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认为小麦叶锈病是目前我国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该病害,必须建立科学的测报调查规范。
建立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的必要性
小麦叶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它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和锈色孢子层,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小麦叶锈病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建立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的内容
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
1.测报调查的时间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有关,测报调查应在小麦生长期的关键时期进行,如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等。
2.测报调查的方法
测报调查的方法应包括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田间观察主要是通过目测小麦叶片的形态、颜色和病斑分布情况等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样品检测来确认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
3.测报调查的标准
测报调查的标准应该明确,包括小麦叶锈病的发病率、病叶面积、病损程度等指标。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评级标准,方便对病情进行分类和统计。
4.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测报调查的数据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形成完整的数据报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小麦叶锈病的发生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的拓展问题
1.如何防止小麦叶锈病的发生?
防止小麦叶锈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田间管理,如适时疏苗、松土、施肥等。要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加强小麦品种改良,选育抗病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化学防治是通过喷洒杀菌剂来杀灭病原菌,防止病害扩散。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3.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何关系?
小麦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4.小麦叶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叶锈病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30%以上。
5.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主要是小麦叶锈菌(Pucciniareconditaf.sp.tritici)。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该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小麦条锈病是长期影响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严重生物灾害,病害一般流行年份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可达60%以上,甚至使小麦几乎没有收成。根据菌源数量、天气条件及品种布局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2024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约3000万亩。其中,川西北、陇南、陕南、豫南、新疆大部、宁夏晚熟麦区等地将中等或偏重流行。近期在四川绵阳、湖北十堰、陕西汉中等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已出现较大的中心病团。由于条锈病流行性和传染性极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害繁殖扩散速度非常快。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条锈病将陆续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病害防控列入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措施,加强病情监测,采取进行分区防治策略,选用高效药剂品种,及时防治病害流行,确保小麦丰收。(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陕西旱地可选用M8003、长武131;旱肥地可选用陕229、陕861;水地可选用陕927、陕160、西农88—1、水偃107、植;甘肃可选用天选40、天882、绵阳15、绵阳19、绵阳20;川育9号、川育10号;河北可选用冀麦19号、冀麦26号、冀麦5418、丰抗13号、京优626等;河南可选用豫麦17、郑8329、徐州21、郑891;长江下游可选用扬麦4号、5号。此外中国又育出了一大批抗条锈病新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京冬8号,京核3号(931),京411,冬麦1号,北农白,百农64,郑州8915、941,周麦9号一矮优688系,新宝丰;豫麦35、39,川麦24、25;绵阳25、26,川农麦1号,蜀万41号;冀审石4185,冀麦38、40、41、6021新系(9306);皖麦26、27、28号,早麦5号,滇麦18号、19号、20号,渭麦8号,秦麦12号,西农1376号。春小麦有垦九5号,临麦29、30号,陇春15号,宁春24号,陇春9号,陇春8139,定丰3号,京红8号,科春14,青春26号、533号等。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利用抗病品种群体抗性多样化或异质性来控制锈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和优势小种形成。避免品种单一化,但也不能过多,并注意定期轮换,防止抗性丧失。选用高效药剂品种:
大力推广以三唑类、烯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大田喷药防治,每亩用15%三唑酮粉剂80-100克,或亩用25%烯唑醇粉剂30-40克,或12.5%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2)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清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3)药剂防治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加强病情监测: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按照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密切监测发生情况,认真做好病害的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消长动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及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通报病害发生情况,为病害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采取分区防治策略:
重点要抓好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陕南、重庆、贵州、云南等冬季繁殖区的早期药剂防治,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提供麦田统防统治,以控制病害的区域扩散蔓延。黄淮海等春季流行区,要加强病情监测,实行达标(病叶率达到5%)时进行喷药防治。陇东南、川西北、宁南、海东等越夏易变区(秋季菌源基地),要采取抗锈良种和药剂拌种,结合停麦改种和适期晚种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问:小麦长到什么样才能收割,怎样判断小麦的成熟!————急用!!!!!
当全田的小麦呈现金***,旗叶枯黄,籽粒用指甲掐像腊状一样,俗称腊熟末期就可以收获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