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番茄灰霉病 botrytiscinerea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023 次
番茄灰霉病 botrytiscinerea

番茄灰霉病——影响番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番茄灰霉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番茄灰霉病由灰霉菌(Botrytiscinerea)引起,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病害,能够侵染番茄的各个部位,包括叶片、茎、花、果实等。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会导致果实腐烂、变软、变色,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市场价值。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对于保障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机理

灰霉菌是一种寄生性真菌,通常通过侵入植物组织来感染宿主。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象条件、土壤环境、番茄品种等。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灰霉菌繁殖迅速,从而导致番茄灰霉病的大面积发生。番茄生长期间如果受到机械伤害或其他病害的侵袭,也会增加番茄灰霉病的感染率。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地防治番茄灰霉病,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番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地减少番茄灰霉病的发生。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多种抗病番茄品种,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2.加强管理

在番茄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落叶、病叶等垃圾,保持通风透气,能够有效地减少番茄灰霉病的发生。

3.喷洒农药

在番茄生长期间,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目的。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针对灰霉菌的化学农药,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农药。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判断番茄是否感染了灰霉病?

答:番茄灰霉病的感染在初期往往不易被发现,但随着病害的加重,番茄表面会出现灰色绒毛状的菌丝,最终导致果实腐烂、变软、变色。农民可以通过观察番茄表面是否有灰色绒毛状的菌丝,或者观察番茄表面是否有腐烂、变软、变色等症状来判断番茄是否感染了灰霉病。

问题二:如何选择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化学农药?

答:选择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化学农药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具有杀菌和消毒作用的农药;

2.选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农药;

3.根据不同的生长期选择不同的农药。

问题三:如何避免番茄灰霉病的复发?

答:为了避免番茄灰霉病的复发,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清除田间垃圾,保持通风透气;

2.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措施,避免连作;

3.定期喷洒杀菌剂,预防病害的发生。

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农药——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能够有效地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包括番茄灰霉病。多菌灵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丝的发育和孢子的萌发,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多菌灵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使用方便,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重要农药之一。

参考文献:

1.《植物病理学》汤庚国、董存瑞、朱启华著

2.《农业科学》

3.《中国植保手册》

问答拓展:请专业人士回答黄瓜灰霉病的病原菌与番茄灰霉病的病菌是同一种病原菌么?

黄瓜灰霉病与番茄灰霉病的病原菌都为:Botrytiscinerea(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真菌)。
黄瓜灰霉病是以病菌的菌丝或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何上存活4-5个月。越冬的分生孢子、菌丝、菌核成为次年的侵染源。病菌靠气流、水溅及家事操作等传隐嫌前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
番茄灰霉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寒冷地区)或菌丝体及分孢梗(温暖地区)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条件适宜时,灶清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依靠气流传播,者正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

问答拓展: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番茄灰霉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番茄毁吵常见病,发生在所有蔬菜产区。气温低、连续多雨的年份危害严重。病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大量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引起灰葡萄孢的病原体是灰葡萄孢,一种属于半翅目亚科的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在患病植物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并可通过番茄伤口、花粉、茎基部和花瓣侵入。除了危害番茄,还能危害茄子、辣椒、黄瓜、葫芦等20多种作物。茎、叶、花、果都可以伤害,但主要伤害果实,尤其是青果。茎大多发生在分枝或基部,感染时在水中开始是一个小斑点,然后扩展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或不规则的浅褐色斑点。

叶部病害多从叶尖开始,沿枝条向内呈V形扩展。最初被水淹,蔓延后呈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环交替。病组织和健康组织分界明显,表面长出少量灰白色的霉层,叶片死亡。幼果感染严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大部分先感染后转移到果实上。果实感染后,膨胀至果实或茎秆,使果皮灰白色,带有厚厚的灰绿色霉菌层,在水中腐烂。在严重的情况下,水果脱水后会脱落并变得僵硬。灰葡萄孢在底部被肥料破坏后,可以从伤口和叶片边缘侵入,从残留的花瓣和未出鞘的柱头侵入。散布在叶子上的携带细菌的花粉也会导致***。茎伤或茎上附着的病叶容易感染。

春季气候低温多雨,温室内湿度大,光照弱,加之病原菌基数高,栽培不当,通过蘸花传播病害,特别是早熟高产品种花期长,受灰霉病菌侵染的机会增加,病害严重。对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应首先选择抗病品种,严格控制育苗,根据品种的具体情况和形态特征合理密植,清洁农村,减少原发传染源,降低温室内湿度,变温通风,蘸花一周后去除幼龄番茄残留花瓣和柱头。化学防治应把握苗期、初花期和果实膨大期。种植前,在番茄苗床上喷洒30g/亩40%嘧霉胺悬浮剂,选择无病苗移栽。

灰霉漏余做病菌能危害茎、叶、花和果实,但主要危害果实,尤其是青果。当茎杆被感染后,开始出现水浸斑,然后膨胀成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状,呈淡褐返衡色。湿度高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变层。在严重的情况下,致病部分上方的茎和叶会死亡并导致枯萎。叶部病害多从叶尖开始,沿枝条向内呈V形扩展。开始被水淹,膨胀后呈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环交替。病变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有少量灰白色霉变层。果实受侵染时,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先被侵染,然后蔓延到果实或果梗上,造成灰皮,灰霉层厚,水腐。如果宿主生长微弱,很容易诱发这种***。

问答拓展: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特点(西红柿灰霉病防治方法)

番茄灰霉病并不容易发生,因为番茄灰霉病是一种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番茄在喷花开始到转色前都是灰霉病的高发时期。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可以有效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如果是设施栽培,可通过滴灌、覆盖地膜和勤通风等措施来降低湿度,在喷花期开始至转色前,要注重灰霉病的预防工作。
对于这个季节来说,番茄灰霉病并不容易发生,因为番茄灰霉病是一种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
一般在番茄露地和设施栽培中都比较常见,而且是比较难防治的真菌***害。下面就番茄灰霉病的流行规律及症状表现、防治方法做详细介绍。
番茄灰霉病的流行规律
任何病害的流行都的有病原菌的存在,而最适宜灰霉病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0℃~25℃左右。当湿度持续在90%以上时进入病害高发期。
番茄在喷花开始到转色前都是灰霉病的高发时期。对于露地栽培而言,常常发生在春季。
对设施栽培而言,常常发生在冬季,尤其是连阴天弱光冷凉、忽冷忽热的情况下容易流行。
番茄灰霉病的传播途径
番茄灰霉病在花期最易感染,主要借助气流、灌溉水及不当农事操作传播,最易感染的部位是伤口和衰老的器官。
当遇到连阴雨或者寒流大风天气特别容易传播。另外,如果是棚室栽培,防风不及时、栽培密度过大、幼苗徒长、移栽的时候如果伤害到根系、叶片都会加重病情的流行。
番茄灰霉病的表现症状
灰霉病主要侵染番茄的幼苗或成株的叶片和果实。
①番茄叶片染病
最先从叶片的叶尖开始侵染,并沿着叶脉间呈“V”字形向内扩散。它的发病部位呈灰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发病和健康部位交界明显。
②番茄果实染病
果实主要侵染青果,最先被侵染的是残留在青宽笑果上的柱头或花瓣。然后想果实内扩散,导致番茄果实呈现灰白色,并形成一层厚厚的灰色霉层,果实呈现水腐状。
③番茄幼苗染病:
幼苗染病后病苗要比正常的番茄苗颜色浅,叶片和叶柄慎闷含发病时呈现灰白色水渍状,组织出现软化并腐烂。当湿度较大时,表面生有灰色霉层。
幼茎染病后多在叶柄的基部出现不规则水渍斑,很快就会变软腐烂、隘缩或者折倒,最后病苗枯萎并死亡。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发现番茄受到灰霉病侵染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将已经发病的叶片、病果摘除,并带出园间进行深埋或者烧毁,然后根据发病症状进行喷药防治。
①灰霉罩信病的预防
可喷施16%已唑·腐霉利(腐霉利14%+己唑醇2%悬浮剂)30毫升一桶水(30升),在喷花至转色前预防,10~12天一次。
②发病初期的防治
可喷施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8克+枯草芽孢杆菌30克一桶水治病。
③发病较重的防治
如果已经出现霉层,先用强氧化剂如三氯异氰尿酸叶面喷施,先杀灭灰霉的霉层和菌核的菌丝体,叶面喷施后间隔一天,在拿着前面发病初期的防治方案喷施一遍,这样灰霉病就能很好的得到控制。
【总结】
灰霉病是典型的地温高湿病害,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可以有效降低灰霉病的发生。
如果是设施栽培,可通过滴灌、覆盖地膜和勤通风等措施来降低湿度,在喷花期开始至转色前,要注重灰霉病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