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抗叶锈病的小麦的培育 小麦抗锈病品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009 次
抗叶锈病的小麦的培育 小麦抗锈病品种

抗叶锈病的小麦培育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叶锈病对小麦的危害很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抗叶锈病的小麦培育是当前小麦培育的重点之一。

抗叶锈病小麦的培育方法

抗叶锈病小麦的培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育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是培育抗叶锈病小麦的关键。选育抗病品种需要从大量的小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并通过育种方法进行选育。

2.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

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是控制叶锈病的重要手段。防控体系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田间管理、科学使用农药等。

3.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

合理的栽培管理也是培育抗叶锈病小麦的重要手段。包括选好适宜的种植地点、控制种植密度、做好施肥等。

抗叶锈病小麦的优势

抗叶锈病小麦相比于普通小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减少农药使用

抗叶锈病小麦具有自身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提高生产效益

抗叶锈病小麦可以减少叶锈病的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

抗叶锈病小麦培育的挑战

抗叶锈病小麦培育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

1.病原菌的多样性

叶锈病的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培育抗病品种需要对不同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筛选。

2.抗病性的稳定性

抗病品种的抗病性需要具有稳定性,否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失去抗病性,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培育成本的提高

培育抗叶锈病小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育成本较高。

抗叶锈病小麦的未来前景

抗叶锈病小麦的培育是小麦育种的重点之一,抗病品种的应用将会得到广泛推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病品种的选育将更加精准、高效,抗叶锈病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关问题:

1.叶锈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哪些?

叶锈病是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叶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凋萎、干枯,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叶锈病还会影响小麦的品质,降低小麦的商业价值。

2.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有哪些措施?

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田间管理、科学使用农药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以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和病虫害情况,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地点、密度等。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病害植株、控制田间密度、保持田间通风等。科学使用农药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小麦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

3.抗叶锈病小麦的优势有哪些?

抗叶锈病小麦相比于普通小麦具有减少农药使用、提高生产效益等优势。抗叶锈病小麦具有自身的抗病能力,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抗叶锈病小麦可以减少叶锈病的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

4.抗病品种的抗病性需要具有什么特点?

抗病品种的抗病性需要具有稳定性和广谱性。稳定性指抗病品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广谱性指抗病品种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抗病性。

5.抗叶锈病小麦培育的挑战有哪些?

抗叶锈病小麦培育面临着病原菌的多样性、抗病性的稳定性、培育成本的提高等挑战。

问答拓展:培养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流程解析

两种方法,(1)用纯种高杆抗病小麦与矮杆不抗病小麦杂交,在子代性状中挑选矮秆抗锈病连续自交至不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化,使之能稳定遗传)
(2)单倍体育种,用纯种高杆抗病小麦与矮杆不抗病小麦杂交,得到植株,先花药离体培养,培养出单倍体植株;秋水饥简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祥坦,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纯合子;从中选择矮谨肢桐秆抗锈病植株

问答拓展: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有哪些,附小麦锈病症状

抗锈病小麦品种有泰麦733、济麦262、洛麦29、新麦208、西农857、中麦875等。1、泰麦733:半冬性小麦,生育期231.7天,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亩产为497.8公斤。2、济麦262:冬性普通小麦,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亩产454.35公斤左右。3、洛麦29:半冬性小麦,可抗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亩产约483.0千克。

一、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有哪些

1、泰麦733

(1)该品种为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为231.7天,其幼苗呈匍匐,苗壮,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适中,穗呈长方形。成株期叶色浓绿,旗叶较小,上冲,穗层整齐。其株高约7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

(2)该品种穗较大且均匀,籽粒呈白色,角质率98%,饱满度较好,千粒重约49克,成熟落黄好。

(3)经抗病性鉴定,该品种可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497.8公斤。

2、济麦262

(1)该品种为普通小麦品种,冬性,幼苗半直立。其株型半紧凑,旗叶宽大、下披,较抗倒伏,熟相中等,其生育期比鲁麦21号晚熟1天。其株高67.2厘米,亩最大分蘖74.8万,亩有效穗32.7万,分蘖成穗率43.8%。

(2)该品种的穗呈长方形,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克,容重750.9克/升。籽粒特征有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粉质等。

(3)该品种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4)该品种在2024-2024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454.35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唯指增产6.44%。在2024-2024年旱地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2.97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4.92%。

3、洛麦29

(1)该品种为半冬性小麦,全生育期为227天,比对照祥山昌品种周麦18晚熟1天。其幼苗呈半匍匐状,苗势一般,叶片较为宽短,叶色呈深绿色,冬季抗寒性中等。株高约75厘米,抗倒性强。株型稍松散,蜡质层厚,旗叶宽长,略披。它的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2)该品种的小麦春季起身拔节较迟,耐倒春寒能力较为一般,且后期根系活力一般,耐高温能力一般,熟相为中等。

(3)该小麦可抗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4)该品种小麦在2024-202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3.0千克,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2%。在2024-202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3.7千克,比周麦18增产5.9%。在2024-202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9千克,比周麦18增产5.2%。

4、新麦208

(1)该小麦为弱春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它的叶宽而长、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其株高为80厘米左右,株型略松散,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宽、上冲,长相清秀。它的穗层较厚,穗大码稀。

(2)该小麦的穗呈纺谨扒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均匀饱满,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4万穗,穗粒数28.8粒,千粒重43.5克。

(3)该小麦可中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抗叶枯病。

(4)该小麦在2024-202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6.3公斤。2024-202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0.7公斤。2024-2024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9.0公斤。

5、西农857

(1)该小麦为普通小麦品种,属弱冬性中晚熟品种,其幼苗半匍匐,分蘖能力较强,生长势较强,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其株高73.7厘米,株型半紧凑,蜡质重,穗层较为整齐,旗叶宽短上举,干尖轻,穗下节中长,抗倒春寒能力较为一般。其亩穗数为42.2万,穗粒数为36,千粒重为51.3克。

(2)该小麦穗纺锤形,穗长度中等,排列紧凑,结实性一般,白壳,短芒。其籽粒呈白色,较为饱满,半硬质。

(3)该小麦可中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

(4)该小麦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5.8公斤左右。

6、中麦875

(1)该小麦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为226.5-236.9天。其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型偏紧凑,旗叶偏小、上冲,穗下节较短,株高75-78cm,茎秆弹性弱,抗倒性中等。

(2)该小麦为长方型穗、较大,穗层整齐,小穗排列松散,中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好。其根系活力较强,叶功能期长,耐旱性较好,耐后期高温,落黄好。

(3)该小麦可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4)该小麦在2024-2024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6%。在2024-2024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1.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在2024-202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0%。

二、小麦锈病症状

1、条锈病

(1)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2)叶片发病时,会出现鲜***疱状夏孢子堆。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体积较小,呈虚线状排列,孢子堆破裂可散出铁锈色粉末状的孢子。后期病部会变成黑色疱状的冬孢子堆,不易破裂。

2、叶锈病

(1)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会形成圆或长椭圆形、橘红色散乱排列的疱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也可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末。

(2)后期,病株的叶背面会形成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不易破裂。

3、秆锈病

(1)该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叶和穗。

(2)病株上会形成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这种病在三种锈病中体积最大,呈红褐色,形状不规则,还可以穿透叶片,叶背的孢子堆比叶正面的还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翻卷,散出锈褐色孢子粉。

(3)后期,病部会出现黑色冬孢子堆,表皮容易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末。

问答拓展: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化控:种衣剂可采碧念用三唑酮、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种量0.2%,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种量0.06%。发病初期可喷施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三唑酮1000倍液。
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田间精耕细作,合理密植,适时适量追肥等。
1.化学控制。拌种处理:播种前用粉锈宁拌种,控制秋苗发病率,减少越冬菌源数量,推迟春季小麦叶锈病流行。也可使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种子量0.2%,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种子量0.06%。
2.早发:每10-20天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共1-2次。也可以用三唑酮1000倍液防治,每隔10-2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
2.农业控制。因地制宜选育和推广抗病(耐病)良种(1)多品种合理搭配、轮换种植,避免单一品种长期大面积种植,以延缓和防止病原菌新生理小种的出现导致品种抗病性下降。(2)近年新育成的抗叶锈病冬小麦品种有京东1号和8号、京河3号、京411、北农白、皖麦26号、27号和28号等。春小麦品种有垦九5号、龙脉23号、龙辐麦7号、蒙麦30号、静音1号、龙春8139和丁奉3号
2.加强栽培防病措施(1)田间精耕细作,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冬菌源。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除当地越冬菌源。(2)在秋苗容易发陵慧指生小麦叶锈病的地区,应晚播,可有效降低秋苗发病率,减少越冬菌源。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方法(3)合理密植,提高根系活力,适当适时追肥,避免氮肥尺配过量和迟施。(4)小麦叶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应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溉,可以补充大量锈病破坏叶片蒸发的水分,减少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