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是什么传播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781 次

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它会对小麦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治小麦锈病,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和特点,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

小麦锈病主要通过气溶胶和种子传播。气溶胶是指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其中包含了小麦锈病的孢子。当气溶胶接触到小麦叶片时,孢子就会落在叶片表面并开始感染。种子传播是指种子表面附着的孢子感染新生植株。小麦锈病还可以通过机械传播、昆虫媒介、土壤传播等方式传播。

小麦锈病的特点

小麦锈病的特点是易发生、易传播、易复发。它能够在较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生长和繁殖,而且具有很高的遗传变异性,容易产生抗药性。小麦锈病的孢子可以通过风等环境因素传播到远距离的地方,使得防治工作难度加大。

如何防治小麦锈病

防治小麦锈病的关键在于综合防治。一方面,要加强小麦品种筛选和培育,选育具有抗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另一方面,要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洒杀菌剂、采用轮作、深翻土壤、清除病残体等。还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来控制小麦锈病的传播。

小麦锈病相关问题


问题一:小麦锈病为什么容易复发?

小麦锈病具有很高的遗传变异性,容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小麦锈病的孢子能够通过风等环境因素传播到远距离的地方,使得病害的传播范围很广。这些都是导致小麦锈病容易复发的原因。

问题二: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洒杀菌剂、采用轮作、深翻土壤、清除病残体等。还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来控制小麦锈病的传播。

问题三: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麦锈病主要通过气溶胶和种子传播。气溶胶是指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其中包含了小麦锈病的孢子。种子传播是指种子表面附着的孢子感染新生植株。小麦锈病还可以通过机械传播、昆虫媒介、土壤传播等方式传播。

问题四:小麦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锈病会对小麦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小麦锈病的传播范围很广,容易造成病害扩散。

问题五: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优缺点?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喷洒杀菌剂、采用轮作、深翻土壤、清除病残体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锈病的传播,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喷洒杀菌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轮作和深翻土壤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问题六:小麦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小麦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并融合成为大片的锈斑,叶片变黄、干枯,严重时整株小麦植株会枯死。

问题七:小麦锈病的孢子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传播?

小麦锈病的孢子可以通过气溶胶、种子、机械传播、昆虫媒介、土壤传播等方式传播。

问题八: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防治小麦锈病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避免过度使用杀菌剂等化学药品,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关拓展:

问:小麦发生锈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在春季经常发生,在4月份时期需要紧急进行防治,因为这时期正直灌浆乳熟期,如果发生该病容易导致植株和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对产量影响很大。
小麦锈病
河南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锈病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现将有机小麦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有机小麦锈病的种类及为害症状:
有机小麦锈病,又称黄疸病,可分为条锈、叶锈、杆锈三种类型,锈病是气传性病害,可随风向麦区进行远距离传播为害。
条锈主要为害有机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
2、有机小麦锈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条锈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孢子壁无色,具6~16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褐色,上浓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叶锈夏孢子单胞竖晌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细刺,橙***,具6~8个发芽孔。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暗褐色,分隔处稍缢缩,顶部平,柄短无色。
秆锈夏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暗橙***,中部有4个发芽孔,胞壁褐色,具明显棘状突起。冬孢子双胞,棍棒状或纺锤形,浓褐色,分隔处稍缢缩,表面光滑,顶端圆形或略尖,柄上端黄褐色,下端近无色。
3、有机小麦锈病发病特点:
锈病喜湿,在下雨,结露,或有雾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锈菌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谨芦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
锈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4、有机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4.1.1.选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有机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小麦不同品种对小麦锈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可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小麦品种,如冬小麦伊农18号。在新源县乡镇的同一地块内种植的新冬18号、伊农18号2个品种中,新冬18号发病重、发病面积大,而伊农18号只有点片发生,表现出很强的抗病性。
4.1.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4.1.3.搞好抗余知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问: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危害及病症图片)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神亩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
小麦条锈病,这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大范围发生,而且发生的严重程度逐年递增。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梁敬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发生面积1327万亩。2024年的发生面积预计还要大。
如何防治?推荐使用戊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介绍下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特性和危害:
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俗称“黄疸病”。主要是在叶片和叶鞘上危害,有生锈状的病斑,延叶脉依次排开呈条形,所以称为条锈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担子菌纲锈菌目。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周年侵染循环。在气温低于1-2℃时,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侵染。可随气流远程传播。
条锈病的危害,主要在于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掠夺养分和水分,增加蒸游渣森腾量,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另外导致灌浆受阻,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
小麦条锈病防治药剂
有很多药可以防治条锈病,比如: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菊酯、已唑醇、氟硅唑、戊唑醇、戊菌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环丙唑醇、百菌清等。
近几年使用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己唑醇、戊菌唑比较多。
防治的难点在于,条锈病属于气传病害,在温度和湿度合适时传播非常迅速。另外农户对该病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病不打药预防,一旦发现病害的时候,就已经发生很严重了。
小麦条锈病推荐防治用药方案
(1)每亩地使用:10%戊菌唑乳油30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克叶面喷雾。吡唑嘧菌酯既有治疗作用,还有保护功效,使持效期更长。
(2)每亩地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30克+32%唑酮乙蒜素乳油40毫升叶片喷雾。有条件的话,建议加入20毫升植物精油,以提高展着和渗透性,从而提高药效。
(3)如果严重发生,适当加大药量,另外5天左右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