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青虾育苗为何要用硫酸铜

2024-01-1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47 次
青虾育苗为何要用硫酸铜

  这一篇农资文章阐述“青虾育苗为何要用硫酸铜”的内容进行分享,期望对农友们有些许帮助,下面开始阅读吧!

  培育青虾苗时,硫酸铜一般用于对池塘进行消毒。硫酸铜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作用不明显,但对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的杀灭作用较好。

  如果虾池中浮游生物过多,虾池水质过高,夜光藻类和甲藻类以及水中悬浮物较多,则浓度为0.7mg/升的硫酸铜溶液可洒在整个池中。


好文探索:【青虾专题】青虾育苗技术“三步走”


  江苏溧阳地区青虾养殖一直流传一句话叫“育苗成功等于养殖成功了三成”。一方面说明青虾养殖过程中,育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育苗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翻身”的因素,导致当地育苗成功率参差不齐,影响到青虾最终的养殖效益。

  “翻身”指虾苗幼体经过**发育到仔虾的过程,是当地的称法。经过我们多年对塘口的实际调查和总结,提出“三步走”的育苗重点,来提高虾苗“翻身”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1、由于在进水后使用大量清塘药物(漂白粉、硫酸铜等),池塘有残留,影响藻类繁殖,应使用有机酸解毒产品“碧水安”彻底解毒,减少影响肥水的毒素残留,再进行肥水,提高肥水效果。

  2、水质清瘦的池塘可适量引进其它鱼塘水或河水(5-6公分),目的是引进部分藻种后下肥,藻类繁殖速度快。

  3、正确选择肥水产品,如“肥水肽Ⅱ”或“藻安生Ⅲ”是可溶性有机肥,使用之后肥水效果稳定。要减少化肥的使用(复合肥、**素等),使用后容易水体变化快,水质指标超标,反而影响育苗成活率。

  4、一次性肥水后,需定期(5-7天)补肥,给予藻类所需营养,持续稳定藻相,保持水体肥度,减少水体肥瘦变化过大对虾苗造成的应激。

  1、饵料营养由于虾苗孵化出后溞状幼体、糠虾阶段,属于浮游(倒挂苗)状态,此时主要是滤食水体中浮游饵料(硅藻等浮游藻类、轮虫等浮游动物)。

  但是在青虾育苗池塘这类天然饵料往往不充足,根本达不到此阶段虾苗需要的数量,所以在虾苗孵化后2-3天要及时补充悬浮性好、营养丰富的饵料,“利饵多Ⅲ”+“水产诱食酵母”可直接作为虾苗滤食的饵料,连续投喂8-10天,保障虾苗生长发育。

  2、水体营养虾苗蚤状幼体至仔虾阶段也就短短的8-10天,需要进行8-9次蜕壳,这说明此时对水体营养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对钙的需求,所以在育苗过程中,3-4天补充一次有机钙“活力钙”可有效提高虾苗**发育的成活率。

  在育苗中容易忽视防病工作,导致在清放(放虾苗)或毛塘(直接放抱卵虾)养殖时伤亡,出现腐壳、白尾、烂尾、肠炎等病症,且处理效果不理想,所以在养殖实践中我们得出**应以防为主的思路。

  1、深水位育苗(70-80公分),降低季节性温差带来的应激及气泡病发生概率。

  2、出苗后,晴天中午(11:00-14:00)可开增氧机曝气,并适量补菌减少气泡病发生。如果气泡病发生,要及时外泼“速解安”+“激活Ⅱ”,同时适量加入外源水,缓解气泡病。

  3、虾苗“翻身”后,定期10天左右使用无**的“生态消毒剂”控菌,降低池塘致病菌数量,减少继发感染。

  4、在投喂悬浮性饵料“利饵多”、“水产诱食酵母”的同时,逐步转为破碎料,切记直接转料,容易造成消化系统**。

  5、在进入正常投喂后,配合生态料“利苗多”投喂,可帮助消化、强化体质,促进青虾健康生长。

  6、天气闷热或突然降雨时,要及时开增氧机预防缺氧,同时外泼“激活Ⅱ”抗应激。


精选问答:


  1、螃蟹蜕壳推迟是什么原因?

  一.蟹苗自身营养积累不够

  蟹苗经过长途运输以及转塘,自身的应激消耗比较大,或者放苗的时候放的比较迟,蟹苗得要适应一段时间,所以也会出现蜕壳迟的情况。建议大家放苗的时候及时补充维生素及营养物质,修复其体质。蟹苗到塘口后,因为水温低,部分养殖老板认为蟹苗不需要喂食,或隔很长时间喂食,造成投喂量不足,蟹苗自身营养积累不够,所以出现一壳蜕壳时间迟甚至蜕壳不遂的情况。另外,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很多老板会套养青虾增加养殖效益,通常螃蟹卖完之后,青虾的还需要投喂一段时间才能出售,有养殖老板年前青虾饲料**过多,没有喂完,年后就把青虾饲料作为螃蟹的开口饵料。饲料的保质期也就几个月,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过程中有受潮等情况,饲料就容易**变质,这种饲料喂给蟹苗摄食,不仅适口性差,而且会对蟹苗体质和生长造成影响。真正养殖观念好的老板,蟹苗一到塘口稳定下来就会进行训食工作,只要天气正常就会坚持投喂适口饵料。蟹苗一壳前投资少,投喂也很方便,建议在饲料里面拌内服促进蟹苗消化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蟹苗蜕壳,可以提高蟹苗的成活率以及翻倍率。

  建议:

  美康1号+美康2号+美康6号+水黄金1组拌80斤饲料, 或者新鲜高蛋白饲料与肝肠健10: 1投喂,7天为1个疗程。

  二.蟹苗积温不够

  甲壳类蜕壳主要和营养及积温有关,营养够了,积温不够,蜕壳时间肯定要往后推迟,甚至蜕壳不遂。只要年份正常,开春没有倒春寒天气,池塘水位刚开始不宜过深。池塘水位如果过深,光照不足,底部温度低,河蟹属于底栖类生物,积温不够,所以会出现蜕壳迟或者蜕壳不遂的问题。还有的老板因为开春肥水比较困难,会使用复合肥等肥水产品,这些产品肥出来的多数是大型鞭毛藻类,容易水体过浓。水体过浓,底部光照不足也会造成以上问题。

  另外,水产以及农业都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蟹苗在大量蜕壳期间,如果天气晴雨不定,气温变化大,也会对蟹苗蜕壳造成影响。

  建议:肥爽2号(5kg)+滤饵多肽(10kg)10亩/组

  三.塘口药物残留毒素大

  有些新开挖的池塘,之前种水稻过程中用过很多的菊酯类杀虫药,除草剂等,土壤农药残留比较重。或者在河蟹养殖过程结束后,很多老板为了预防来年河蟹发病或已发病的池塘,在年底清塘的时候使用的毒性大的清塘药物,如菊酯类,敌百虫等药物。这些药物虽然清塘效果显著,但低温的时候不容易降解,容易被土壤吸收,解毒工作难以彻底进行。药物残留毒性会随着温度上升而缓慢释放到水体中,长期作用会对蟹苗造成大的毒副作用,蟹苗肝脏负担大,体质消耗严重。这种蟹苗通常买来的时候肝胰脏颜色橘黄而清晰,后面肝胰脏颜色发淡发白,肝丝不清晰。还有的养殖老板为了防止来年青苔的滋生,会在坂田上喷洒硫酸铜,抑制青苔生长。经过雨水冲刷后,大量硫酸铜会进入到水体,此时水体水量少,水草及藻类少且吸收水体毒素能力弱,加上蟹苗体质弱,故也容易造成蟹苗出现蜕壳困难的问题。

  笔者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蜕壳迟或蜕壳不遂的原因,是因为养殖老板清塘药物选择的不合理,造成蟹苗体质下降,蜕壳不遂甚至死亡的情况。有的老板同时进的同一家的苗子,因为清塘药品的选择不一样,尽管塘口环境以及管理水平一致,其蟹苗蜕壳时间以及成活率大相径庭的情况也很多。

  建议:不要使用菊酯类清塘,如果使用过菊酯,放苗前解毒;速解宝2亩/包,3天后养水宝2亩/瓶多次解毒。

  四.蟹苗苗种体质差

  在蟹苗养殖过程中,受养殖水平所限或观念所限,近年暖冬有的养殖户在养殖后期少投料或者不投料或者投喂的饵料质量过差,会造成蟹苗在苗池中体质就很弱。蟹苗养殖过程中,因管理不到位,池塘水浑或者长期未改底等原因导致蟹苗感染纤毛虫,或者塘口毒素累积多,造成蟹苗体质变弱。这种蟹苗放到养殖塘口,在早期蜕壳时,也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另外在蟹苗起捕的时候,为了起捕效率可能使用了**性的药品,促使蟹苗应激大量进地笼。这种蟹苗通常放到塘口,刚开始活力特别的好,时间一长,找一个地方不动不吃食,这种蟹苗通常蜕壳也会困难,甚至死亡。所以各位养殖老板在挑选蟹苗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可靠的苗种。蟹苗好坏的鉴别,相信各位老板已经了然于胸,笔者就不多赘述。

  建议:选择踏实可靠的苗种,蟹苗养殖户蟹苗池也要定期底康1号3亩/包定期改底。苗种到养殖户塘口后要及时训食。

  五.水体钙镁等元素含量过少

  河蟹属于骨包肉,其生长过程需要褪去外壳才能翻倍增长。其外壳的主要构成是钙镁等元素,蟹苗在蜕壳期间会大量吸收水体中钙镁等元素,如果塘口水体这些元素含量过少,蟹苗蜕壳就容易出现蜕壳不遂的情况。这种情况好发生于养殖甲壳类年数较多的老塘口,这种塘口营养元素被养殖动物大量消耗。而水体钙镁等元素多,有益于甲壳动物的养殖生长,其蜕壳也整齐,硬壳时间迅速。

  建议:促长硬壳宝+活力宝3亩/组,促进蟹苗体质恢复以及快速硬壳,提高蟹苗成活率和翻倍率。

  六.水体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们都知道河蟹池塘早期肥水工作至关重要,肥水可以为蟹苗提供天然的饵料,有利于水体保温,可以产生充足的溶氧,吸收水体有毒有害物质,从而有利于蟹苗生长以及蜕壳。如果蟹苗在蜕壳期间没有做好肥水工作,水体清瘦,池塘藻类过少,溶氧低,温差变化大,应激大,蟹苗容易出现缺氧导致蜕壳不遂。有的塘口因为水体浮游动物过多,不仅消耗池塘大量藻类,自身也会消耗水体氧气,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影响蟹苗蜕壳。另外在早春如果使用有机肥化肥等不合理的肥水产品,会造成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河蟹本身就是排氨的生物,水体这些指标过高会造成蟹苗生理性缺氧,本身蟹苗体质比较弱,故蜕壳期间就容易出现问题。

  建议:根据塘口情况及时和当地渔美康技术员沟通,虫多先用阿斯曼3-4亩/瓶水面晴天早上杀虫,第二天养水宝2亩/瓶解毒,之后做好肥水工作。

  还有蟹苗蜕壳时间也和蟹苗的大小息息相关,通常蟹苗越大,达到蜕壳的时间会越长,蟹苗越小,达到蜕壳时间越短,这是正常现象。

  总结

  甲壳动物免疫力低,水环境如果变化大,对蟹苗会有很大应激。蟹苗长期处于应激的环境中,体质消耗大,成活率和翻倍率都会低。故此,应当在蟹苗放苗前注意水体解毒、肥水、抗应激等工作;蜕壳前,应注重水位管理,做好肥水工作,加强高营养利消化的饵料投喂;在蜕壳期间补充钙镁维生素等营养元素,有利于蟹苗蜕壳以及早硬壳,有利于提高蟹苗成活率和翻倍率,增加养殖效益。

  2、罗汉鱼用肠炎灵对硝化菌有多大危害?

  肠炎灵对罗汉鱼的危害是:对罗汉鱼体内造成药物毒性残留。长期使用会让罗汉鱼产生耐药性。对罗汉鱼的内脏系统造成毒副作用。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罗汉鱼肠炎比较严重,容易致死,治疗起来麻烦,有时候也不容易区分罗汉鱼是内寄还是肠炎,严重的内寄也会导致肠炎。要从其症状上进行判断。 症状:内寄罗汉鱼会出现抖鳍现象,吃食正常,肚子凹陷这就可以和肠炎区分开,罗汉鱼肠炎症状是身体发黑,缩鳍,食欲下降,拖白便,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出现腹部肿胀,有腹水,这种情况下的罗汉鱼治愈率比较低。 起因:多样化的喂食能对罗汉鱼起到营养均衡的作用,所以除了正常的红虫,河虾,饲料外有些人还会喂食其他的活食,活饵本身细菌较多,罗汉鱼的消化系统又不是特别的好,诱发罗汉鱼肠炎病是必不可免的,还有一些粗心的饲主喂食一些腐坏变质的食物都能引起肠炎。 病症较严重时:

  1.特灭菌加百必除进行药浴

  2.用土霉素、硫酸铜、氟哌酸和盐进行药浴治疗。

  3.用呋喃西林药浴。

  4.用庆大霉素(100升水5只)搭配青霉素(100升水2只)药浴。

  5.如果罗有食欲,可以用半颗氟哌酸胶囊或者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兑水浸泡饲料15—30分钟,每天喂一次,每次15颗左右。

  6.特别严重时可以给罗汉鱼注射氧氟沙星。 预防:平时喂食注意少喂活饵,注意食物的消毒,每次喂食量不可过多,少量多次喂食,因为春秋两季是罗汉鱼肠炎的高发季,可以在喂食前把大蒜碾碎倒入少量水浸泡饲料,起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