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病害图谱与治疗
这一篇经验汇总会给大家谈谈“辣椒的病害图谱与治疗”的内容进行详细,但愿对广大农资人有所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辣椒常见病害有辣椒绵腐病、辣椒链格孢黑斑病、辣椒红色炭疽病、辣椒黑霉病、辣椒褐斑病、辣椒根腐病等类型。1、辣椒绵腐病:发病初期喷施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喷2-3升,或喷施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喷3升。
2、辣椒链格孢黑斑病:发病初期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一、辣椒绵腐病1、症状(1)发病后,幼苗的基部会出现腐烂、缢缩等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
(2)若在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对象为果实,可导致果实腐烂。环境较潮湿时,病部会出现大量的白霉,导致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2、发病规律病菌的生长适宜地温为15-16℃,适宜发病地温为10℃,若温度超过30℃,则病菌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气温较低时,不利于寄主的生长,但是病菌还可以活动,若育苗期遇到低温天气,或环境中的湿度较高,则会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药量为2-3升/平方米。或喷施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喷药量为3升/平方米。
二、辣椒链格孢黑斑病1、症状(1)发病后,病部会出现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稍凹陷),一般情况下,1个椒果上只会出现1个病斑,直径约为10-20毫米左右。(2)病斑上会出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部分情况下病斑愈合后可能还会形成更大的病斑。
2、发病规律病原体一般会在植株的病残体上越冬,发生情况和日灼病有所关联,因为此病害多发生在日灼处。3、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若使用代森锰锌,则每个生长季节只可使用1次,避免锰离子超标。三、辣椒红色炭疽病1、症状发病后,会出现黄褐色、水浸状的凹陷病斑,病斑上密生橙红色的小点,且略呈轮纹状排列。
湿润时,病斑表面会出现粉红色的黏性物质。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喷施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四、辣椒黑霉病1、症状(1)该病害一般会先从果顶开始发病(有时也会从果面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部的颜色会变浅,没有光泽,果面会慢慢收缩,而且还会出现茂密的绒状霉(此为病原菌),其颜色一般为绿黑色或黑色。(2)该病害大多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或成熟期)发生,若环境中的湿度较大,叶片也会受到危害。
2、防治方法结合炭疽病的防治工作喷施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喷施27%铜高尚悬浮剂500倍液。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单独喷雾。
五、辣椒褐斑病1、症状(1)发病后,植株的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的颜色一开始为褐色,之后慢慢变为灰褐色,病斑的表面稍隆起(中央有个浅灰色的中心),周缘具有**晕圈,发病严重时,叶片会变黄脱落。(2)该病害还会在植株的茎部上面发生,症状和上述类似。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喷施1:1:200倍式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六、辣椒根腐病1、症状(1)发病初期,白天植株的枝叶会萎蔫,傍晚至次日早晨会自行恢复,如此反复多次后植株会枯死。
(2)病株的根颈部、根部皮层发生腐烂,腐烂部位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而且比较容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3)发病后病部一般仅会在根部和根茎部出现。
2、防治办法发病前,用50%氯溴异氰**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二氯异氰**酸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进行灌根(也可以喷施),每隔10天左右灌1次,连灌2-3次即可。七、辣椒斑萎病毒病1、症状(1)发病后,植株变得比较矮小,而且开始黄化,叶片上出现褪绿线纹(或变为花叶,同时还拌有坏死斑),茎部也出现坏死条纹,并且可以蔓延至枝端。
(2)成熟的果实出现黄化现象,并伴有同心环或坏死条纹。2、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施10%混合脂肪酸铜水剂1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即可。
好文探索: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
病害症状: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发病规律: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度,温度高于30度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度,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淋7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兑好的药液2-3升,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3升。
二、辣椒链格孢黑斑病-真菌**害。
病害症状:病斑初呈淡褐色,不规则形,稍凹陷。一个果实上多生一个大病斑,病斑直径10-20mm,上生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有时病斑愈合,形成更大的病斑。
发病规律: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
其发生与日灼病有联系,多发生在日灼处。即第二寄生物。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使用代森锰锌的每个生长季节只准使用1次,防止锰离子超标。
病害症状: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剖检病株地下部根系也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氯溴异氰**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3%恶霉·甲霜水剂800倍液、3.2%恶甲水剂(克枯星)60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4-0.5L,视病情连续灌2-3次。
病害症状:苗期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迅速绕茎一周,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但不产生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病苗呈立枯状死亡。成株染病主要发生在距地面5-22cm处茎部或茎分杈处,病斑绕茎一周后向上下扩展,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髓部解体成碎屑,病茎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花、叶、果柄染病亦呈水渍状软腐致叶片脱落。
防治办法:发病后喷洒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
病害症状:幼苗染病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致茎溢缩变细,由病部折断而枯死。叶片染病病部腐烂,或长出灰色霉状物,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烂掉,仅余下半截子茎。
成株染病,茎上初生水浸状不规则斑,后变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技叶萎蔫枯死,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霉状物。枝条染病,亦呈褐色或灰白色,具灰霉,病枝向下蔓延至分杈处。花器染病,花瓣呈褐色,水浸状,上密生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防治办法:发病后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L,隔7-10天1次,防治2-3次。
六、辣椒红色炭疽病-真菌**害。
病害症状:病斑黄褐色,水浸状,凹陷,病斑上密生橙红色小点,略呈轮纹状排列。湿润时表面现粉红色黏性物质。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病害症状:一般先从果顶开始发病,也有从果面开始的,初病部色变浅,无光泽,果面逐渐收缩,并生有茂密的绿黑色或黑色绒状霉,即病原菌。
多在果实近成熟或成熟期发生,高湿条件下可见为害叶片。
防治办法:结合防治炭疽病喷洒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7%铜高尚悬浮剂500倍液进行兼治。
病情严重时,也可单独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病害症状: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
茎部也可染病,症状类似。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病害症状:起初病株白天枝叶萎蔫,傍晚至次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病株的根颈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
病部一般仅局限于根及根茎部。
防治办法:发病前喷淋或灌50%氯溴异氰**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50%多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二氯异氰**酸可溶性粉剂300-4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灌2-3次。
病害症状:植株矮化、黄化,叶片上出现褪绿线纹或花叶并伴有坏死斑,茎上也有坏死条纹并可扩展到枝端。成熟果实黄化,伴有同心环或坏死条纹。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铜水剂1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喷洒72.7%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甲霜灵锰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恶雾灵水剂800倍液。
病害症状:叶片染病,初现许多圆形或不整齐水浸状斑点,黑绿色至黄褐色,有时出现轮纹,病部具不整形隆起,呈疮痂状,病斑大小0.5-15mm,多时融合成较大斑点,引起叶片脱落。茎蔓染病,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或纵裂为疮痂状。果实染病,出现圆或长圆形病斑,稍隆起,墨绿色,后期木栓化。
防治办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36%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隔7-10天1次,共防,2-3次。
精选问答:
1、辣椒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是由辣椒病毒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会导致辣椒植株出现一系列症状。以下是辣椒病毒病的常见症状和防治方法:症状:
1. 叶片出现黄化、叶脉变白或出现斑点。
2. 叶片边缘出现卷曲、翘曲。
3. 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小、变形。
4. 果实变形、变小、变色。
防治方法:
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辣椒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2. 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植株受到过度干旱或过湿的影响。
3. 病毒媒介虫的控制:病毒常常通过介体昆虫传播,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介体昆虫的繁殖和传播,如喷洒杀虫剂。
4. 严格管理病害源:及时发现和清除感染辣椒病毒病的植株,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扩大范围。
5. 使用病毒抑制剂:可以使用病毒抑制剂进行防治,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抑制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防治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意见进行。及时咨询植物保护专家或农业技术人员,以获取更准确、科学的防治建议。
2、辣椒病虫害防治技术?
1、辣椒疮痂病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为褐色,稍隆起,呈疮痂状。茎部会出现褐色条斑,后目栓化,纵裂。果实初期有暗褐色隆起的小点,后期连成片,木栓化,逐渐扩大为黑色疮痂,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防治要点,发病初期可采用苯醚甲环唑;喹菌酮进行杀菌,隔7~10天1次,共防2~3次。要时刻注意田间发病情况,及时识别和药剂防治。
2、辣椒猝倒病
猝倒病是真菌感染的病害,常发生在辣椒的幼苗期,幼苗发病初期,根茎处会出现**水渍,之后变褐干枯萎缩,严重时幼苗大量倒伏;潮湿时病部可见白色棉毛状霉层。防治要点,发现病情后应及时拔除病株、喷洒铜氨合剂来抑制病情扩散。使用恶霉灵、甲霜灵、多菌灵等处理苗床。
3、辣椒立枯病
辣椒的幼苗和成株都可能发病,发病初期出现椭圆形褐色斑块,植株的茎会逐渐出现环状黑褐斑,之后逐渐萎缩枯死。湿度大时,可见到淡褐色蛛丝状霉。防治要点,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喷雾,一般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雾2-3次。 常用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茵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克茵丹可湿性粉剂,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以上药剂可交替轮流使用。
4、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常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幼苗期受害的植株的茎基部会水化腐烂,上部会变得暗绿,出现倒伏。成株的茎叶、花瓣和果实都会受害,初期茎基部或枝条会出现水渍状斑点,其后会转为黑褐色,植株感染后的20天左右容易枯死,果实上开始会出现暗绿色病斑,最后果实长白色霉层,最后变黑。防治要点,定植后的幼苗要喷淋氧氯化铜800至10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的植株要喷洒可杀得或扑霉特等药剂来抑制病情。田间发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并消毒,并将病株带出田外销毁。
5、辣椒青枯病
青枯病易发在暖热湿润环境中,叶片会由绿色变成褐色,最后干枯。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基部可见维束管变褐色,用手挤压,可见横切面有乳白色粘液渗出,这是该病区别于枯萎病的主要特征。防治要点,田间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消毒,并带出田外销毁。发病初期用药喷雾、灌根,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雾3-4 次;灌根每株每次灌药液250g。常用药剂有: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30%DT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农用链霉素2×10-4。 以上药剂可轮流交替使用。
6、辣椒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常在夏季和秋季高发,尤其是种植环境通风条件差时,炭疽病危害辣椒果实,果实上会出现不规则的椭圆形棕**斑点。防治方法,可以用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至10天用一次药,重复3次。
7、辣椒病毒病
病毒病是辣椒上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高温干旱有利于病毒繁殖,由蚜虫迁飞传毒。常发生在幼苗上,出现花叶、黄化、植株矮化或坏死等症状,叶脉颜色逐渐减淡,表现出浓淡相间的花叶,植株表面还可能出现坏死斑块。防治方法,必须彻底消灭蚜虫,以防传播病毒。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加0.2%**素液或1.8%爱多收水剂 6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8、辣椒白绢病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初期出现水浸状褐色斑,后扩展绕茎一周,生出白色绢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呈辐射状延伸,顶端整齐,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变黄,最后根茎部褐腐,全株枯死。后期在根茎部先生出白色、后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高湿时病根部产生稀疏白色菌丝体。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杀菌剂:丙环唑;异菌脲,或甲基立枯磷喷雾或灌根防治,视病情隔10~15天1次。
9、辣椒脐腐病
果实顶部(脐部)表皮暗绿色或深灰色,出现水浸状病斑,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凹陷,革质化。防治方法,进入结果期后,每7天喷1次0.1%~0.3%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也可连续喷施绿芬威3号等钙肥,效果很好,可避免发生脐腐病。
10、辣椒白粉病
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圆形白色粉点,逐渐扩大连成**粉斑,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全叶变黄,叶片大量脱落形成光秆。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百菌清;己唑醇,或吡唑醚菌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