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农机技术 农机技术推广站上班怎么样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565 次
农机技术 农机技术推广站上班怎么样

农机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各项技术不断创新,从传统的人力耕作到现代化的机械化耕作,从简单的农机到智能化的农机,农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满足着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也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农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工农业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来进行农业生产,如锄头、镰刀等。由于工具简单,劳动效率低,生产力水平也较低。

第二阶段:畜力农业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动物力量来协助农业生产,如牛、马等。虽然畜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还是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第三阶段:机械化农业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农机来代替人力和畜力,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还存在着机械化水平低、机械化普及率不高等问题。

第四阶段:智能化农业时期。在这个阶段,农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智能化的农机开始出现,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化种植机器人等。智能化的农机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实现精准化农业生产,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农机技术的重要性

农机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对农业生产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减轻劳动强度。农机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降低劳动强度,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2.降低生产成本。农机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3.提高生产效率。农机的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农业生产量。

4.保障粮食安全。农机的使用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机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机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农机技术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2.精准化。未来,农机将会更加精准化,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进行调整,实现精准化农业生产。

3.绿色化。未来,农机将会更加绿色化,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拓展百科知识

1.拖拉机(tuōlājī):一种用于农田作业的农机,可以完成耕种、播种、收割等农业生产任务。

2.联合收割机(liánhéshōujiānjī):一种用于收割作物的农机,可以完成收割、打捆、压路等农业生产任务。

3.种植机器人(zhǒngzhíjīqìrén):一种用于农业种植的智能化农机,可以完成种植、施肥、除草等农业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农机化技术》

2.《现代农业科技》

3.《中国农机装备发展报告》

相关问答拓展:

1、农机工程师属于什么职称系列?

农机工程师职称,是专业技术等级标称。有具体的技术和能力的考核标准,并形成专业系列,和不同职称等级。比如,农机研究工程师(初级、中级、高级)、农机测试工程师(初级、中级、高级)、农机应用工程师(初级、中级、高级)等系列。获得相应职称后,有实际的工资标准和职称津贴。

2、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学什么内容?

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领域,要针对生物、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等精密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及环境、安全和国防特种检测仪器。

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领域,要重点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

在智能专用装备领域,要重点发展新一代大型电力和电网装备,机器人产业,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以及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

3、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是干什么的?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学科,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方法,应对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中,学生将学习以下内容:

1.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现代农业技术:学习和应用农业机械、农业电子技术、农业自动化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农业资源管理:学习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包括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农业废弃物处理等,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4.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学习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管理和农药残留等相关知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农业信息技术:学习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包括农业数据分析、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提高农业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

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学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实施。

通过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部门等领域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

4、近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

(1)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程度的提高。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必须通过推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程度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大小。

(2)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科技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农作物栽培方法、施肥方法及畜、禽、水产品养殖方法的改进等。4.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技术进步

5、智慧农业专业课程内容?

本专业以教育部“新农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三农情怀、人文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掌握农学、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学、农业机械与智能装备、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现代农业管理等学科基本知识的,能够胜任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产业规划、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复合交叉型农业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作物生产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植物保护学、农业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农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生物信息学、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实践、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学综合实习、智慧农业综合实习

专业优势:1.教育部“新农科”建设专业,面向农业4.0时**设;2.拥有跨院系、跨学科的专业师资力量,教师100%博士学位,教授100%授课;3.行业发展驱动知识融合,学科竞赛培养创新能力,产学合作强化实践技能。

拓展好文:浅谈马铃薯栽培技术

  李春艳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牌楼乡**,河北承德0

  摘要:近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通过种植马铃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越来越多的地区对马铃薯进行了广泛种植。为确保获得更加优异的经济收益,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大力推广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从而确保我国马铃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的特点,探讨推广对策,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栽培;推广;探讨;马铃薯;种植技术

  1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的主要特点

  气候比较温和、具有充沛雨量的条件比较适合马铃薯生长,而且马铃薯的生长对种植土壤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通常都是将马铃薯种植到红土壤中。为对马铃薯的种植产量进行有效保障,必须选择优质马铃薯品种,通常都是选择小的整个马铃薯进行播种,如果选择大马铃薯种,需要将大马铃薯种切块并进行消毒。在种植马铃薯时,需要精细整地,并将肥厚相应、疏松茬地的耕作层作为马铃薯播种区域,确保通过对其进行深耕,促使土壤稀碎,使地面越来越平整,能够更加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在播种马铃薯时,需要适时对马铃薯进行播种,对马铃薯进行合理地密集种植,从而确保大幅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需要在合适的时期对马铃薯进行播种、安排块茎的形成与增长,从而满足马铃薯的播种要求。马铃薯的播种对季节的要求为光照维持在14h之内,平均气温需要维持在21℃以下,以及需要具有充沛的降雨量。

  2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大部分地区马铃薯种植户都是个体农户种植,在规模上也属于小而分散,没有形成大面积的产业化、集约化种植,再加上机械化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无法在农户中迅速推广应用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如果逐一对农户进行推广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会导致工作时间与周期较长,没有较大的成效,无法形成一个制度化的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体系,进而会对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的进步与产量的增收造成一定限制。我国基层乡镇由于严重缺少马铃薯种植技术工作人员与专职人员,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建立长期的农业技术人员引入机制,基层乡村大部分为**技术工作人员,甚至没有技术工作人员,而且推广模式也比较简单,一般情况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单一推广方式,与种植农户没有形成互动性与实践性。农户比较希望科技人员可以深入实际种植中,在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操作指导。

  3马铃薯栽培技术

  3.1加强土地管理

  土壤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选择微酸性、排水条件好、地势平坦的土地作为马铃薯种植地。透气性高且较为疏松的土壤能够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避免出现养分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马铃薯种植土地管理,采取深耕方式提高土壤疏松度及透气性,进而提升马铃薯产量及质量。

  3.2合理选择薯种

  科学选择薯种。应选择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马铃薯薯种,提高马铃薯产量。正确处理薯种是保证马铃薯产量及经济价值的重要前提。播种前20d,需要对薯种进行催芽处理,然后选择具有顶芽的薯种栽种,每块薯种重量控制为40g,避免薯种过大或过小影响产量。在切片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避免薯种携带病毒。药剂拌种时需严格控制药剂用量,明确不同类型的药剂使用方法。

  3.3合理催芽

  由于高寒地区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时间较短,为了促使马铃薯快速生长发育,在种植前要做好催芽工作,其具有丰产防病的作用。在催芽中要助于薯块的生长情况,去除病烂薯块,起到壮苗全苗的作用;将沙分层与薯块相间放置,在18℃左右的温度下,控制沙层的湿度,薯块经过8天左右的发育即可萌芽;在整个催芽过程中,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硫脲或者高锰酸钾,不仅能够起到催生效果,还具有杀毒防病的功效。

  3.4科学播种

  科学选择播种时间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十分重要。在每年5月中上旬,土壤温度为8℃时,就可以进行播种。利用播种机进行铺管覆膜,将马铃薯块放置在适宜的位置上,进行施肥覆膜,为马铃薯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每个地区的土壤环境不同,播种深度也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若在沙质土壤上播种,则需将马铃薯放置在土壤下方12cm处;若在粘性土壤上播种,则需将马铃薯放置在土壤下方8cm处;若在壤质土壤上播种,则需将马铃薯放置在9cm处。需注意的是,在播种时应保证每行深度一致,且覆盖土壤厚度相同,避免因土壤薄厚程度不同影响出苗。

  3.5合理密植

  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田间管理情况、品种特性及种植密度。基于此,种植马铃薯时,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如果马铃薯品种生育期短、植株小,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如果马铃薯品种生长速度快、植株大,可以适当减小种植密度。不仅要提供充分的光照和通风,还要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为马铃薯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4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4.1病毒病

  当前发现十几种可以侵害马铃薯的病毒,一旦发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马铃薯病毒**没有特效药物,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处理种子包衣,并利用艾美乐等药物处理,必要时还可以利用传毒昆虫等生物方法进行防治。

  4.2虫害

  蚜虫是马铃薯种植期间常见害虫,种植人员应使用拌种农药方法进行防治,或者采用天然隔离措施进行避芽。或者也可以在叶面喷施5%溴氰菊酯乳液2000-3000倍液或者10%的溴氰菊酯乳液2000-6000倍液。

  4.3真菌病害

  早疫病属于马铃薯常见的真菌病害,发病早期会导致马铃薯出现不规则斑点,并随着病情的严重而枯萎。长期缺水、温度过高或者缺肥均会引起真菌病害问题,种植人员可以在栽培地点搭设遮阳蓬,降低局部温度。或者可以适当施肥或浇水,并在叶面喷施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真菌病害最为常见的便是根腐病,马铃薯根茎部位会出现褐色斑点,基部皮层与须根开始腐烂,防治期间,种植人员应保证良好的土壤排水性,及时拔出病株烧毁,或者利用石灰消毒,全面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与杂草。

  5马铃薯栽培机械化技术应用对策

  5.1加强技术服务

  通过田间示范、产品说明和培训班,为马铃薯规格、技术规格和主要操作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综合技术服务。根据技术需要,建立了多种农民农场组织,积极组织农业合作社和农民签订农业合同,执行跨区域经营,充分发挥集群经营的效益,广泛提供马铃薯机械化服务,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和效率。

  5.2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解决农民机械使用困难的问题,合作社应积极在各镇建设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区,积极建设农机,实现农机结合。马铃薯等机械化播种,覆盖覆膜,统一用于连续栽培,为秋收机械化收获奠定了基础。

  5.3开展好社会化服务

  要加大对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加强区域服务组织发展,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农机维修基地和区域中心建设,逐步建立以推广机构为龙头,科学教育、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马铃薯作为我国农业种植过程中被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人们对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均有较高要求,我国必须极其重视马铃薯的栽培种植,确保通过推广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使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不断提高我国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我国在推广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时,不仅需要进行科技创新,达到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的目的;而且需要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确保有效利用马铃薯栽培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1]邹文艳,曹永慧,赵立梅,等.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4(06).

  [2]徐向宁.马铃薯种植与配方施肥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