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虫害的食品 南方水稻虫害的食品是什么
南方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但是南方的水稻虫害问题也比较严重。虫害对水稻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有些南方水稻虫害却成为了人们的美食。
螳螂
螳螂是一种常见的水稻虫害,但是它也是南方人喜欢的食品之一。螳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用螳螂来做菜,比如螳螂炒蛋、螳螂炒青椒等。
蝗虫
蝗虫是一种比较破坏性的水稻虫害,但是它也是南方人喜欢的食品之一。蝗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用蝗虫来做菜,比如蝗虫炒蛋、蝗虫炒青椒等。
蚕蛹
蚕蛹是一种常见的水稻虫害,但是它也是南方人喜欢的食品之一。蚕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会用蚕蛹来做菜,比如蚕蛹炒蛋、蚕蛹炒青椒等。
虽然南方水稻虫害成为了人们的美食,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在食用这些虫害时,要选择新鲜、健康的虫害,同时也要注意烹饪卫生和食品安全。
相关拓展:
问: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水稻有哪些常见病虫害?
一、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的发生主要是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导致水稻的秧苗抗病能力大大降低,从而被多种病毒侵入而无法健康生长。那么主要的发病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温度过低,过低的气温是不利于秧苗健康生长的,一般来说只有高于20度的温度秧苗才可以茁壮成长,不容易发病。带猛其次是土壤的水分状况和空气湿度也会影响水稻立枯病的发生。
二、水稻的稻瘟病水稻稻瘟病对于水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病魔,这种病虫害在水稻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危害时间比较长,症状还比较多样,这种病虫害可以侵入水稻的不同部位。这种病虫害发生的原迟行纯因主要是,在高温且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的气候下,同时又遭遇阴雨连绵的天气,日照相对不足,那么就会有许多病菌在水稻中繁殖,就容易产生稻瘟病。
三、水稻的稻曲病稻曲病也是对水稻产量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病虫害,而且这种稻曲病主要会产生在水稻的稻穗部位上,它是在水稻稻穗已经生长出来之后才产生的一种病虫害,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稻穗谷粒。一般来说在刚刚开始发病的时候,稻穗壳会出现一些淡***的块状物,然后慢慢变膨胀,再慢慢变黑,最后会变成粉末。
问:水稻三大病害是什么,水稻病虫害主要有哪些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农作物品种之一。能否有效防治病虫害是种植水稻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本文谈谈水稻三大病害是什么,水稻病虫害主要有哪些。
一、水稻三大病害是什么
水稻三大病害是指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
稻瘟病: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时造成白穗以致绝产;防治本病:可每亩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对水喷雾。
白叶枯病:病株叶尖和边缘会出现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出现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防治办法:用20%叶枯唑粉剂梅亩100g稀释成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稀释80-100倍液,能有带哪尘效遏制白叶枯病的蔓延。
纹缓洞枯病:病株近水面会呈暗绿色斑点,后扩大呈云纹形,呈灰绿色,水稻不能抽穗,粒重下降。
防治办法: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对水50千克对稻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隔7天再防治1次。
二、水稻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1、水稻苗床期的主要病害水稻苗床期的主要病害是绵腐病。
低温时水稻容易发生绵腐病。
得了绵腐病的水稻,胚乳中的营养会被大量消耗,不可能生长为壮苗。
防止绵腐病的诀窍是一定要在播种后浇水前,使用氢氧化铜,三乙磷酸铝防治绵腐病。
2、水稻分蘖期的病害水稻返青分蘖期时,水稻会吸收大量氮元素,也是最需要氮肥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植株的各个器官都比较娇嫩,容易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害,其中最主要的害虫是稻飞虱,最主要的***是纹枯病。
3、水稻拔节期的主要病害水稻拔节期时,南方地区最常见的虫害是二、三化螟与稻苞虫。
这两种害虫会造成稻谷空瘪,稻穗发白,严重影响产量。
这个时期的病害则是稻瘟病,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稻穗破口期前的5-7天,使用传统药剂稻瘟灵以及吡唑嘧菌酯,效果都会不错。
三、水稻的主要虫害
二化螟:插秧后5-7天,结合追肥每亩撒施3.6%杀虫双粒剂1.5-2.0千克。
7月底、8月初结合两防一喷注意施药,减少虫伤株,以免植株大面积倒伏。
稻蝗:大田插秧前,抓好秧母田的防治。
插秧后7-10天,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还可兼治早期螟虫。
稻苞虫:7月底、8月上旬,对叶色浓绿、贪青晚熟的稻田进行挑治,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120克对水喷雾。
齐穗后停施一切药肥,保证稻米食用安全。
稻纵卷叶螟:当发现田间个别叶尖卷起应及时防治,每亩可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蠢禅虫100克,对水50千克喷雾,以傍晚施药为宜。
问: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哪些
水稻常见虫害一、二化螟(钻心虫)1.发生时间
第一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份为害早稻和中稻,造成枯鞘、枯心;第二代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害中稻、单季晚稻,造成枯鞘、枯心苗,为害迟早稻,造成虫伤株。第三代于9~10月份为害晚稻。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喜在高大、茎粗、叶色浓绿的稻田产卵,在分蘖期和孕穗期的稻田产卵较多,水稻生长前期,卵多产在叶片正面离叶尖3~7厘米处,圆杆拔节后,卵多产在离水面7~10厘米的叶鞘上。2.田间症状
造成枯心、枯鞘、半枯穗、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等症状。蚁螟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这是早期为害的重要标志。二龄后,开始分散蛀茎,造成枯心或白穗。老熟后,在稻茎基部或茎与叶鞘之间化蛹。3.害虫特征
成虫:体长10~15毫米,翅展20~31毫米,前翅近长方形。雌蛾前翅灰黄至淡褐色,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翅面有一些褐色不规则斑点,翅外缘也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
卵:扁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褐色,近孵化时为紫黑色。卵块多为长带状,卵粒呈鱼鳞状排列,上盖透明胶质物。
幼虫:一般6龄,老熟时体长20~30毫米。头部及前胸硬皮板黄褐色,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条紫褐色纵线。
蛹:初为黄褐色,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以后蛹变为红褐色,纵线渐消失。4.防治最佳时间
在卵孵化盛期或初见枯稍时用药为最佳防治时间。二、三化螟(钻心虫)
三化螟属鳞翅日,螟蛾科,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平原地区受害严重。它食性单一,专食水稻,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1.发生时间
三化螟因在江浙一带每年发生3代而得名,但在广东等地可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在安徽每年发生3~4代,各代幼虫发生期和为害情况大致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枯心;第二代在7月份为害单季晚稻和迟中稻造成枯心,为害早稻和早中稻造成白穗;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为害双季晚稻造成枯心,为害迟中稻和单季晚稻造成白穗;第四代在9、10月份,为害双季晚稻造成白穗。
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50分钟。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还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蚁螟蛀入率很低。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
被害的稻株,多为1株1头幼虫,每头幼虫多转株1~3次,以3、4龄幼虫为盛。幼虫一般4或5龄,老熟后在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
2.田间症状
以幼虫蛀茎为害,分蘖期形成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形成枯孕穗和白穗,转株为害还形成虫伤株。“枯心苗”及“白穗”是其为害后稻株主要症状。3.害虫特征
成虫:体长9~13毫米,翅展23~28毫米。雌蛾前翅为近三角形,淡黄白色,翅中央有一明显黑点,腹部末端有一丛黄褐色茸毛;雄蛾前翅淡灰褐色,翅中央有一较小的黑点,由翅顶角斜向中央有一条暗褐色斜纹。
卵:长椭圆形,密集成块,每块几十至一百多粒,卵块上覆盖着褐色绒毛,像半粒发霉的大豆。
幼虫:4~5龄。初孵时灰黑色,胸腹部交接处有一白色环。老熟时长14~21毫米,头淡黄褐色,身体淡黄绿色或黄白色,从3龄起,背中线清晰可见。腹足较退化。
蛹:黄绿色,羽化前金***(雌)或银灰色(雄),雄蛹后足伸达第七腹节或稍超过,雌蛹后足伸达第六腹节。4.防治最佳时间
在卵孵化盛期或初见枯稍时用药为最佳防治时间。
三、稻纵卷叶螟(卷叶虫、白叶虫、包叶虫)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为水稻,偶见为害小麦、甘蔗和粟等。以幼虫缀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作成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内,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使水稻秕粒增加,导致减产,甚至无收。1.发生时间
稻纵卷叶螟抗寒力较弱,在我国北纬30°以北不能越冬。每年春天,成虫随季风自南方远距离迁飞而来,随气流下沉降落,成为初始虫源,秋季又可随季风回迁至南方繁殖、越冬。在安徽此虫每年发生4~5代。5~7月,成虫自南方大量迁入,各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大致为:第一代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上中旬,第三代在8月上中旬,第四代在9月上中旬,第五代在10月中旬。一般以第二、三代发生为害较重。2.田间症状
以幼虫为害吐丝卷叶,取食叶肉,幼虫吐丝纵卷单张水稻叶片作成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内,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3.害虫特征
成虫:体长7~10毫米,翅展16~19毫米。身体及翅的背面黄褐色,前翅有2条黑色细横纹,两纹之间有1条黑色细短纹,翅前缘和外缘有黑褐色宽带。雄蛾前翅的短纹上还有1个略凹下的黑色眼状纹,其上有暗黑色毛簇。后翅有黑色横线2条,外缘也有黑色横带。卵:近椭圆形,扁平,长约1毫米,宽0.5毫米。初产卵乳白色,后渐变淡***至***。
幼虫:一般5龄。头部褐色,胸、腹部绿色,老熟时身体黄绿至橘红色,4龄起,中、后胸背面各有8个明显的小黑圈,前排6个,后排2个。
蛹:圆筒形,初为淡***,后转红棕色至褐色,腹部第5节至7节近前缘处,有一黑色细横隆起线,尾尖,上生8根钩刺。4.防治最佳时间
稻纵卷叶螟在高龄分散危害,必须在处于集群阶段的幼龄期集中施药,这样防治效果更好。
四、稻褐飞虱
全国稻区均有发生,长江以南发生较多,为害较重,目前是我国及亚洲许多国家水稻生产上
细瘦,末端呈喇叭筒状。短翅型雌虫体长3.5~4毫米,雄虫2~2.5毫米,翅长不超过腹部,其余同长翅型。
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较细的一端出现1对紫红色眼点。10~20粒卵排列成行,卵帽与产卵痕相平,微露。
幼虫:共5龄,3~5龄若虫褐色,近椭圆形,腹部第3、4节背面各有1个“山”字形蜡粉状白斑,以后各节都有3~5个近三角形的浅色纹4.防治最佳时间虫卵孵化高峰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