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发生与品种关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445 次
小麦锈病发生与品种关系

小麦锈病与品种关系的探究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小麦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了解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品种关系,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品种对锈病抗性的影响

小麦品种对锈病抗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不同品种的小麦在抗锈病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对锈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感染锈病。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普通小麦品种“冀中177”和“冀中198”对锈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而“郑麦8号”和“郑麦9号”则比较容易感染锈病。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考虑其抗锈病能力。

小麦品种的生长周期对锈病发生的影响

小麦品种的生长周期也会对锈病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生长周期较长的小麦品种更容易感染锈病。因为锈病的发生与小麦生长期中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而生长周期较长的小麦品种需要更长的生长时间,因此更容易遭受气候条件不利的影响。

小麦品种的种植密度对锈病发生的影响

小麦品种的种植密度也会对锈病发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较大的小麦田间环境比较潮湿,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病菌,增加锈病的发生机率。在种植小麦时,应该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密种植。

小麦品种的耐病性与抗病性的区别

小麦品种的耐病性与抗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耐病性是指小麦品种能够在病菌存在的环境下正常生长,但仍然会感染病菌,只是病情较轻,影响较小。而抗病性则是指小麦品种对病菌具有完全的抵抗能力,不会感染病菌。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小麦锈病如何防治?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如前所述,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对于防治锈病非常重要。

2.控制气温和湿度。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尽可能控制小麦田间的气温和湿度。

3.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理病菌残留物、合理施肥等措施。

4.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锈病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小麦锈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小麦锈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小麦产量。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死亡。

2.降低小麦品质。小麦锈病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使小麦的口感、颜色、营养价值等方面受到影响。

3.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为了防治小麦锈病,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4.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小麦锈病的发生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小麦锈病的研究和防治。

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小麦叶片。锈病感染后,小麦叶片上会出现***或红色的锈斑。

2.观察小麦茎秆。锈病感染后,小麦茎秆上会出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

3.观察小麦穗。锈病感染后,小麦穗上会出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穗粒变小,产量下降。

4.进行病原菌检测。通过病原菌检测可以确定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如何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

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

2.考虑小麦用途。不同的小麦品种适合于不同的用途,应该根据实际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种。

3.考虑小麦抗病能力。小麦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同,应该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

4.考虑小麦产量和品质。应该选择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如前所述,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对于防治锈病非常重要。

2.控制气温和湿度。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尽可能控制小麦田间的气温和湿度。

3.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理病菌残留物、合理施肥等措施。

4.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锈病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小麦锈病如何传播?

小麦锈病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气溶胶传播。锈病病菌可以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

2.接触传播。锈病病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人工操作、农具、携带等。

3.种子传播。锈病病菌可以通过种子传播。

4.土壤传播。锈病病菌可以通过土壤传播。

小麦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使用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种化学防治锈病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2.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种化学防治锈病的方法,可以通过杀死病菌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3.使用除草剂。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繁殖。

4.使用杀虫剂。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害虫对小麦的危害,从而达到防治锈病的目的。

小麦锈病对小麦的危害有多大?

小麦锈病对小麦的危害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小麦产量。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死亡。

2.降低小麦品质。小麦锈病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使小麦的口感、颜色、营养价值等方面受到影响。

3.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为了防治小麦锈病,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4.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小麦锈病的发生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小麦锈病的研究和防治。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发病条件,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广。
随着近日随着气温回升,小麦也进入了快速生长阶段,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条锈病是需要多注意的。
那么,小麦条锈病发病条件是什么呢?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培拆清。
小麦条锈病发病条件1、条锈病喜凉怕热,在我国,有一些地区非常适宜条锈病病菌的越冬,所以往年经常发生条锈病的地区,土壤中存有一定数量的病原菌,来年容易引起条锈病的发生。
2、选种的品种,属于不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
3、3到5月份,下雨比较多,适宜锈菌孢子的生长和蔓延。
小麦锈病中,除了条锈病,还有叶锈病和杆病。
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
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2、小麦施足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
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3、小麦种子播种先用种子重量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乳油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1%~0.15%的2%烯唑醇湿拌种御巧剂拌种。
4、在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喷施药剂防治。
药剂可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乳油15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配前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问:小麦锈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麦粒不饱满,重者植株枯死,不能抽穗,历史上曾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困者越重。
(渗迹1)症状识别
“丛尺并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短褐斑”,这是区别三种锈病的口诀。条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粉疱,即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叶锈病初期出现褪绿斑,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秆锈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可为害叶片及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合成大斑;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长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和菌丝体)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越夏病菌可使秋苗发病。春季,越冬病菌直接侵害小麦或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使小麦发病;发病轻重与品种有密切关系,易感病的品种发病较重。春季气温偏高和多雨年份,植株密度较大,以及越冬病菌量或外来病菌较多时,易发生锈病流行。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二是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或12.5%特谱唑按种子量0.12%的有效成分拌种。三是叶面喷药。发病初期每666.7米2用20%粉锈宁乳油30~50毫升,或12.5%特谱唑15~30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问: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t)F1雄配子幼苗选出...

D本题考查育种的方法。该育种过程中,1为杂交,2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3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的过程,4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恢复成正常纯合个体。

问: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让他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F2代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

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易倒伏能抗锈病,基因型为DdRr。所以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即D与d分离,R与r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A正确。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多于雌配子;F2代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中有1/3能稳定遗传;F2代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占3/16;所以BCD不正确。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识记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