提高甜瓜坐果率,增加甜瓜含糖量、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⑦梨。盛花期使用0.1%药液100~150倍液喷施,可提高坐果率,改善优质,增加产量。
⑧土豆。种后70d,以100mg/L浓度药液喷洒处理,可增加产量。
⑨水稻。抽穗期使用浓度5~10mg/L喷施,可提高精米率,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
⑩花生。下针期至结荚期,使用浓度1~5mg/L喷施,可提高饱果率,增加产量。
?小麦、大麦。孕穗期使用浓度5~10mg/L叶面喷施,可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大豆、菜豆。始花期至盛花期使用浓度1~5mg/L叶面喷施,可减少秕荚,增加3粒果数量,促进大豆果粒饱满,提高产量。
3、保鲜
叶菜类蔬菜。可防止叶绿素降解,延长鲜活产品保鲜期。
4、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烟草。使用10mg/L氯吡脲页面喷施,可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仅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而且能增进作物的抗逆性,使农业生产省工、节本和高效。“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桔等作物上。从使用多年的情况看,技术成熟,生产效果好。
膨大剂属于农药范畴。氯吡脲、赤霉酸等膨大剂与“瘦肉精”有着本质的不同,氯吡脲、赤霉酸属于登记批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
氯吡脲最早是在美国首先研发的,日本于1985年开始生产和使用。据查证,目前,氯吡脲仍在日本登记和使用,登记范围为葡萄、弥猴桃、西瓜、甜瓜、茄子、烟草等作物。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进这种膨大剂,1992年获得我国农药登记,并开始在一些省份应用。
目前,氯吡脲不仅在我国使用较广,而且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广泛使用,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在合理使用下其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氯吡脲的使用方法?
氯吡脲使用方法如下:
①猕猴桃
猕猴桃谢花后20-25天左右,用0.1%药液5-20毫升加水1kg(即浓度为5-20mg/L),浸渍幼果1次,可以增加单果重,增加产量。
②葡萄
在葡萄谢花后10-15天,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10-20毫升,兑水1千克,然后浸幼果果穗一次,可以促使葡萄果实膨大,增产达80%以上,而且对果实的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③甜瓜
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10-20毫升,兑水1千克,然后浸瓜蕾或者蘸瓜胎,可以调节甜瓜生长,促进坐果,增产达50%以上。
④白萝卜
用5mg/kg药液,于肉质根开始膨大期叶面喷施,每4天喷施1次,共4次,可以抑制春季大棚萝卜糠心和抽苔,提高产量。
⑤马铃薯
在马铃薯栽后70天,用100mg/kg药液喷施,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产达50%以上。
⑥水稻
用15mg/kg药液,于水稻齐穗后10天喷施,可保绿、促进生殖生长,使根系发达,增加水稻产量。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