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国槐白粉病发生规律 国槐白粉病发生规律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167 次
国槐白粉病发生规律 国槐白粉病发生规律

国槐是我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白粉病的侵袭,给树木的生长和美观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国槐白粉病的发生规律是什么呢?

发生季节

国槐白粉病的发生季节一般为5月至9月,尤其是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时候,病害会更加严重。此时,国槐的新梢和嫩叶生长迅速,而白粉病菌也会随之繁殖,从而导致病害的爆发。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对国槐的病害防治工作。

发生环境

国槐白粉病的发生环境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当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的发生率会比较高。国槐生长的土壤和周围环境也会影响白粉病的发生。如果土壤肥力不足、排水不良,或者周围环境缺乏通风和阳光,都会增加国槐白粉病的发生风险。

发生特点

国槐白粉病的发生特点是在植株的叶片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干枯、掉落等现象。白粉病的发生还会影响国槐的生长,使其树势减弱、枝条稀疏,影响美观。一旦发现国槐白粉病的症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国槐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合理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 加强排水,保证土壤湿度适宜;
  • 保持通风和阳光充足,避免潮湿环境;
  • 定期喷洒防治药剂,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嘧菌酯可湿性粉剂等。

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清除落叶、枯枝等杂物,保持树冠整洁,减少病害的传播。

国槐白粉病的发生对园林绿化和城市美化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加强对这种病害的防治工作,保护国槐的生长和美观。

相关拓展:

问:白粉病在什么温度下就死了?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茎、知芽及花瓣等幼嫩部分。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道,在植物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而且,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这也导致白粉病一旦爆发很专难防治,让大家很头疼。
高温弱光不通风的情况属下,白粉病更容易发生。

问:国槐病虫害如何防治?

国槐常见虫害防治要点

1、槐蚜:1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嫩梢、花序及荚果上,吸取汁液,被害嫩梢萎缩***,妨碍顶端生长,受害严重的花序不能开死,同时诱发煤污病。每年3月上、中旬该虫开始大量繁殖,4月产生有翅蚜,5月初迁飞槐树上危害,五六月在槐上危害最严重,6月初迁飞至杂草丛中生活,8月迁回槐树上危害一段时间后,以无翅胎生雌蚜在杂草的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国槐病虫害防治

防治方法:

(1)秋冬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

(2)蚜虫发生量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至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至2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至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3)在蚜虫发生初期或越冬卵大量孵化后卷叶前,用药棉蘸吸40%氧化乐果乳剂8至10倍液,绕树干一圈,外用塑料布包裹绑扎。

2、朱砂叶螨:1年发生多代,以受精雌螨在土块孔隙、树皮裂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该螨均在叶背危害,被害叶片最初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扩展到全叶,并有密集的细丝网,严重时,整棵树叶片枯黄、脱落。

国槐尺蠖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国槐尺蠖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国槐尺蠖,鳞翅目,尺蛾科的一个物种,又称槐尺蛾,俗称“吊死鬼”,是华中、华北、西北等地区危害国槐、金枝国槐、龙爪槐等树种的暴食性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一周内可将全树树叶吃光,并吐丝排粪,严重影响国槐的生长和景观效果,并且对市容环境也造成威胁。那么,如何把握好最佳的防治时间,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才是至关重要的。

一、危害特点:

幼虫期共5龄,幼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1至2龄时只取食叶表面,食叶呈网状,留下叶脉,3至4龄后食成缺刻,5龄后食量倍增,取食量占幼虫期的90%,所以平均每1个复叶有1头虫时,就可以把叶片全部吃光。国槐尺蠖是暴食性害虫,大量发生时间短期内即可把整株大树叶片吃光。

二、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4代。它以蛹越冬,越冬蛹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幼虫啃食叶片呈零星白点。随着虫龄的增加,食量剧增。低龄幼虫有吐丝***转移为害的习性。5龄幼虫成熟后,失去吐丝能力,沿树干下行,入土化蛹。第二代幼虫于6月孵化。第三代幼虫8月出现。

三、防治方法:

(1)根据幼虫成长周期进行防治

1、成虫期防治:

在每年4月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国槐尺蠖成虫进入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外出后,白天潜伏在墙壁或灌木丛中,夜晚出来活动,有明显的趋光性。根据这一习性,可以选择专门的灯光诱杀装置,安放在害虫发生较重的地段,进行灯光诱杀。一般情况下,每晚可诱集成虫30余头。在羽化盛期,气温高,天气情况良好,诱集到的成虫更多。

国槐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国槐

1、槐蚜:1年发生多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条嫩梢、花序及荚果上,吸取汁液,被害嫩梢萎缩***,妨碍顶端生长,受害严重的花序不能开死,同时诱发煤污病。每年3月上、中旬该虫开始大量繁殖,4月产生有翅蚜,5月初迁飞槐树上危害,五六月在槐上危害最严重,6月初迁飞至杂草丛中生活,8月迁回槐树上危害一段时间后,以无翅胎生雌蚜在杂草的根际等处越冬,少量以卵越冬。

  防治方法:

  (1)秋冬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

  (2)蚜虫发生量大时,可喷40%氧化乐果、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1000至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至2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至4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3)在蚜虫发生初期或越冬卵大量孵化后卷叶前,用药棉蘸吸40%氧化乐果乳剂8至10倍液,绕树干一圈,外用塑料布包裹绑扎。

  2.朱砂叶螨:1年发生多代,以受精雌螨在土块孔隙、树皮裂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该螨均在叶背危害,被害叶片最初呈现黄白色小斑点,后扩展到全叶,并有密集的细丝网,严重时,整棵树叶片枯黄、脱落。

国槐树干腐病春季防治是关键

国槐树干腐病病斑多发生在西南方向冻伤、灼伤等处,胸径1-5厘米的国槐树幼树发病率较高。

国槐树干腐病防治方法为:

1.对移栽的国槐树大苗,要及时浇水保墒,增强抗病能力;

2.对国槐树管理时,尽量避免国槐树受撞伤;

3.对伤口病斑涂抹20倍波尔多液或30倍拖布津,对国槐树树干可喷洒200倍50%退菌特。

到了6月份气温升高,国槐树的干腐病的发病会比较缓慢或不发展。

国槐瘤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国槐瘤锈病是锈病的一种,病原为茎单胞锈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真菌。这种病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河南等地均有发生,长期连续种植国槐的苗圃基地发生尤为严重。该病主要危害国槐、金枝槐、龙爪槐等绿化植物。

这种病主要发生在树干上,叶片和叶柄亦可受害。发病初期树干膨大成梭状病瘤,但树皮不开裂,因而不易识别。发病中期梭状病瘤进一步膨大,树皮开裂,于树皮开裂缝中露出褐色、不规则、成堆或条状、半黏结的粉状物,即病原的冬孢子堆。此时,国槐的枝、叶仍然发育正常。发病后期,病瘤处树皮干枯,成褐色、块状并脱落露出木质部。若这一症状进一步发展,环绕树干一周,则病瘤以上的树干和树冠全部枯死。反之,部分树冠干枯、死亡。

叶柄和叶背面具***点状病斑或黄褐色粉状物,即病原的性孢子器和锈孢子。一般在树干上发病,也有枝干同时发病的,少数只在枝上发病,产生纺锤状病瘤。但树干的病瘤较之树枝上表现为更规则的纺锤状。

发病部位一般在树干几部,近树干基部,多在40-150厘米之间。发病树干上一般形成1个纺锤状病瘤,个别形成2-3个病瘤。

国槐瘤锈病在幼苗(4年左右)上的症状与大苗(5-13年)的发病症状略有不同。幼苗上的梭状病瘤不环绕树干一周。表皮开裂露出粉状的冬孢子堆,表皮干枯。此病3月上旬开始染病,7-8月发病严重

国槐树干腐病的防治方法:

国槐树干腐病易发生在1-6年生幼树上,春季3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发病盛期,6月份气温升高发病缓慢或不发展。病斑多发生在西南方向冻伤、灼伤等处,胸径1-5厘米的国槐树幼树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

1.对移栽的国槐树大苗,要及时浇水保墒,增强抗病能力;

2.对国槐树管理时,尽量避免国槐树受撞伤;

3.对伤口病斑涂抹20倍波尔多液或30倍拖布津,对国槐树树干可喷洒200倍50%退菌特。

国槐树苗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国槐根腐病主要危害国槐小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国槐树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国槐树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危害特点:

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环境下,不仅采取播种、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害,采取扦插、分株、压条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易发病。。

发病途径:

①种子带菌率1.2%—14.2%,经种皮传播。

②病菌主要在土壤内或遗留在土壤内的病残组织上越冬。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根腐病在土壤中可终年以菌素不断蔓延为害。根腐病是土传病害,主要通过雨水土壤灌溉,地下昆虫和线虫活动、人、畜或农机具的携带传播。

国槐叶柄小娥对国槐的危害及防治

近年来国槐的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其中国槐叶柄小蛾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蝴蝶槐等。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国槐叶柄小蛾幼虫主要危害叶柄基部、枝条嫩梢、花穗及槐豆等,使叶片受害后***,萎蔫后干枯,挂在树枝上,遇风脱落,严重时树冠枝梢出现光秃现象,大大影响观赏效果。受危害的嫩梢、花穗萎蔫干枯,影响观瞻。我国北方大中小城市多有种植国槐,因国槐冠形优美被作为行道树或庭荫树广泛应用。一旦发生病虫害,传染、传播极快,就会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影响观赏效果。

发生规律:

北方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果荚、树皮裂缝等处越冬。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6月上中旬第一代叶柄小蛾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槐树直至7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7月中旬至9月幼虫危害槐树。初孵幼虫寻找叶柄基部后,先吐丝拉网,以后进入基部为害,为害处常见胶状物中混杂有虫粪。有迁移为害习性,一头幼虫可造成几个复叶脱落。老熟幼虫在孔内吐丝作薄茧化蛹,蛹期9天左右。

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国槐是山东省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也是主要的行道树之一,但近几年来普遍遭受锈色粒肩天牛的危害,该虫以幼虫钻蛀树干,危害木质部,破坏树木输导系统为主,危害隐藏,防治困难,是国槐的毁灭性虫害。

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特征:

锈色粒肩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粒肩天牛属。幼虫钻蛀具有选择性,一般危害胸径8厘米以上的国槐主干或大枝。成虫全身被有铁锈色绒毛,头部中央有一纵沟,有一对深褐色触角。雌虫长36厘米左右,胸虫稍短。蛹长30~40毫米,乳***,到羽化前渐变为褐色。幼虫长达58毫米,乳***,前胸背板褐色,有***八字形条纹。卵椭圆形,乳白色。

发生规律:

国槐锈色粒肩天牛二年一代跨越三个年度,有世代重叠现象。10月下旬以当年孵化幼龄幼虫和上一年存活的大龄幼虫在树木虫道内越冬。次年3月底至4月中旬幼虫出蛰活动。山东地区一般在4月上,中旬为出蛰盛期,幼虫历经两个冬天后在第三年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旬为化蛹末期。成虫羽化从6月上旬至7月上旬,6月中旬为始盛期,6月下旬为高峰期,7月上旬为盛末期。产卵期从6月下旬开始延续到9月中旬,7月10日前后为始盛期,7月下旬为高峰期,8月中旬为始末期。

防治方法:

1.国槐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创造良好的植物群落,加强水肥土管理,增强树木个体和群体的抗性。

国槐锈瘤病的防治方法

国槐锈瘤病分布很广,据最近调查山东、河北、山西、江苏、辽宁等地,凡栽植国槐苗木的地方均有发现锈瘤病,严重危害国槐苗木,使国槐根部,树干、树枝形成锈病,妨碍生长,影响市容。

症状:

播种国槐苗,第一年生发现很少,第二年移栽剪根,第三年全部从地面剪掉国槐重发逼高,在第三年秋季,在国槐三米高的大苗,在树干或树枝上形成近似纺锤形瘿瘤2厘米到3厘米长,瘤上的树皮粗糙纵裂,裂缝中长有黑褐色粉状物,这即是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病瘤以上的枝条逐渐枯死,树干造成下部粗,上部细,叶柄和叶背面堆积少量黄褐色粉状物,即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随风雨传播。

发病规律:

国槐树苗上的锈瘤是单孢锈菌,属于真菌,冬季真菌在病瘤内越冬,真菌侵染形成锈瘤后,如果不杀死真菌,大小瘤为多年生,寄主在树体上连年危害、传播。

防治方法:

在苗圃地内的国槐大小苗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国槐枝上的瘿瘤应及时剪掉。树干、树根发现在瘿瘤连根挖掉一并烧毁,决不姑息。最好能天天检查,因为在春、夏、秋时国槐锈瘤病发病率很快,几乎每天都有出现,必须及时应对,以免造成损失。

药剂治疗:

用废机油兑托布津和多菌灵等杀真菌药,每月三次涂刷,冬季重点涂刷,连续换药涂刷二年,方能消灭病瘤,恢复正常。

堵住传播,买种选无瘤树,严格消毒,苗木调运时,必须做到产地检疫,调远检疫,如调远发现病苗,一律烧毁,可免扩散蔓延。

国槐行道树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

国槐行道树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病虫害防治在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国槐在道路上的大量单一栽植,以及苗木的频繁交流等,使城市行道树病虫害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分析其发生演变特点,掌握其发生规律,对于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科学的指导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国槐

1.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特点

  1.1 国槐尺蠖

  从80年代至今在行道树上的发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据资料记载80年代初期对国槐尺蠖基本上不用打药防治,在89、90年时每年打药量也只有100公斤左右,在主要街道上喷洒1~2遍即可。到97、98年在防治行道树数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农药用量每年都在1500公斤以上,喷洒7~8遍。该虫每年发生5代,其中第1~3代为害严重,发生代数不整齐,从5月到8月中旬持续为害。

  1.2 国槐红蜘蛛

  主要为截形叶螨,一年发生15代以上,一般6月中下旬使见为害,7月中下旬达为害高峰,为害时间可持续到10月中上旬。从91、92年以后发生都较严重,尤其是94、95年造成了全市大面积国槐树叶脱落怠尽,以及98年在七一中路国槐上的严重为害。从发生发展情况看其为害程度受天气的影响很大,6、7月份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生较重,湿润多雨的年份发生较轻。

  1.3 国槐小卷蛾

  保定市是89年首先在庭院中发现国槐小卷蛾为害,91年蔓延到3条主要街道,94年就蔓延到全市的国槐至今,该虫每年发生3代,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为害表现最明显时期,树上有大量的秃稍和干吊,在保定市每年都严重发生。对街道绿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国槐的主要病害

一、国槐瘤锈病

症状:主要危害苗木和幼树的叶片、树柄、叶柄、枝、干部位,夏秋在叶背和叶柄上生赤褐色粉状夏孢子堆,叶柄肿大,呈弓形弯曲,夏

孢子堆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壁上有刺。枝干发病处肿大呈纺锤形,从病皮裂缝中露出大量褐色粉状冬孢子堆,病瘤为多年生,此病3月上

旬开始染病,7-8月份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3月上旬发病前可用1:1:100倍液波尔多液喷洒枝干部位或用50%退菌特500倍液,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数次,效果良好。

2、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500倍液喷洒或涂抹枝干,效果良好。

3、7-8月份发现病瘤要及时剪除,然后烧毁。

4、涂抹药剂治疗:先将病斑表皮用刀片刮去,然后涂抹50倍液的褔美砷,要求对整个树干涂抹。5-8月份,每月涂抹一次,效果更佳。

二、国槐腐烂病:

症状:危害苗木枝干,病斑近菱形,稍微凹陷,皮层溃烂呈湿腐状,先出现橘红色,后变成黄白色。此病在3月上旬出现,5-6月产生分生子孢子座,6-7月病斑周围形成愈合组织。病菌通常从剪口、断枝处侵入,在伤口附近形成病斑。

国槐尺蠖冬季防治方法

国槐尺蠖冬季防治方法国槐尺蠖是华北、西北等地国槐、龙爪槐的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食叶害虫。发生严重时常在一周内将全树树叶吃光,并吐丝排粪,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及环境卫生。国槐尺蠖的防治问题成为一个大难题。

自1995年以来,我校连续4年对国槐尺蠖采取了集中时间和人力挖蛹的办法,仅1995年全校一次挖蛹就达到8.05公斤,发生率大大降低。1998年此地区也未打药,虫害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效果十分显著。蛹生存的主要条件为土壤松软、阴蔽,土壤湿润,有落叶覆盖。挖蛹中发现,蛹在松土中的深度多为3至5厘米左右,少数有2厘米,也有在6厘米左右的。

一、挖蛹的具体方法:

1、工具:工具为长20厘米,直径为1至2厘米的小木棍、小铁棍或小花铲。

2、挖蛹时间:要重点消灭越冬虫蛹,如果越冬基数大而不消灭,则第二年虫害严重。适宜时间为当年的9月至11月初或第二年开春,天气转暖的2月底至3月底。如果再结合第二三代的化蛹期,挖蛹效果会更好。具体办法应参考当年虫情预报,再结合下列指标进行推算。以一年三代为根据,其指标是:各代卵期分别为16天,13天,14天;幼虫期分别为19天,18天,16天;蛹期分别为16天,12天,21天。越冬蛹期为6个月。但由于在第二三代蛹期,园林工作较多,不易操作,稍不注意,时机就错过了。建议重点抓住越冬蛹期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