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小麦赤霉病的症状识别要点?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识别要点
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籽粒,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了及时防治小麦赤霉病,需要了解其症状特征及识别要点。
一、小麦赤霉病的症状特征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小麦籽粒上,具体特征如下:
1、色泽变深
感染小麦赤霉病后,小麦籽粒表面会出现一层深棕色的霉斑,颜色较为明显,且颜色会随着感染的程度而加深。
2、质地变硬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小麦籽粒的质地会变得比较硬,失去原有的弹性,不易破碎。
3、异味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小麦籽粒内部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异味,类似霉味,较为明显。
二、小麦赤霉病的症状识别要点
为了及时发现小麦赤霉病的感染情况,需要掌握以下症状识别要点:
1、观察小麦籽粒表面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小麦籽粒表面会出现深棕色霉斑,颜色比较明显,应该及时进行观察和识别。
2、感官检测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小麦籽粒内部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异味,类似于霉味,可以通过感官检测来识别是否感染了小麦赤霉病。
3、化验检测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可以通过化验检测来确定小麦籽粒中赤霉毒素的含量,以此来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赤霉病。
拓展问题:
问题一:小麦赤霉病如何防治?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选用抗病品种
在选用小麦种子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以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率。
2、合理施肥
在小麦生长期间,应该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3、适时喷药
在小麦生长期间,应该适时喷洒农药,以防止小麦赤霉病的感染。
问题二:小麦赤霉病对人体有害吗?
小麦赤霉病感染后,小麦籽粒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赤霉毒素,对人体有害。赤霉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问题三: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是赤霉菌,赤霉菌是一种真菌,属于担子菌门。
问题四:如何识别小麦赤霉病的初期症状?
小麦赤霉病的初期症状比较难以识别,但是可以通过观察小麦叶片和茎秆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小麦赤霉病。初期感染的小麦叶片和茎秆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如叶片变黄、茎秆变硬等。
问题五:小麦赤霉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适时喷药等。
: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治小麦赤霉病,需要掌握其症状特征和识别要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参考来源:《小麦生产技术与管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症状
苗腐:病苗黄瘦,根冠腐烂,容易从腐烂处拉断,断口呈褐色,且带有黏性的腐烂组织。
茎基腐:基部组织变褐腐烂,导致全株枯死。
秆腐: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之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病情严重时无法抽穗。
穗腐:小穗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病斑处出现粉红色胶状霉层。
一、小麦赤霉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发病后会喊携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湿度大时,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
1、苗腐
(1)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的病菌侵染所致。
(2)发病后,小麦的嫩芽变褐,根冠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幼苗死亡。
(3)手拔病株时,容易从腐烂处拉断,断口呈褐色,且带有黏性的腐烂组织。
2、茎基腐
腐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会变褐腐烂,导致全株枯死。
3、秆腐
(1)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滑迹斑,病斑也可向茎内扩展。
(2)病情严重时,病部以上呈枯黄状,有时无法抽穗,或抽出枯黄穗。
4、穗腐
(1)发生初期,小穗和颖片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
(2)湿度较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即子囊壳。
(3)病部扩展至穗轴后呈枯褐状,使被害部以上的小穗形成枯白穗。
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
1、产子囊壳的作物秸秆(玉米、稻谷、小麦等)经粉碎还田后会增加赤霉病病原菌的数量,加大了下茬作物发生赤霉病的风险。
2、种植了对赤霉病较敏感的小麦品种,比如淮麦、烟农、济麦等。
3、过量使用氮肥,导致小麦后期的生长密度过大、田间的透光通气性较差、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同时也为赤霉病病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4、扬花期遭遇连绵阴雨,田间湿度过高。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土壤偏黏重的地块容易引发小麦赤霉病。
三、小麦赤霉病如何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比如淮麦20、扬麦4号、扬麦18号、徐麦856等。
(2)培育无病种子田,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减少和控制病菌来源。
(3)适当早播,避免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遇到阴雨天气。
(4)种植期间,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性。
2、药物防治
(1)小麦抽穗期时,亩用30%多·酮可湿性粉剂信渗并110克(或28%井岗霉素·多菌灵悬浮剂110毫升,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230毫升,或4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或28%烯肟菌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2)小麦扬花初期,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多菌灵·福美双·硫磺可湿性粉剂250克,或40%多菌灵·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克,或70%福·甲硫磺可湿性粉剂130克,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克,或5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125克)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3)病情比较严重时,可在小麦灌浆初期亩用25%戊唑醇乳油8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55毫升,或25%氰烯菌腈悬浮剂110毫升)兑水50-6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症状是怎样的?
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历汪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为害最大。湿度大时,病部均可见粉红色霉层。
(1)苗腐。
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的病原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幼苗死亡。手拔病株易自腐烂处拉断,断口褐色,带有黏性的腐烂组织。
(2)茎基腐。
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肢桐仔3)秆腐。
多发生在穗下第1、2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病斑也可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
(4)穗腐。
发生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密生小黑点,即子囊壳。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轮陪枯白穗。
问答拓展:小麦赤霉病即将爆发请注意
眼下,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五大小麦主产区已经进入到了连续阴雨模式,而现在自南向北小麦开始抽穗扬花,在这样的条件亩袜下,赤霉病可能又要来了,而且会比去年来的更凶猛,为了让大家更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今天就以图文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下。一、先看一下赤霉病的主要症状
这是田间轻度发生症状,个别麦穗发生赤霉病
这是田间中度发生情况,大量麦穗感染赤霉病
这是感染赤霉病的麦穗近距离症状
放大病斑圆圈内就是赤霉病为害症状
这是感病麦穗与正常麦穗的对比
这是幼嫩籽粒感病后的症状
这是感病后的籽粒与正常小麦籽粒的比较
这是感染赤霉病后小麦籽粒情况
二、病原菌形态
这是赤霉病病原菌电镜下的形态
这是手绘的赤霉病病原菌脊滚形态
三、防治方法
1、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全面落实“见花打药”(扬花5%~10%)预防控制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
2、合理选药: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应优先选用拜耳的〖稳腾〗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600倍液,或〖瑞露〗氟硅唑.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喷药时可添加98%磷酸二氢钾200倍液,不但能提高防效,还能防治早衰,增加千粒重。
3、科学施药: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樱耐余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并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喷药均匀,防治效果更好。
无人机飞防--山东昌邑安宁专业飞防队,联系:654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