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香葱的病害 怎样治疗香葱的病害呢
1.白粉病
白粉病是香葱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治疗方法如下:
- 及时清除病叶,防止病菌扩散。
- 使用含有三唑酮、异丙环唑等成分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滋生。
2.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茎部出现灰色绒毛状物质,同时还会导致香葱变软、变黑等现象。治疗方法如下:
- 及时清除病叶、病茎,防止病菌扩散。
- 使用含有多菌灵、硫磺等成分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的滋生。
3.病毒病害
病毒病害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化、叶片变小、变形等现象。治疗方法如下:
- 及时清除病叶,防止病毒扩散。
- 使用含有吡虫啉、卡布菌素等成分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防止病毒通过虫媒传播。
-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的传播。
相关拓展:
问:香葱的病虫害主要有哪些呢?该如何采取防治措施呢?
香葱种植过程中,不施用任何农药防治病虫害,需要从种植前和生渣余长过程中分别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首先从土壤和种子在源头上杜绝病菌和虫卵随播植入,做好播前的病虫害防控工作。它和洋葱一样,繁殖主要靠栽植葱头就可以。每个葱头可以分生4——7棵苗。每年夏季老化以后,刨出来编成辫子挂起来晾干,秋初就可以栽植,采用条栽即可,冬季可以露地越冬但是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19~24度之间,当温度在28度以上或者在11度以下的时候,小香葱就生长得非常缓慢,而且进蠢粗入夏季非常高温的时候,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小香葱的根系很浅。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农家肥来防治病虫害还能获得香葱优质高产,比如鸡、羊、猪、粪便、土灶灰都可以取得防治病虫害获得优质高产的作用。通过发酵均匀撒在香葱土垄上面。之后就可以种植香葱了。这样可以减少一些病虫害。第二,可以用家里油枯(油茶籽,榨完油之后,剩下的废料),把它散开用热水拌匀,①选用抗病良种。如档滚一般选用宾川小黄葱、嫣紫葱、永胜小红葱等抗病品种。②合理轮作、间作。为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生产中提倡轮作。香葱种植区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白腐病主要是发生在春末夏初的阶段,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再加上温度在慢慢的提升,所以极易产生菌核病毒,慢慢的侵染香葱的根茎,导致香葱叶面慢慢的变黄并且枯萎,在根部长出一些白色的菌丝体根据田间长势,进行选择性施肥、灌水。壮蘖肥:每亩施尿素10kg+复合肥20kg。膨大肥:在鳞茎膨大期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25kg.收货前30天禁止使用速效氮肥。
问:香葱黄叶干尖怎么办?
香葱生长过程中出现黄叶干尖的现象,一般都是由病虫害引起的,要注意进行区分后进行对症下药,可分为病害干尖和虫害干尖两种情况。
病害干尖注意包括疫病、灰霉病、根腐病等,疫病症状为患部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呈灰白色斑,致叶片从上而下枯萎,田间现一片“干尖”,可用霜疫连窝端均匀喷施加灌根。
灰霉病症镇迅李状为起初在叶上生白色斑点,多由叶尖向下发展,并可向下延伸2~3厘米干枯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均匀喷施;根腐病症状为叶尖发黄,随后萎缩枯死,其根茎部组织变黑、腐烂,可用恶霉灵、甲霜灵等均匀喷施加灌根。
虫害干尖情况的出现,主要是蓟马、斑潜蝇、甜菜夜蛾等虫害造成,一般会在叶片上有明显虫害应季,比如叶片上出现如同蛇形的白色虫道、不规则斑点昌猛等,可根据具体情况施用相应的药物。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生理性干尖,主要原因是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者干旱、药害造成,比如缺镁外部叶尖黄御迟化、药剂浓度过高使叶尖变白、干枯等,所以在日常养护过程中要注意施肥和浇水。
问:葱叶子白怎么治?
1,水分。水分过量造成涝害,根系呼吸窒息,根失去功能作用,产生沤根,干尖,黄叶现象。此种情况那就得及时排涝,降低地下水位,缩短积水的时间。大葱又叫"水葱",说明水对大葱的重要性,如果缺水,就会叶色黄绿,叶子干尖,叶肉薄而***。没办法,你得浇水哈。
2,肥料。大葱后期缺肥,大葱叶片黄枯,出现瘫苗现象。那你就得追肥了,追施三元复合肥。
3,病害。如大葱的霜霉病,会造成叶片出现白点,紫斑病会造成叶尖出现黑色,紫褐色,黄褐色等病斑。你得用药防治一下,可用波尔多液,百菌清,代森锌等。
4,虫害。如蓟马,吸食大葱叶片内的汁液,造成叶子有白点,严重时叶子枯黄变白。葱斑潜蝇,又叫"鬼画符",在叶内啃食叶肉,造成叶子灰白色,叶片枯萎。还有一种叫葱须鳞蛾的害虫,会造成叶子发黄坏死。用药来防治一下吧,主要用甲维盐,苦参碱,氯虫苯甲酰胺等。大葱的干尖白叶,原因重多,一定要好好把握,分清病因,对症治疗,为大葱的高产优质做好服务工作。
问:大蒜什么病害,怎么治疗
大蒜病害的防治应分清病害种类,针对不同病害,选用适当方法。
(1)大蒜叶枯病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蒜叶和蒜薹。发病初期多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渐向叶基发展,并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初呈苍白或灰白色稍凹陷的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浅紫色病斑,病斑常顺着叶缘产生,潮湿时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薹一抽出即可染病,形成与叶部相同的病斑,且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散生许多粒状小黑点(子囊壳)。为害严重时病叶枯死,蒜薹抽不出来。
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病叶较少时及时清除被害叶。②加强管理,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③于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下列杀菌剂:10%世高1000倍液、43%好力克2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8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等。
(2)大蒜叶斑病
危害症状:大蒜叶斑病只为害蒜叶。病叶初呈针尖状黄白色小点,渐发展呈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大形成以长轴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病斑,稍凹陷,中央枯***,边缘红褐色,外围***,并迅速向叶片两端扩展,尤以向叶尖方向扩展的速度最快,致叶尖扭曲枯死,病斑中央深橄榄色,湿度大时呈绒毛状,干燥时呈粉状。
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及时追肥,配方施肥。②清除病残体并及时烧毁。③喷洒500倍70%代森锰锌,58%甲霜灵锰锌1∶6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视病情6~7天1次,连用2~3次。
(3)大蒜锈病
危害症状:该病为害蒜叶和假茎。病部初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成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粉状物。
防治方法:①避免葱蒜混种;②注意防止大水漫灌;③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等药剂。
(4)大蒜菌核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鳞茎上外部叶片发黄,根系不发达,植株生长缓慢,后期整株逐渐枯黄,蒜头腐烂枯死。潮湿时,病部表皮下散生褐色或黑色小菌核。该病的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夏过冬。菌丝和菌核均能随流水、土杂肥和附着在农具、人畜脚上而传播扩散。菌核病在黄淮地区一般3月上旬开始发生,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低温高湿,土质黏重,透水性差,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①实行水旱轮作,避免葱、韭、蒜连作。②不用病残体沤制土杂肥,配方施肥增施大蒜专用肥。③合理密植。④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大蒜专用肥,勿大水漫灌。药剂防治:?播前药剂拌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50克兑水适量拌种200~250千克。晾干后播种。?田间防治。发病初期,每667米2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500倍的药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1000倍的药液50~75千克均匀喷雾,隔7~8天,视病情连用2~3次。
(5)大蒜灰霉病
危害症状:大蒜灰霉病是大蒜生产中后期和蒜薹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为害蒜叶和蒜薹。病斑初呈水渍状,继而变成白色至浅灰褐色斑点,由叶尖向叶基发展。病斑扩大后成梭形或椭圆形,后期病斑愈合成长条形,叶面生稀疏灰至灰褐色绒毛状霉层,枯叶表面可见形状不规则、1~6毫米大小的黑色坚硬菌核。先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继而向上部叶片蔓延直至整株发病,造成叶鞘甚至蒜头腐烂,后干枯成灰白色,易拔起,病部有灰霉及菌核。库藏蒜薹先由薹梢发病,后蔓及薹茎,直至腐烂。
该病主要以菌核潜伏在蒜田土壤中越夏(冬)。在低温高湿下产生孢子,传播侵染大蒜,潜育期4天。冬前和翌春田间有2次发病过程,以春季为主。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科学肥水管理。配方施肥,沟系配套,防涝渍。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粉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雾防治。
(6)大蒜软腐病
危害症状:大蒜软腐病是细菌***害。发病时先从叶缘或中脉开始,并逐渐扩大,后沿叶缘或中脉形成黄白色条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软腐状。一般脚叶先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可致全株枯黄或死亡。重病田挥发出浓烈的大蒜素气味。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②适期播种,沟系配套,注意排涝降渍。③配方施肥、推广应用大蒜专用肥,培育壮苗。④及时防治蓟马和根蛆等地下害虫。⑤化学防治: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2%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500倍液,或1000万单位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均匀喷雾。发病初期及早喷洒可杀得或DT500倍液等。
(7)大蒜花叶病
花叶病是大蒜重要病害之一,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害。大蒜系无性繁殖,带毒株能长期随蒜瓣传至下代导致大蒜种性退化,蒜头变小,产量降低。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沿叶脉出现断续黄条点,后连成黄绿相间长条纹,其后长出的叶片都表现相同的黄条斑驳现象。随病情渐重,新生叶发育受阻,植株矮小,叶片及假茎畸形扭曲,外叶黄化,最后整株枯死。早期感染蒜株多冬前死亡;感病晚的冬前无明显症状,生长接近正常,但翌春气温回升后开始显症。除叶片呈黄绿条斑外,蒜薹瘦弱、短小,蒜头变小,蒜衣破裂***瓣,须根少,不经休眠即发芽出苗,重者蒜瓣僵硬,贮期尤为明显。
大蒜花叶病常由一种或多种病毒复合浸染所致,目前已明确有7类病毒可侵染大蒜。大蒜病毒分布于除气生鳞茎以外的蒜株各部位。播种病瓣,长出的苗和自生苗是大蒜病毒病的中心毒源。田间主要通过桃蚜、葱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蚜虫吸食病株汁液获毒后,病毒素刺激蚜虫翅型分化,经有翅蚜迁飞扩散而迅速传播蔓延。病害发生与蚜虫的关系极为密切。高温、干旱,蚜量大,传毒面广,发病普遍且严重。播种早和土壤干燥、肥料缺乏、杂草丛生等管理差的蒜田,发病早且重。与其他葱属作物连(邻)作的蒜田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①严格选种,有条件的可播种脱毒大蒜;②避免大蒜与韭、葱等葱属植物邻作或连作;③治蚜控病;④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500倍液。
(8)大蒜线虫病
大蒜线虫有大蒜根腐线虫和马铃薯茎线虫两种,分布广泛,寄主达百余种植物。
危害症状:大蒜根腐线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蒜株的根茎部位,典型症状是植株无根须。受害后蒜株矮小黄化,新生叶不能开展,蒜叶细长、卷曲折叠;假茎和蒜薹肿胀粗短,畸形、弯曲;根部初呈暗褐色斑,随后茎盘朽烂,根须脱落,植株死亡,缺苗断垅。大蒜根腐线虫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在寄主或土中越冬。在病组织中繁殖,喜酸性砂质壤土,土粒小、水分多的土壤有助于其活动,并借助于土壤内水分的微循环和地表径流来完成土内转移和田间扩散蔓延。
马铃薯茎线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蒜株,典型症状是从根际向茎上开始软化变质逐渐腐烂、黄化枯死。被害蒜株近根部组织呈稍凹陷的灰褐至黄褐色病斑,蒜瓣肉呈海绵状或蜂巢状的不同变质,瓣内幼芽多呈腐烂状,若用其播种,多不能萌芽或出芽后不久逐渐枯死而大量缺苗。蒜株常从根际向茎上开始软化变质、腐烂,植株不断黄化枯死,形成缺苗断垄。马铃薯茎线虫一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在寄主或土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在蒜肉内繁殖危害。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并销毁残根腐叶;建立无病繁殖田,实现统一良繁和供种。②合理轮作换茬。因连作使该线虫逐年累积,病害不断加重。实践证明,实行3年以上的水旱轮作,防效较好。③温汤浸种。先将蒜种在温水中浸泡2~3小时,使其成虫开始活动,后再用50℃的热水浸泡10~20分钟,上下翻动2~3次,杀虫效果好。④发现病株后,要连土挖出并集中销毁病株,撒石灰深埋。药剂防治:?蒜种处理。播前先用温水浸泡蒜种2小时,后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浸种24小时。?发病初期每667米2用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穴施灌根,渗后盖土即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