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条锈病能治好吗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833 次
小麦条锈病能治好吗

小麦条锈病能治好吗?——专家解答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其症状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橙***小斑点,随后逐渐变成条状或半环状锈斑,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小麦条锈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难以彻底治愈。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条锈病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的首要措施。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个抗病品种供农民选择。

2.种植适宜时间:适当调整小麦的播种期,避开病菌孳生期,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3.施用化学农药:小麦条锈病可通过喷洒药剂进行控制。但要注意,使用农药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原则,避免药害。

二、小麦条锈病治疗的难点

小麦条锈病的治疗难点在于:一旦发生病害,病菌已经在小麦体内繁殖,很难完全清除。病害的控制重点在于预防和减少发病,而非彻底治愈。

三、小麦条锈病的影响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会导致小麦叶片减少光合作用,减少养分吸收,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小麦死亡。

四、小麦条锈病的病原体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体是条锈菌,属于真菌门。其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在高湿、高温的气候下易发生。

五、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通过科学施药、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由于病菌的存在,难以完全消除病害。

六、小麦条锈病的预防措施

1.种植适宜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避免种植易感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病枝,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减少病菌繁殖。

3.合理施肥:适量施肥,保证小麦生长发育,增强其抗病能力。

七、小麦条锈病的治疗方法

小麦条锈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喷洒药剂进行控制。但需要注意,使用农药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原则,避免药害。

八、小麦条锈病的病理机制

小麦条锈病的病理机制是:病菌侵入寄主细胞后,通过释放酶类、毒素等物质破坏寄主细胞,导致小麦叶片出现条锈状病斑。

拓展问题:

1.小麦条锈病对农民的影响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农民的经济收益受到影响。

2.小麦条锈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等。

3.使用化学农药对小麦条锈病有哪些影响?

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但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药害。

4.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何关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高湿、高温的气候条件有关。

5.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有哪些特点?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是条锈菌,属于真菌门。其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怎么治疗?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小麦条锈病一旦发生,蔓延很快,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快速扩散,影响防治效果。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等。可亩用有效成分烯唑醇8克,或三唑酮10克,或丙环唑10克,或腈菌唑4克、或醚菌酯9克,或氟环唑7.5克喷雾防治。重病田块在首次喷药7-10天再防一次。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引起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这种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条锈病在我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在西北、西南、黄淮等地的冬麦区流行危害,以及西北春麦区发生严重,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减少菌源为主,适期用药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小麦田使用农药的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问:小麦条锈病怎么治疗

防治上应严把“越夏菌源控制”、“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应急防治”这三道防线,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具体防治上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品种布局。  
(2)农业防治。一是适当晚插,避免过早播种,减少秋苗侵染机率。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补钾,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小麦抗病力。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3)药剂防治。一是秋播前实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克 拌麦种15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80克 拌麦种50千克),拌种力求均匀,拌过药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二是小麦出苗后开展系统监测(出苗后一个月左右即12月中、下旬),对初见病叶或发病中心田块及时进行挑治或全田防治。三是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克 
,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用药一次。也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问:小麦条锈病防治宣传标语?

是广泛宣传。通过粘贴标语、悬挂条幅、走村入户等形式,将印制有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方法的宣传单发放到群众手中,广泛宣传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危害、防治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将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从而提高了群众的防治意识。

问: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怎样的病害?


全世界凡有小麦种植的地方,几乎都有一种或几种锈病的发生。在我国,小麦条锈病[Wheatstriperust(yellowrust)]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和黄淮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内蒙古、西北春麦区;小麦叶锈病过去以西南麦区发生普遍,近年来华北、西北和东北各麦区渐趋严重。在我国,条锈病的发生比叶锈及秆锈病更为普遍,对生产的威胁也最大。在华北、黄淮平原、西北和西南等地经常发生危害。

小麦锈病在我国常造成大面积流行,特别是条锈病曾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小麦锈病大流行年份,感病品种一般减产30%左右,中度流行年份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减产高达50%~6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锈菌对小麦植株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病菌可大量掠夺植株体内的养分和水分,干扰和破坏植株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呼吸作用增加,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被破坏,光合效率下降。同时,由于表皮组织受到破坏,使其蒸腾量增加,失水严重,最终造成籽粒瘪瘦、千粒重和产量降低,品质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