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地菜豆锈病从哪里来的 菜豆锈病病原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454 次
地菜豆锈病从哪里来的 菜豆锈病病原

地菜豆锈病的起源

地菜豆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豆科植物中的地菜和豆类作物上,严重影响着这些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那么,这种病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起源地

地菜豆锈病最早发现于美国,随后在20世纪初传到了欧洲和亚洲。据研究,这种病害起源于南美洲,最早出现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家。

传播途径

地菜豆锈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气传播

病原菌会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下,传播速度更快。

2.土壤传播

病原菌会通过土壤中的根系传播,尤其是在土壤湿度高的情况下,传播速度更快。

3.水传播

病原菌会随着水流传播,特别是在雨季或水浸条件下,传播速度更快。

4.人工传播

人们在种植、采摘、运输、储藏等过程中,会通过工具、衣着、鞋子等方式将病原菌传播到其他地方。

防治措施

针对地菜豆锈病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加强管理

定期清理病残体、杂草和垃圾等,保持田间通风、光照和干燥,可以减少病原菌的生存和传播。

3.使用化学药剂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频次,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4.生物防治

利用一些天敌或有益微生物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菜豆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关问题

问题一:地菜豆锈病有哪些危害?

地菜豆锈病会导致地菜和豆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问题二:地菜豆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地菜豆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褐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死亡。

问题三:地菜豆锈病是如何传播的?

地菜豆锈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主要有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水传播和人工传播等。

问题四:如何预防地菜豆锈病?

可以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使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预防。

问题五:地菜豆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地菜豆锈病,只能通过防治措施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问答拓展:菜豆锈病是什么?

锈病是菜豆常见病害,一般在生长中后期发生,以夏秋菜豆发生为重。

症状

叶、茎、果均可染病。叶片染病,始为褪绿***小斑点,渐发展成锈褐色,中央隆起,出现锈红色的夏孢子堆(彩版二十一,120)。病部表皮破裂,散发出锈红色粉末。豆荚染病,长出黑褐色隆起斑,表皮破裂,有黑褐色粉末即冬孢子散出。

病原

Uromycesappendiulatus(Pers.)Ung属担子菌亚门,称菜豆单胞锈菌。夏孢子单胞,椭圆或长圆形,橘***,表面有稀疏小刺。冬孢子单胞,褐色,顶端有透明乳突,下端有无色透明长柄。

发病特点

病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次年由植株表皮和气孔侵入。病菌再侵染,主要靠气流传播。叶面结露是发病的必要条件。病菌发育适温15~24℃。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病害易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结露时间过长的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保护地不要大水漫灌,加大放风、降湿,尽可能缩短结露时间。露地注意平整土地,作到雨后不积水。

(2)药剂防治。发现病害即时施药。可选用45%硫磺胶悬剂500倍液、15%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敌力脱3000倍液等喷雾。

问答拓展:菜豆叶背面有红色锈状是怎么回事啊?

芸豆上叶片背面呈现红锈状是一种在芸豆上发生较重的病害。
芸豆上叶片背面呈现红锈状是一种在芸豆上发生较重的病害,对芸豆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一、病症:芸豆叶片背面的筋(即叶脉)发红,或者是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有红色的细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整个叶片都变成红褐色,好像是生了锈一样,很多菜农朋友们都怀疑这种现象是锈病,但当作锈病去防治没有好的效果。
二、病症分析:这是芸豆上的炭疽病,并非芸豆锈病,是芸豆上发生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芸豆炭疽病的主要的症状表现是: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有红线或叶脉变红色,也有的是顺着叶脉发展,叶片看上去好像生了一层红锈一样,因此容易被误认为是芸豆锈病,要注意做好区别。
至于芸豆上的锈病,则是叶片正反两面都有红色突起,破裂后有红色粉末散出。
值得注意的是芸豆的蔓枯病在茎杆上和豆荚上都有病症,在茎杆上的症状有红线,也有的会出现红褐色的凹陷病斑,而在豆荚上的表现则除了有红线外,有时候也会有暗绿色水泡状突起。
三、解决办法:
①培养壮株:要注意增施钾肥如挪威海德鲁高钾复合肥或美国螯合生态复合肥等,并喷洒叶面肥如金回报或绿博莱钙镁型叶面肥等提高芸豆的抗病性。
②药剂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大生等药剂加上炭疽福美或施保灵或施保功进行叶面喷洒,每隔5至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至3次,可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③要用时摘除病叶,避免因病叶生长差衰老而造成侵染源,影响芸豆的正常生长。

问答拓展:菜豆锈病有哪些症状?简述其病原,应如何防治?

菜豆锈病(beanrust)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豆荚。发病初期,叶背产生淡***的小斑点,后变为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状病斑。发展后期扩大成红褐色颗粒状(即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
菜豆锈病菜菜豆单胞锈菌[Uromycesphaseoli(Pers.)Wint.]侵染引起。该病菌生活史上属于全孢型单主寄生锈菌,即其性子器、锈子器、夏孢子堆、冬孢子堆4个不同发育阶段及其所产生的5种不同孢子都出现于同一寄主上。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连作,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使用,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清洁田园,减少再侵染菌源及越冬菌量,春季豆类蔬菜地与秋季豆类蔬菜地应隔一定距离,避免病菌交互侵染。②及时摘除中心病叶,防止病菌扩展蔓延。③药剂防治:可选用萎锈灵、硫磺、敌唑酮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