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椎实螺,怎样防治水稻田椎实螺?
如何防治水稻田椎实螺?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菌、寄生昆虫等生物防治水稻害虫。对于水稻田椎实螺,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寄生蜂。寄生蜂是一种天敌,能够寄生在水稻田椎实螺体内,阻止其生长发育,从而减少其数量。寄生蜂的使用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成本,同时对环境也没有污染。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水稻害虫。对于水稻田椎实螺,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是利用水稻田椎实螺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深耕、田间灌水、晾晒等措施来控制其数量。例如,深耕可以破坏水稻田椎实螺的生长环境,田间灌水可以淹死水稻田椎实螺,晾晒可以让水稻田椎实螺暴露在阳光下,从而减少其数量。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水稻害虫。对于水稻田椎实螺,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是利用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化学农药。这些化学农药能够杀死水稻田椎实螺,但使用过量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注意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拓展问题:
1.水稻田椎实螺的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
水稻田椎实螺的生命周期通常为20-30天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它们会进行繁殖和生长,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2.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使用化学农药过量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化学农药会污染土壤和水源,破坏生态平衡;长期接触化学农药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导致健康问题。
3.如何选择适合的化学农药来防治水稻田椎实螺?
选择适合的化学农药需要根据水稻田椎实螺的种类、数量、生长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同时,需要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水稻田椎实螺是一种常见的水稻害虫,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为了防治水稻田椎实螺,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需要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水稻田椎实螺的生态学特征及综合防治[J].农业技术经济,2024(07):19-20.
[2]张静,郭振华,杜才成,等.有机磷农药对水稻田椎实螺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植物保护学报,2024,46(06):1145-1150.
问答拓展:一道非常简单初三的科学问题
氯化铜(CUCL2)为蓝色粉状物,能溶于水,其化学性质受有机物的影响较硫酸铜小。用以杀灭椎实螺,预防双穴吸虫病及血居吸虫病等。用量要准确计算,稍过量即能引起鱼类中衡蠢扒毒死亡。第二十二咐昌节氯化铜(Cupricchloride)(二)氯化铜的性质
1.氯化铜CuCl2.2H2O在乾燥空气中会逐渐粉化,随著含水量的微有不同,
而由绿色转变为带有蓝绿色。
2.氯化铜能溶於水或酒精等,在水中生成二价铜离子Cu++,呈蓝色(一价亚铜
离子Cu+呈无色);水溶液对石蕊试纸呈酸性反应。
3.氯化铜遇氢氧化钠生成档正淡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CuCl2+2NaOH→2NaCl+Cu(OH)2↓
注:氯化铜有毒,可用作试剂、氧化剂、木材防腐剂等。
氯化铜在水中的溶解度参阅表6-8。
所以是``
问答拓展:芡实主要有哪些病虫害?如何防治?
(1)叶斑病
属真菌**害,7~9月发病较多,病菌的袍子依靠风、雨水和气流传播。发病初期叶缘有许多圆形病斑,初为暗绿色,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3~4毫米,最大者可达8毫米,极易腐烂穿孔。潮湿天气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相互联合,形成大斑,甚至全叶腐烂,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上除轮作和生育后期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外,还可发病初期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每周1次,共喷2~3次。及时摘除发病较重的病叶,移出销清带毁或深埋,以减少进一步传染。
叶斑病
(2)叶瘤病
属真菌**害,7~8月发病较多。初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后隆起肿大呈瘤状,上有轮纹,直径为4~40厘米,高2~8厘米。当病瘤长到很大时,常使整个叶片都受累下沉,并使芡花也不能出水开花,影响光合作用和花朵受精、结果。防治方法上除轮作、人工摘除病部和控制氮肥外,在发病初期的10~15天内叶面喷雾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加0.2%磷酸答昌芦二氢钾,每5~7天一次,共2~3次。
叶瘤病
主要的虫害有蚜虫和迅没斜绞夜蛾。蚜虫可用10%吡虫啉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斜纹夜蛾可用奥绿1号500~6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问答拓展:问答题简述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方法?
简述水产动基顷洞物病害的预防方法。答:
水生动物**的预防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入手:
(1)改善生态环境。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采用理化方法改善生态环境;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2)增强机体抗病力: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人工免疫;培育抗搏枯病力强的新品种。
(3)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建立检疫制度;彻底清塘;机体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消灭陆生终末寄主及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消灭池中椎实螺乎信等中间寄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