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生活习性 熊猫的生活刁姓
熊猫是一种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动物。成年熊猫每天需要摄入30-60公斤的竹子,约占其体重的40%。而且它们只吃竹子的嫩芽、嫩叶和嫩笋,对于老芦笋和老竹子都不感兴趣。熊猫还会吃一些水果、蔬菜、草本植物和小型哺乳动物。
熊猫的活动方式熊猫是一种昼夜活动都很频繁的动物,它们一般早晨和傍晚活动较多,中午和晚上则多休息。熊猫喜欢在树上、草丛中、岩石上或地洞中休息,它们会选择一个温暖、干燥、隐蔽的地方进行休息。
熊猫的繁殖生育熊猫的繁殖生育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雄性熊猫5-7岁达到性成熟期,而雌性则要到4-6岁,它们的**期一般在2月至5月之间。熊猫的孕期一般为95-160天,平均为135天。熊猫一胎只生一只幼崽,幼崽出生时体重仅为90-130克。幼崽出生后,母熊猫会把它留在自己身边抚养,一般在1-2岁时幼崽就可以独立生活。
熊猫的栖息地熊猫是一种栖息在竹林中的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国中部的山区。熊猫所居住的地区一般海拔在1000-4000米之间,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有**的竹林和针叶林。
熊猫的保护现状熊猫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认的濒危物种,目前全球仅有约2000只野生熊猫。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控制了开发和采伐等活动,同时还对熊猫进行了人工繁育和放归等措施。
相关百科知识竹子: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它们的茎干中空,轻盈坚韧,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工艺品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一个全球性的自然保护组织,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环境。
参考资料:1.《大熊猫》(百度文库)
2.《大熊猫:保育与研究》(豆瓣读书)
相关拓展:
熊猫的生活释义:
这是一部以熊猫为主角联系中日两国的纪录片。毛茸茸胖鼓鼓的熊猫似乎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除了大嚼竹子、滚来滚去,就是呼呼大睡。熊猫是度过了严酷的冰川期、延续了八百万年的物种。这部追拍了熊猫一年多的纪录片将展现出鲜为人知的熊猫的生活。
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如下:1、食性:大熊猫是靠吃竹子生存的。它判让本是吃肉动物,也有食肉动举纤物的能力,由于生存环境中缺乏肉食,所以,长期进化后,大熊猫也能吃点肉,但大部分是靠竹子维持生命的。
2、环境:大熊猫是一种喜湿性动物,栖身于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气候温凉潮湿,湿度常在80%以上,生活地带在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
3、行为:大熊猫每天时间一半进食,一半睡觉。
4、繁殖:大熊猫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生育。雌性大熊猫每年**一次,每次只有2~3天,**期通常在每年3~5月份。妊娠期是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
5、抚育:大熊猫的新生儿出生初期发育相当不成熟,体重仅是母体重量的0.1%,幼仔体重很轻,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雌性大熊猫通常要用18个正冲仿月,甚至长达两年时间养育孩子。
6,性情;大熊猫的性情温顺,样貌憨态可爱。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也总用回避的方式。
问:大熊猫生活习性是什么?
大熊猫生活习性如下:
大熊猫是杂食性,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中国的四川地区,大熊猫每天要花14个小时进食,吃掉12.5千克的竹叶和竹干,但只能消化其中的17%;它们的大便也尽是些未消化的竹子。
大熊猫皮悔外逗誉形特点:
大熊猫憨态可掬,拥有一双半圆形的小耳朵,黑黑小小的眼睛,和熊一样的嘴巴和鼻子。熊猫又圆又胖,慢慢地爬行。熊猫的头上有白头发,两山握段只黑色的小耳朵,实际上是非常小的眼睛,但是它的眼睛被一圈黑头发包围着,这使得熊猫看起来非常可爱。它全身都是白色的皮毛,但有四只爪子是白色的。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在树林中和雪地上,不易被天敌察觉。相对锋利的爪子和发达的后腿帮助熊猫快速爬上大树。
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是怎样的?今晚就要急急急不要别的就要他平时的生活习性简要一点谢谢拉~~
熊猫喜温怕热,喜欢独自生活,除了**期会和伴侣生活1个多月外,都是单独行动。不冬眠,喜爱吃竹子,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吃竹子。还要什么?
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生活习性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码胡差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
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饮食习惯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编辑于2024-06-11
查看全部83个回答
猫粮-京东宠物生活,萌宠专用,健康成长!
关注熊猫的都在看
猫粮,「京东宠物生活」好物低价,萌宠专用,成就优秀宠物,你做槐的宠物,京东呵护!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广告
幼猫吃什么猫粮好伟嘉猫粮,享誉世界的国际品牌,值得信赖
根据文中提到的大熊猫为您推荐
幼猫吃什么猫粮好猫粮哪家好?伟嘉猫粮,营养美味,明眸更亮毛。适应猫咪喜好及行为变化,让它们更闪耀夺人,惹人喜爱。
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广告
相关迟皮问题全部
广告家里有一只老鼠
消灭家中的虫害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好的药剂要搭配好的操作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也无法解决问题。有的时候买来了药,用在哪里、用多少、会不会产生安全问题,经常让人会吃不准,这个过程花时间、精力、也会降低您的生活质量。专业的除虫服务工程师有丰富的虫害知识和实操经验,服务效果和个人DIY相比效果更好更持久也省心省力。但我国专业消杀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消杀公司鱼龙混杂,价格也层次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也应审慎。拜耳虫虫拜拜由世界842强拜耳生命科技公司倾力打造,旨在为广大家庭用户提供安全无忧的虫害控制服务,目前已登陆深圳。我…
-11-25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
下面介绍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惯、特点等一些资料:外貌:大熊猫的体型较大,外形似熊,头较圆像猫,因而得名。大熊猫体长1.2~1.5米,体重50~80千克,体毛以白色为主,但四肢与肩胛部有连片的黑色毛区,眼区有形似眼镜的黑斑,耳、鼻端和尾端也皆为黑色。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熊猫的生活习性是:大熊猫是一种喜湿性的动物。它们一般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20°以下的缓坡地区活动。因为这些地方的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性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大熊猫虽肥胖却是爬树的能手。大熊猫属食肉类,但是它却喜欢素食,偶尔也会吃动物,但主要食物为少数几种细小的箭竹类的笋和较青嫩的茎、叶。大熊猫是中国特产。除**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大熊猫的性成熟期是6.5-7.5岁,多于4月**。一般于当年9月初在古树洞巢内产仔,每胎多产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随母体一岁半后才离开母体。
7浏览-05-31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谢谢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9浏览-05-31
熊猫的生活习性(饮食或性格)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因而采取大量进食、快速排出的方式,来获得足够能量以满足其需求。熊猫是属于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雌性大熊猫每年**一次,每次只有短暂的2-3天,**时期通常在在每年的3-5月。成年雌雄大熊猫相互间主要通过气味嗅觉(通过留下气味标记和嗅闻标记)的通讯方式逐渐**在一个地方并相互了解、相互吸引,到****时相互间通过连续不断的咩叫和鸟叫声以及待配姿势等听觉、视觉通讯方式表达爱意并达成配对**
41浏览-05-18
大熊猫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最喜欢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桔竹,因为这两种竹子比较嫩、比较脆,营养丰富,口感好。一般大熊猫食用的竹子有:四季竹、斑竹、紫竹、弓竹、桃丝竹、孝顺竹、湘妃竹、凤尾竹、金镶碧竹、龙公竹、桂竹、蕲竹、方竹、猫竹、双竹、柯亭竹、丛竹等等。据科学家观察,野生大熊猫在高山区,什么竹子都吃。目前没有发现大熊猫有不吃的竹子。它一般喜欢吃竹子的嫩茎、细枝、竹笋,有时也吃竹叶。一般高大的楠竹,生长时间长的老竹不吃。人工饲养,主食大部分用冷箭竹和华桔竹以及其它竹笋,另外为了弥补营养,加喂胡萝卜、白萝卜、苹果、红薯、土豆、梨子、香蕉、黄瓜、冬瓜、嫩玉米、牛**等等。野生大熊猫主要以竹子的嫩脆部分为食,在食物缺乏时,可以取食适合它吃的食物。扩展资料:大熊猫生活习性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38浏览-08-19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吃什么怎样吃怎样睡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8]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8]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8]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象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象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8]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8]气味标记对大熊猫种群来说,可以看见的信号对它们来是毫无意义的:它们的圆脸缺乏表情,尾巴很短,没有冠部或棕毛来展开,耳朵可以竖起放下但也不够灵活。这都是因为熊猫常年生活在高山上茂密的薄雾弥漫的竹林里面、看不见彼此而造成的。[9]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当它们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大熊猫依靠它们丰富的“语言”来表达从多情到生气的情绪。[9]沉默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当大熊猫在玩,或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没有**或好斗的想法的时候,它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9]用气味来标记领土是它们在竹林里保持和平的秘诀。大熊猫将**周腺体的分泌物涂在柱子,树桩,墙上,地上以及它们经常经过的地方。这些气味标记能让它们互相回避或聚到一起。在非**季节的时候,一闻到陌生熊猫的气味它们就会走开。**季节的时候,一只雌性大熊猫的气味可能就表示她已经做好**的准备,并且希望吸引雄性前来。[9]大熊猫有好几种做标记的方式。它们经常用**液,或**液和**周腺分泌物的混合来做标记。当它们做标记的时候,它们会晃动头部,嘴巴半张。做了标记以后,它们会在做标记的地方剥掉树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熊猫的注意。[9]食性食物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第一对前臼齿极小,常见有一侧或双侧缺失的现象,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咀嚼面特宽大,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小,齿尖并不明显,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10]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即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但它却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没有食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纤维素发酵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或纤毛虫。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唯一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10]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但吃进的量极少。它也并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害鼠,名叫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象当地的一句俗话中所说的:“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10]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10]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生大熊猫还偶食一些动物**或其它植物。[11]圈养大熊猫主要以某一种或几种低山平坝竹为主食,辅食是以谷物类为主所调制的精饲料。竹类是大熊猫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关键所在。随着大熊猫饲养技术的提高,逐渐认识到为大熊猫提供喜食的高山或亚高山竹类对于其身体健康和正常繁育的重要作用;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圈养条件下,也能人工为大熊猫提供大量高山或亚高山的喜食竹类。[11]大熊猫的食物并不是单一的箭竹,其实大熊猫喜欢吃的竹子种类比较多,箭竹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种类。这些竹子长期生长在亚高山暗针叶林、山地暗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及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林冠下,分布海拔从700-3500米不等。不同山系的大熊猫主食竹类不同。大熊猫的食谱随山系和季节而有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采食不同种类的竹子或同种竹子的不同部位。春夏季最爱吃不同种类的竹笋,秋季多以竹叶为主食,冬季以竹秆为主食。[11]野外大熊猫常见的食用竹种类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华桔竹等。圈养大熊猫常用的食用竹种类有巴山木竹、刺竹、白夹竹、箬叶竹、淡竹、苦竹、阔叶箬竹、毛竹又名孟宗竹、冷箭竹、拐棍竹、矢竹、三月竹笋、方竹笋等。圈养大熊猫除了主要采食竹类外,还可获得少量的精饲料、水果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这主要是因为圈养条件下大熊猫不能完全自由采食,存在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人工进行添加和补充。精饲料主要原料包括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这些原料清洗后,按照一定配比,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作成为大熊猫的食物。大熊猫的所有食物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在使用前都需要经过安全及营养检测。只有符合要求的食物才能被最终提**大熊猫。[11]进食方法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进食。大熊猫的消化道保留了祖先的特性,与肉食类动物相似,如相对较短的消化道、锋利的犬齿、单室胃,没有盲肠以及相对锋利的爪和较发达的肉垫。在慢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以高纤维竹为主食,并演化一些适应以竹为生的结构特点,如咬肌、齿冠齿突发达,前爪除有五趾外还演变出一伪拇指组成对握结构以便于握竹。[12]大熊猫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手脚并用地收集、准备食物和进食。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在什么地方——坐着、平躺、侧倚——它们只是不停的剥竹竿,吃竹叶。大熊猫食物的99%都是竹子,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些野花,藤蔓,野草,蜂蜜,甚至是一些肉。[12]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大约25×20米的浅坑舔饮。大熊猫以竹类为主要食物,而竹类却难以消化、吸收。由此,使大熊猫的能量摄入受到极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尽量多地摄入能量,尽量少地消耗能量。[4]随着气候和食物分布的变化,大熊猫有垂直迁移习性,夏季上移高山、撵笋觅食,秋冬高山积雪则下移到中低山地区。[12]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因而采取大量进食、快速排出的方式,来获得足够能量以满足其需求。根据不同季节大熊猫采食竹子部位的不同,其每天的采食量大致如下:竹笋23-40千克;竹叶10-18千克;竹秆17千克。大熊猫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这表现在它们优良的采食策略上。它们不但选择区域内营养价值最好的竹子种类,而且还优先选择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采食的顺序为竹笋,嫩竹,竹秆。
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仅在春暖花开时节,为了爱,它们才各自打破鸿沟,相互追逐,热恋成婚。
接下来就详细为小伙伴们盘点一下关于大熊猫的一些生活习性。
1、善于爬树
熊猫善于爬树,以便逃避敌害、沐浴阳光、嬉戏玩耍、求偶婚配。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幼年大熊猫爬树多为玩耍。
2、嗜好饮水
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也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饮水。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地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3、喜欢独居
4、熊猫的消化功能
熊猫的肠子很短,也没有供发酵纤维素的共生细菌。熊猫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而且食物通过消化道很快,它们的利用率也有30%。这就使得熊猫每天进食时间长达10个小时以上。
5、食性单一
大熊猫食性单一,以吃箭竹为主。竹子的特点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各部分的营养成分大体一致,它们吃竹子的心和竹笋,有时也吃竹叶。偶尔抓到一只竹鼠,它也会显出祖先食肉的本能,大吃一顿。
6、繁衍特性
大熊猫的雄兽和雌兽平常都是过着独居的生活,大熊猫性情孤僻,到了繁殖季节,才“**同居”,随后又各奔东西。雌性熊猫怀孕约5个月,即可产仔,刚生下的幼仔非常小,体重仅有150克左右。
7、行为特点
(1)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2)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3)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
同样,熊猫也是我们的国宝,当他们感受到威胁会立刻窜入难以进入的乱石或树间,当感到威胁没有那么强大时,会用后脚直立做出防卫动作以利用锐利的前爪来攻击敌人。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