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土豆疮痂病用什么药(土豆疮痂病用什么药防治最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504 次
土豆疮痂病用什么药(土豆疮痂病用什么药防治最好) 土豆疮痂怎么治?

什么是土豆疮痂病:

1、马铃薯疮痂病病源:

土壤自身带菌和种薯带菌传入土壤,继而繁殖。在防治得当当年当季不会形成为害;防治不当的情况下,当年当季就会形成为害。马铃薯收获后,通过病残体及土壤存活,有的病菌通过不断繁殖存活长达十年难以根除。马铃薯疮痂病病菌有好氧特征在透气良好的沙壤土、沙质土中繁殖快,因此往往沙壤土、沙质土危害重。土壤很重要,土壤好了,没有病菌自然而然土豆长势也会变好。

2、马铃薯种植田间土壤的酸碱度:

马铃薯疮痂病病菌在PH值为6-7时是存活繁殖最好的环境,而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值为5.5-7.0。因长年使用速效化肥追求高产,连作条件下土壤碱性增大,有利于病菌繁殖,同时也使得有益菌群减少。

3、马铃薯品种改良之后皮层较薄,容易产生伤口,早期生长较快,易于被病菌侵染。

4、田间中微量元素失衡,主要是钙肥、硼肥用量不足。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免疫力低下。

掌握了马铃薯的生长规律和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规律,根据中医医养结合的理论制定出相应防治方案。以春茬马铃薯为例:

预防方案:

(1)下种时,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喷施定植沟,杀灭土壤中的真细菌;

(2)现蕾期(或下种60天后)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沃丰素600倍,滴灌或冲施,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

(3)开花数量占1/3时候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沃丰素600倍,滴灌或冲施,可同时进行叶面喷雾。若等到谢花后再用药,此时的土豆已经进入膨大期长到鹅蛋大小了,细菌已经侵入,后期防治困难。

病区治疗方案:

(1)在普防的基础上对患病区、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等重点区域,使用青枯立克60-100倍(150-250ml兑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兑水30斤)+沃丰素600倍(25ml兑水30斤)+有机硅,喷雾、穴灌2-3次,每次间隔3-5天,病情严重的可适当复配其他化学杀菌剂;

(2)重点防治时间:膨大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应强化普防措施如: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经验

1、喷施定植沟:

土壤消毒杀死病原菌;修复种块创伤面,提高种块抗侵染能力;在药液所到处一定时期内形成保护区使植株免受侵染;营养复壮快速提苗增强株体免疫力。

2、花期普防(现蕾期、开花1/3时):

开花时马铃薯迅速进入幼果膨大期,表皮细嫩、膨大时易于擦伤,易被病菌侵染,侵染后易于快速繁殖形成病灶,进而形成疮痂面。

通过喷雾药液传导至根部杀死病菌,在有效保护期内杀死周边病菌对幼果形成保护,并修复幼果伤口减少病菌侵染途径。

喷施中药后叶片大、厚、舒展、油绿,光合作用强有明显的复壮作用,能够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重点防治:

对上茬患病区、雨后积水区作为重点防治区位,视情况采用提高浓度、增加用药次数或小区域穴灌等方法重点防治。

4、用药方案多样化:

中草药制剂具有无药害、无残留、不抑制生长的特点,这为用药方案多样化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可以结合病害情况根据不同发病环境(温度、湿度),采用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剂量、不同的间隔期用药。

土豆疮痂病预防很重要在膨大期容易产生伤口,被病菌侵染,所以在一些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预防,为了以后做准备。

土豆疮珈病用什么药

马铃薯疮痂病属于世界性病害,建议做好预防工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对土壤残留病菌的大田,要坚持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料,可以较好地抑制病菌。发病后用硫酸铜,络氨铜,噻菌铜等铜制剂在膨大期灌根

土豆出苗什么时候打什么药好,遇防病害

刚出苗苗期还是喷点恶霉灵甲霜灵预防死苗烂根。

出苗半月后要预防晚疫病嘧菌酯,烯酰吗啉用上了,

同时预防病毒病要喷点香菇多糖和杀蚜虫的。

后面晚疫病还早继续防着,青枯病也要起来了,中生菌素,乙蒜素等要备着。

早疫病疮痂病可能也有,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嘧菌酯就可以啦。土豆晚疫病危害比较大,建议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预防,同时也可有效预防早疫病,疮痂病等。

关于土豆生长时期使用的农药

喷药时间选择适宜的喷药时间,利于作物对药剂的吸收利用,一般选在晴天无风上午露水干后,10时前使用或下午4时后使用。

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其中由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病害,几乎能在所有的马铃薯种植区发生。通常说的种薯退化即为不同病毒引起的多种病毒病所造成。马铃薯害虫分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其中比较主要的有马铃薯块茎蛾、蚜虫等。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最初传播来源是邻近的薯田或番茄、杂草和有机堆肥。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播前严格淘汰病薯。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如果没有及时喷药,田间发现晚疫病植株后,则需要用瑞毒霉(也称为雷多米尔、甲霜灵)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处田块,防止收获的薯块与之接触。

(二)、癌肿病

选用抗癌肿病的品种并结合长期轮作(5年或更长),可以防止癌肿病的发生。封锁感病地区、禁止从感病地区调运马铃薯特别是种薯,是控制病害蔓延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没有发现有效防治癌肿病的化学病剂。

(三)、粉痂病

用甲烷钠熏蒸土壤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选择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种植马铃薯或长期与牧草轮作,可显著降低该病害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四)、早疫病

叶片喷施有机杀菌剂可以减少早疫病的蔓延。当早疫病较为严重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用量为每亩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防治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间隔10天左右。

(五)、干腐病和萎焉病

选用无病种薯,用化学保护剂处理切块的种薯,可以把切好的薯块蘸一层7%~8%的杀菌剂粉剂;生长期间有良好的水分管理和轮作;不在带有萎焉性镰刀菌的田块里种植马铃薯。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轮作是最有效的防治小种(小种3)的办法,但对小种1很困难,因为它可以感染其他作物或杂草(尤其是茄科)。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青枯病的药剂。

(二)、黑胫病和软腐病

避免将马铃薯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不要过度灌溉。成熟后尽量小心地收获块茎,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块茎在贮藏或运输前必须风干。某些品种的抗性要较其他品种高一些。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胫病和软腐病的化学药剂。

(三)、环腐病

使用无病种薯,防止切刀传播此病害。

(四)、疮痂病

在块茎形成和膨大阶段维持较高的土壤水分以保证马铃薯良好的长势。避免种植有疮痂的种薯。避免重复种植马铃薯或其他易感疮痂病的作物,如红甜菜叶、甜菜、萝卜、甘蓝、胡萝卜、欧洲萝卜(该病对这些植物影响不大)。采用抗疮痂品种对防治该病害非常有效。

通过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维持土壤中pH值在5~5.2之间。避免过多施用石灰,如果需要,最好使用含白云石的石灰。“酸性疮痂”可以通过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即在发病初期使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使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进行喷施2~3次,间隔为7~10天。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温室和网室生产微型薯)可以用土壤熏蒸剂来进行土壤消毒。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

马铃薯卷叶病毒是最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在所有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普遍发生,易感品种的产量损失可高达90%。可以在种薯繁育时淘汰病株,筛选健康植株来防治马铃薯卷叶病毒。系统杀虫剂可以降低病毒在植株内的蔓延,但不能防止从邻近田块带毒蚜虫的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是已知的可通过热处理来消除的马铃薯病毒。选用脱毒种薯,种植抗卷叶病毒的品种可有效防治该病毒。

(二)、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

马铃薯Y病毒和A病毒可通过无性选择和种薯繁育过程中淘汰病株来防治。选用脱毒种薯和抗性品种对防治该病也非常有效。

(三)、花叶病

在种薯繁育过程中通过无性筛选和使用脱毒种薯可以防治X病毒、S病毒和M病毒病害的发生。当有明显的症状出现时,淘汰病株是很有用的。抗X病毒的品种很有效。

(四)、印花和奥古巴病

防治方法是在种薯生产过程中淘汰病株和使用农药消灭病毒的传媒。

四、马铃薯主要害虫

(一)、桃蚜和其他蚜虫

利用蚜虫的天敌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瓢虫科的甲虫和食蚜虫的黄蜂以蚜虫为食。药剂防治应注意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如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醋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二)、蓟马

干旱条件有利于蓟马的繁殖,适时灌溉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和40%乐果乳油的1500倍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三)、叶蝉

马铃薯田与豆类作物隔离可防止叶蝉侵染。选用抗性或耐性品种或用农药进行防治。可以每亩使用20%叶蝉散乳油100克兑水后喷施叶片,或每亩用40%乐果乳油75~100克兑水喷施。

(四)、马铃薯块茎蛾

可以通过一些耕作措施来减轻,如避免在最热和最干的季节种植马铃薯;灌溉防止土壤干裂以阻止蛾接近块茎;适当培土覆盖块茎;使用外激素诱捕和控制田间种群;使用杀虫剂。薯块贮藏期间,特别是种薯,可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处理或者使用杆状细菌。同时,驱虫植物、按树或马缨丹可保护贮藏的薯块。入窖前对薯窖进行消毒,用80%的敌敌畏乳油进行熏蒸,用长0.5米,宽7厘米左右的纱布在药剂中浸泡后,每隔一米挂一条,然后封闭窖门,熏蒸7-10天即可。

(五)、地老虎

点状或田间局部感染时,可以集中施用杀虫剂,如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5%澳氰菊醋乳油2000倍液和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喷施对防治1-3龄幼虫非常有效。对3龄以上的幼虫或成虫可在黄昏时将含有糠、糖、水和杀虫剂的毒饵放在植株的基部进行诱杀。

(六)、金针虫

在牧草区种植马铃薯以前必须通过适当的翻耕和作物轮作而减少土壤中的金针虫数量。在金针虫危害严重时,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细土25~30千克,播种时撒施在种薯旁边。

(七)、白色蛴螬

深耕后日晒和霜冻以及鸟类捕食。不易通过使用杀虫剂来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细土25~30千克,播种时撒施在种薯旁边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八)、螨虫

避免温暖、干燥、灌溉不足和过度使用杀虫剂杀死螨虫天敌。螨虫砍割严重时(每叶达2-3头)需用杀螨剂,如用40%螨克(双甲眯)乳油加水1000~2000倍喷施叶片。

(九)、潜叶蝇

潜叶蝇有较多的自然天敌,应保护天敌。成虫可以用黏性的黄色诱捕物诱捕。必须防止植株开花前受到近1/3的危害。如果需要,应当使用对成虫或幼虫特别有效的药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斑潜净是一种很有效的药剂,药剂稀释倍数1000~2000倍,每亩用量25~60克。施药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忌在晴天中午施药。施药间隔5~7天,连续用药3~5次,即可消除潜叶蝇的危害。

(十)、白粉虱及其他粉虱

防治措施应当着眼于恢复生态平衡和培育白粉虱的有效天敌,应当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杀虫剂。建议在田块的边缘种植玉米或高粱或交替休闲以促进生物防治的天敌的发育。如果必须打药,应当使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以及20%灭扫利乳油200倍液等药剂,它们均可有效地消除粉虱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