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稻白粉病怎样防治 水稻稻粒有白粉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225 次

水稻白粉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长和增加产量至关重要。

防治方法

  • 选用抗病品种
  •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白粉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选用水稻品种时,要选择抗白粉病的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 加强田间管理
  • 田间管理是防治水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注意田间排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加强通风,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湿度。要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 使用化学药剂
  •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白粉病。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三唑酮、氟吡呋喃等。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水稻的影响。

  • 使用生物制剂
  • 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水稻白粉病的方法。生物制剂是以微生物为基础,通过增强水稻的免疫力来防治病害。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等。

注意事项

在防治水稻白粉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要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 要注意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湿度,清除杂草。
  •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对水稻的影响。
  • 在使用生物制剂时,要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 要定期检查水稻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防治水稻白粉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注意田间管理,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相关拓展:

问:谷子白粉病

识别:可参考小麦、烟草的识别
防治:谷子白粉病即是一种难治病害,我国有所创新地应用甲霜灵防治获得成功。
种子发芽最低温度7—8℃,最适温度12—14℃,幼苗不耐低温,因此确定播期要因地制宜。种子要用清水洗,清除秕粒和种子表面的病菌孢子,用35%瑞毒霉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防治谷子白粉病。

问:怎样防治黄瓜白粉病?

可用氟环唑。

氟环唑,制剂SC、SE。作用机理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适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本品是三唑类除菌剂,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病害。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

作用特点及用途: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其活性成分氟环唑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有强力亲和性,与已知的除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对香蕉、葱蒜、斤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

本品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

持效期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

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

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氟环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中的病害。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通常为75至125克有效成分/公顷,喷雾处理。剂型:12.5%氟环唑SC,7.5%氟环唑乳油。

氟环唑,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毫克/千克(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毫克/千克(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至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至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毫克/千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至8.4和10至30天。当以有效成分112.5克/公顷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天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毫克/千克,低于我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毫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