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种植技术 天麻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
这篇技术知识刨释一下“天麻种植技术”的内容进行周密详细,期望对大家有几分帮助,还等什么,快收藏吧!
品种选择
天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见的品种有黑天麻和白天麻两种。其中,黑天麻生长缓慢,但产量高,适合在黄土地区种植。白天麻生长快,但产量相对较低,适合在沙质土地种植。不同品种的种植要求不同,种植户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土壤要求
天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喜欢松软、肥沃、透气、保水的酸性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耕翻和松土,以便为天麻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还可以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肥料施用
天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适时施用肥料。一般来说,种植初期可以施用底肥,中期可施用追肥,晚期则需适量施用钾肥。在具体的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保证天麻的正常生长发育。
病虫害防治
天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如天麻蚜、天麻叶螨、天麻病毒病等。为了防治这些病虫害,种植户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清除杂草、保持通风、合理施肥、适时浇水等方式,提高天麻的抗病虫害能力。对于已经出现病虫害的情况,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处理。
拓展百科知识
1.天麻:天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兰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区。天麻具有镇静安神、祛风解毒等功效,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
2.底肥:种植前施用的肥料,作用是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3.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施用的肥料,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参考来源:《现代农业技术大全》、《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相关问答拓展:
1、天麻有性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1、要选好场地:理想的栽培场地要温暖、湿润,不要阴冷干燥或者积水,一般在野外荒地、林间空隙、山坡阴面及沙质土壤地,也可充分利用室内、地下室、窑洞、庭院、藤本植物隐蔽空地栽培,总之人工创造适合天麻生长的环境,任何地区均可栽培天麻。
?2、要科学管理:天麻栽培技术比较简单,文化程度高低都可学会基本操作,天麻播种后,只是湿度、温度上的管理,要坚持科学管理,具体的栽培管理要做到:
第一,场地土壤要保持一定的含水率,天旱时及时浇水;
第二,栽培畦(池)内温度不高于28℃;
第三,控制水分,连续阴雨要清沟排水;搭棚遮荫,避免高温烂麻。?
3、要适时收获:实践证明:及时收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在天麻栽培中,往往易被忽视,最后导致“空心麻”等情况出现;一般在11月份以后栽培的天麻,历时一年必须进行收获,春季栽培的,更不要延误收获时间,以免造成烂麻、虫蛀,如果一旦发生抽薹,就没有了商品价值。
2、天麻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1、要选好场地:理想的栽培场地要温暖、湿润,不要阴冷干燥或者积水,一般在野外荒地、林间空隙、山坡阴面及沙质土壤地,也可充分利用室内、地下室、窑洞、庭院、藤本植物隐蔽空地栽培,总之人工创造适合天麻生长的环境,任何地区均可栽培天麻。
?2、要科学管理:天麻栽培技术比较简单,文化程度高低都可学会基本操作,天麻播种后,只是湿度、温度上的管理,要坚持科学管理,具体的栽培管理要做到:
第一,场地土壤要保持一定的含水率,天旱时及时浇水;
第二,栽培畦(池)内温度不高于28℃;
第三,控制水分,连续阴雨要清沟排水;搭棚遮荫,避免高温烂麻。?
3、要适时收获:实践证明:及时收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在天麻栽培中,往往易被忽视,最后导致“空心麻”等情况出现;一般在11月份以后栽培的天麻,历时一年必须进行收获,春季栽培的,更不要延误收获时间,以免造成烂麻、虫蛀,如果一旦发生抽薹,就没有了商品价值。
病害防治霉菌病:
①选择阴山和有树林遮荫的地段,土壤透水、透气性好的砂壤土栽培天麻。
②在培育菌材或栽种天麻时一旦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菌棒,应及时剔出,轻者将杂菌刮掉并经日晒1-2天,重者弃之不用。
③栽培天麻与培养密环菌时,菌材间的间隙要用沙土填实,否则,残留的空隙在下雨时会积水,易引发杂菌。
④栽种时适当加大菌材用量,促使密环菌旺盛生长,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杂菌的生长。
⑤培养密环菌时为防止杂菌感染,可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腐烂病:
①选择个体完整、无破损,颜色黄白而新鲜、健壮,无病虫害的白麻或米麻作种麻,在采挖、运输和栽种时严防碰伤和日晒。
②注意温湿度的调节,创造密环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以便抑制杂菌繁衍。密环菌在6-30℃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18-25℃,超过30℃就会停止生长,空气相对湿度80-90%,土壤含水率50-55%时生长最好。
③栽培天麻的培养料最好应进行堆积、消毒、晾晒处理,把内部的虫、蛹及杂菌杀死,减少危害。?
3、天麻种植方法与技术?
1、栽种天麻最好是选择潮湿透气性、pH值在5-6间的生荒山或是沙壤田地,随后用铁锹在田地中挖出来深层为35cm、尺寸和总宽均是85公分的土穴,向田地中埋入培养有蜜环菌的菌材。
2、栽种天麻时,一定要选择生长发育健硕、外型工整、成色比较好的天麻作为种籽,随后把它放进稀释液的新高脂膜中,拌匀后取下,然后将种籽排序在菌材和木枝中间,然后用腐叶土埋藏抹平,并遮盖一层枯枝落叶。
3、栽种结束后,要定期向田地中灌溉水分,将土壤水分维持在40%上下,地温保持在15-28度间,但不用为天麻上肥、翻土锄草,要保持天然的自然环境,而且在每年6-8月份,会为天麻构建防晒网,防止天麻接纳强光照曝晒。
4、翻耕施肥:天麻适宜生长于松散透气性、排水管道性强的土壤中,在栽种天麻的过程当中,可以用营养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多彩、土层比较松散的腐叶土或是沙壤土,在栽种前还能够对土壤开展翻修施肥,提升土壤的含肥量。
5、管理方法:在后续管理方法天麻的过程当中,必须在旱灾气温,向其灌溉水份,维持土壤的潮湿,有多雨天气就需要为天麻松散土壤,排出来土壤里的存水,与此同时也要防止人和动物践踏天麻栽种地区,以免造成其生长发育。
4、天麻种植技术菌床栽培方法?
天麻的菌床栽培法:一般在6~8月份培养菌床,挖坑深约30厘米,长、宽略大于菌材长,坑底顺坡向整平。先在坑底铺一层树叶,摆入新砍好的木棒5根,棒间距2~3厘米,每根棒侧放菌枝2~3枝,盖土填满棒间空隙,用同法摆上层4根新棒,然后盖土10厘米左右。
到11月份栽天麻时菌索已长得很好,栽天麻时再小心挖开上面覆土,取出上层菌材,下层菌材不动,然后在每根菌材的侧面和两端,用小铲均匀挖4~5个小洞,放入麻种,盖土至菌材平或略高于菌材。
再把上层菌材按原位置摆好,用土将菌材间隙填埋一半,并与下层一样均匀摆好麻种,最后把原土覆盖在坑面上。用此法栽种接菌快,接菌率高,因菌材培养时间短,消耗少,营养丰富,产量较高。栽种时若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菌材,严重的可弃掉不用,若菌索生长不良,栽时还可再加入质量好的菌枝补充。
5、天麻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经验是什么?
1.
选择土壤种植天麻时要选择在地势平坦、微量元素丰富、排水透气的地块,翻耕土壤并挖出深35厘米,长85厘米的种植沟,铺设腐殖土和质地较硬的阔叶树干,放入蜜环菌种入天麻种子,并覆盖干燥土壤。
2.
科学补水天麻喜欢土壤稍微湿润的环境,生长期间每隔15-20天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适当浇水,环境湿度保持在60%左右,雨水充沛时排出多余水分,避免积水过多根系无法呼吸,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3.
控制温度天麻最佳生长的温度在13-25度之间,夏季高温时,搭建遮阳棚,在傍晚时浇水降低土壤温度,冬季低温时提前最好保暖措施,可以用干树叶和杂草堆积覆盖,注意根据海拔和温度堆积的厚度在12-30厘米不等。
4.
病虫防治天麻种植期间会遭受蝼蛤、蛴蟾、白蚂蚁等虫害侵蚀,可以在种植前向土壤周围撒施适量的氯丹粉或者白蚁杀王等药剂,定期清理杂草。
拓展好文:说一说国内的天麻产地哪里最好呢?
众所周知,天麻是一种常见的大宗型中药材,其种植范围之广、种植面积之大、种植人数之多,都是绝无仅有的!2024年,我国天麻总产量约7000吨。天麻的产地在哪里?天麻哪里产的最好?国内天麻产地主要是云南、贵州、陕西、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湖南、甘肃、江西、吉林、辽宁、广西等省市区。
1.天麻的产地是哪里最好
天麻哪个地方的最好?肯定是小草坝天麻,位于昭通天麻的核心产区,具有“个大、肥厚、饱满、半透明,质实无空心,品质优良”的特点,是云南天麻的典范,也是云南著名土特产之一!天麻的好,在于品质,当然天麻的功效也会高,也就是天麻素的含量(越高越好)。市场上,公认的最好天麻是云南昭通小草坝天麻,也是世界天麻原产地。小草坝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是一点几,别的地方天麻的2-4倍。
2.天麻四大产地
我们天麻品种主要有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松天麻等,主打是红天麻和乌天麻。国内天麻四大产地分别是:1、云天麻,主产于云南的昭通、丽江、镇雄;2、川天麻,主产于四川的青川、荥经、广元;3、贵天麻,主产于贵州的大方、德江、毕节;4.西天麻,主产于陕西的汉中、宁强、勉县。另外,安徽的金寨、岳西、霍山,湖北的麻城、宜昌、当阳,河南、甘肃及东北地区,均有种植天麻。
3.野生天麻等于骗子
市面上的天麻,至少95%以上,都是人工种植的。人工天麻种植技术,始于1973年。而1978年,研究成功的“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促使天麻进入大规模人工栽培的新篇章,该方法于1980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天麻种植
网上或店家所宣传的野生天麻,基本是噱头,不可全信。野生天麻不是没有,而是产量低,不可能批量售卖,外行人也分不清楚。实际上,天麻,哪怕是人工种植的,也是仿野生环境,纯天然,无添加,品质优。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