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897 次
小麦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业防治小麦锈病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效防治小麦锈病,必须全面了解小麦锈病的特点和危害,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锈病的特点和危害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茎秆和穗部。小麦锈病的特点是病菌易于传播,病害发展迅速,危害范围广泛,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小麦锈病的危害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或褐色锈斑,导致叶片早衰、凋萎、死亡,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农业防治小麦锈病的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具有抗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锈菌的侵染。

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合理施肥、适时灌溉、清除杂草、加强通风等。

3.定期喷药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定期喷洒有效的杀菌剂或防病药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喷药要注意剂量、浓度和喷洒时间,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三、相关问题拓展


问题一: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风、雨水、人工传播等。其中,风是小麦锈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菌随风传播,易造成病害大面积扩散。

问题二: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小麦锈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可以通过观察小麦叶片和茎秆上是否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及是否有***或褐色锈斑等症状来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问题三: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中,选用抗病品种的优劣如何?

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锈菌的侵染。相比于喷药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更加安全可靠。

问题四: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小麦品种等因素有关。高温多雨、土壤缺氮、小麦品种易感等因素都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风险。

问题五: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中,田间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田间管理措施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合理施肥、适时灌溉、清除杂草、加强通风等。这些措施可以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增强小麦的免疫力,从而有效地预防小麦锈病的发生。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小麦,培育壮苗,根据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种植期间少施氮肥,增施磷钾没返肥,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

药物防治:播种前,用15克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150公斤麦种,当小麦的病叶率达到2-4%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育抗病小麦,根据条锈病发病区域的差异,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2)培育壮苗,避免小麦出现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

(3)根据小麦条锈病的易发时间选择播种适期,避开发病高峰期。

(4)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钾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可提高小麦的抗病力。

(5)合理灌溉,降雨后或土壤湿度较大时要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2、药物防治

(1)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公斤,或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公斤。派察族

(2)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尘弊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喷1次。

(3)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可亩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克兑水50-80升,然后进行均匀喷雾。

(4)小麦条锈病、蚜虫共发时,可亩用15%粉锈宁(三唑酮)粉剂80-10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48%毒死蜱乳油75毫升)兑水30公斤,然后进行喷雾。

二、小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春季流行这4个环节)。

2、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3、从外地引种时,若引入的多数小麦品种中也存在带病菌品种,且对于麦种缺乏针对性处理操作,将携带有病菌的种子转入到健康麦种当中,那么也会诱发较为严重的小麦条锈病。

4、每年4-5月份的空气湿度会不断增大,此时对小麦进行播种操作,将更容易感染条锈病。

三、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原因

1、湿度:结露、下雨和降雾都有利于锈病发生。

2、温度: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

3、品种因素: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

4、菌源因素: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

5、栽培管理: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以及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的田块易感病;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

问: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则乎源。
(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档纳菌源传播路线。
2.药剂防治
(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种子用要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行盯没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公斤喷雾,或对水10~15公斤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