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决定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研究小麦抗条锈病性状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控制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目前,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了一些控制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基因。例如,Lr34、Lr46等基因能够为小麦提供持久的抗病性,而Lr1、Lr10等基因则能够为小麦提供短期的抗病性。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遗传规律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遗传规律是复杂的。一般来说,小麦抗条锈病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遗传的,而且这些基因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果要培育出具有高抗性的小麦品种,就需要对这些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应用前景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研究不仅能够为小麦生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还能够为其他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通过对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研究,还可以为生物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拓展问题:
1.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研究历程是怎样的?
自20世纪初开始,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小麦抗条锈病性状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鉴定出了一些控制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基因。
3.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研究对其他作物的抗病育种有何启示?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研究为其他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例如,可以通过研究小麦抗病基因的作用机制,为其他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指导。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研究如何促进生物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的研究能够为生物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例如,可以利用小麦抗病基因的作用机制,开发出更高效的抗病育种技术。
相关拓展:
问: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
(1)9/16;TTDD(2)1/4
(3)抗锈病抗握裤租倒段兆伏;纯和TTdd
(4)3/7
问: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
假设抗病基因为A,那么其等位隐性基因为a因为F1中有淘汰,所以不考虑亲本基因型,直接用F1结果..
F1中,抗病的基因型有两种,Aa,AA
其中Aa概率是2/3,AA概率是1/3
F1自交,能产生不抗病的只能是Aa自交分离产生的卜雀燃aa后代.
Aa自交产生aa的型虚概率是1/4
所以产生的总的不抗病的植株概率=F1中Aa的概岁蠢率*F2中aa的概率=2/3*1/4=1/6
个人理解,这里就不用管亲本自交得到F1,只需要考虑F1中Aa,AA的概率分别是1/3,2/3就行了
问:14.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
你是问方法还是算概率?请指明问题,对于显性基因控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的话,产生显性性状的植物的概率是四分之三。纯显性基因只占四分之一与纯隐的比例相同。问: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p基因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
D
解析:由纯种甲和乙杂交得F1(丙)全部为毛颖抗锈病,可知丙的基因型为PpRr,丙与丁杂交,F2的表现型为抗锈病与感锈病比为3∶1,根据分离定律可推知,丁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组成为Rr,由F2中毛颖与光颖比为1∶1,可知丁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为pp,因此丁的基因型为ppRr。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