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抗虫棉运用了什么技术 主要是防控什么富经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880 次
抗虫棉运用了什么技术 主要是防控什么富经

抗虫棉的运用技术及其防控措施

抗虫棉是指通过育种技术和农药控制等手段,抵抗棉花害虫的侵害,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目前,为了提高棉花的抗虫性,农业专家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术:

优良品种的选育

选育高抗虫性的棉花品种,是提高棉花抗虫能力的首要手段。通过选择具有高抗虫性的亲本,经过杂交、筛选等多个环节,育出了一些具有高抗虫性的新品种,如抗虫棉品种“双冠8号”、“新红棉”等。

农药的合理使用

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棉花害虫的侵害。在农药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和不同的发生期,选用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同时,在使用农药时,应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制剂、天敌等生物控制手段,控制棉花害虫的侵害。通过使用生物制剂和天敌,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残留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防治措施

除了以上几种技术,还有一些防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如:

定期检查田间害虫的发生情况

及时发现和识别害虫,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害虫的大面积繁殖和侵害。

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卫生,清除杂草,及时清除棉田中的病虫害,可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用户关心的问题

1.抗虫棉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

抗虫棉主要是通过育种和农药控制等手段,提高棉花的抗虫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相比传统棉花种植,抗虫棉的环境影响更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抗虫棉的产量和品质是否会受到影响?

抗虫棉的选育和种植,主要是为了提高棉花的抗虫性,减少害虫的侵害,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抗虫棉的产量和品质通常会比传统棉花更好。

3.抗虫棉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抗虫棉种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2)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农药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问题;

(3)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卫生,避免害虫大面积繁殖。

4.抗虫棉的种植技术是否复杂?

抗虫棉的种植技术相对于传统棉花种植来说,可能稍微复杂一些,但并不是非常复杂。只要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5.抗虫棉对棉农的经济效益如何?

抗虫棉的种植,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侵害,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棉农的收入。同时,抗虫棉的种植也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抗虫棉的相关知识

农药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或生物制剂。农药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品种选育

品种选育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育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和抗逆性的新品种。品种选育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来源:

《抗虫棉育种技术与应用》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

《现代农业技术手册》

问答拓展:抗虫棉主要是防控什么

抗虫棉主要是防控棉铃虫,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
  抗虫棉目前分为转基因单价抗虫棉和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转基因单价抗虫棉是将一种细菌来源的、可专门破坏棉铃虫消化道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汪哗隐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困厅死亡,而对人畜无害的一种抗虫棉花。其核心技术于1995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98年正式授权,芦或2024年该专利被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金奖。

问答拓展:什么是Bt抗虫棉?

Bt抗虫棉是用现代高科技和农业生物工程技术,把一种叫做苏云金杆菌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杀虫蛋白基因,经过人工改造后转入到棉花植株内,并虚腔拦将它成功地整合到棉花细胞的基因中去,从而使这种转基因棉花含有了杀虫蛋白基因。这种转入到棉花组织中的Bt杀虫蛋白基因能够表达、控制、合成一种叫σ-内毒素的伴胞晶体,使棉株随着自身的生长,就能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内源毒素,使棉株本身具有杀死棉铃虫幼虫的圆蠢能力。喷施棉花吨田差胡宝可以通过调节Bt基因的表达,调控σ-内毒素的合成,调节Bt抗虫棉的抗虫性。

问答拓展:棉花是怎样不怕虫子吃的?

棉花一旦遭到棉铃虫等病虫害就会减产,在危害严重时,可能造成棉花减产20%~30%。而长时间喷洒农药会使棉铃虫抗药性不断增加,也使有益昆虫的数量减少,同时农药易造成环境污染,抗虫棉的出现使棉铃虫不再猖狂,当棉铃虫吞食抗虫棉叶子后,不久就会痛苦地死去。这种抗虫棉是我国在生物技术中,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所获得的一系列成果之一。

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中克隆了Bt基因,并将Bt抗虫基因通过花粉管导入棉花上,已育成抗虫棉花新品系GK-12、GK-2、R93-6,该品种与美国抗虫棉相比抗虫性没有明显差异,总体抗虫能力达80%以上。最近,两个抗虫棉新品种分别在安徽和山西通过审定。1997年农业基因余慧悉工碧此程安全委员会已批准抗虫棉进行商品化生产。1998年抗虫棉在全国9省17个点试种示范1万公顷,2000年达到33万多公顷。抗虫棉的出现不仅节省农药的费用,还提高了纤维品质,并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同时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竖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