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线茄品种-江丰1号

2024-07-1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928 次
线茄品种-江丰1号

线茄品种-江丰1号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番茄品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它的主要特点是早熟、抗病性强、果实颜色鲜艳、口感好、品质优良。如果你是南方的农民,而且想要提高自己的番茄收成,那么江丰1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优点一:早熟

江丰1号的生长期较短,从移栽到成熟只需要60-65天,这比其他品种要快一些。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更多的番茄,增加收成。

优点二:抗病性强

江丰1号具有很强的抗病性,特别是对病毒性黄化曲叶病、青枯病、疫病、炭疽病等病害具有抗性。这意味着你可以更少地使用农药,减少成本,同时也更加环保。

优点三:果实颜色鲜艳、口感好、品质优良

江丰1号的果实呈现红色,颜色鲜艳,口感好,品质优良。如果你是卖给超市或者餐厅的供应商,那么江丰1号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好的价格。

除了以上的优点,江丰1号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它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所以在种植时需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灌溉和施肥。同时,它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建议在肥沃的土壤里种植,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

问题一:江丰1号的最佳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

江丰1号适合在春季和秋季种植,最佳的种植时间是每年的3月和9月。这个时候天气适宜,温度适中,可以促进江丰1号的生长。

问题二:江丰1号需要使用哪些农药?

虽然江丰1号具有很强的抗病性,但是在种植过程中还是需要使用一些农药来预防病害。建议使用环保型农药,如生物农药、有机农药等,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问题三:江丰1号的收成如何计算?

江丰1号的收成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量等因素。一般来说,每亩种植2000-3000株,可以获得6000-斤的收成。

线茄品种-江丰1号的种植,不仅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果你是南方的农民,可以考虑种植江丰1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番茄品种-江丰1号的选育与应用》
  • 《江丰1号番茄栽培技术》
百科知识:
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林木、草地、畜禽水产及其产品上的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有害生物的杀灭剂、防治剂和调节剂等。

问答拓展: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的生物学特征和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方法是什么?

一,特征特性:

1.生物学特征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属鲇形目、鮰科、鮰亚科、斑点鮰属。学名为IctaluresPunctatus,俗名美洲鲶、沟鲶。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是以斑点叉尾鮰2024密西西比选育系为母本,2024阿肯色选育系为父本,杂交培育获得的杂交新品种。

2.生理生态特性

体型粗而较长,背鳍起点处隆起,后背部斜平,腹部平直稍浑圆。头部较小,吻唇稍尖,亚端位。体表无鳞,侧线孔较明显。上下颌均有锐利向内稍弯的齿。脂鳍肥厚,末端游离。尾鳍分叉较深。触须4对,其中颌须1对,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背部灰褐肆敏者色,腹部乳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

二,适宜养殖的条件要裂薯求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可在全国范围内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进行池塘、网箱养殖,不宜投放于自然水域。养殖池塘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生长适宜水温15~34℃。水体的溶氧在4.5毫克/升以上,pH值6.8~8.5,透明度为35~45厘米。

三,品种优良特点

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生长快,群体规格整齐,生长速度比双亲平均水平快22.1%、比普通斑点叉尾鮰快25.3%。

四,病害预防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实行综合防治。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消毒、工具消毒等一般性拿轮工作外,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用药物预防,进行综合防治。每15天全池泼洒1次15~25毫克/升生石灰水杀菌消毒,调节pH值。

问答拓展:茄子分为几种,哪种茄子比较好吃?

茄子、茄科,茄属植物。茄子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果的形状有长或圆,颜色有白、红、紫等。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24年通过省级审(认)定的茄子品种超过50个,如湘茄一号、渝早茄1号、紫荣2号、闽茄一号、引茄1号、鄂茄一号、新茄3号、蓉杂茄一号、蒙茄3号、丰研2号、辽茄1号、吉茄二号、并杂圆茄1号、黔茄3号、鄂茄2号等。
在《中国蔬菜品种志》中的茄子种质资源有220份。目前种植的品种有:墨茄、竹丝茄、歼虚快圆、大苠、二苠、西安绿茄、洛阳青茄、油罐茄、黑又亮、三月茄、安阳大红等。
植物学将茄子分为三个变种:
⒈圆茄。植株高大、果实大,圆球、扁球或椭圆球形,皮色紫、黑紫、红紫或绿白。不耐湿热,中国北方栽培较多。多数品种属中、晚熟,主要品种有北京大红袍、六叶茄、九叶茄,山东大红袍和天津二敏茄等。
⒉长茄。植株长势中等,果实细长棒状,长达30厘米以上,皮色紫、绿或淡绿。耐湿热,中国南方普遍栽培,多数品种属中、早宏枯熟。有南京紫线茄、北京线茄、广东紫茄和成都黑茄等品种。
⒊矮茄氏绝燃。植株较矮,果实小,卵或长卵形。种子较多,品质劣,多为早熟品种,有济南一窝猴、北京小圆茄等。
茄子多数口感较好,由于每一个人饮食习惯,有喜欢软的、也有喜欢硬一点的。另外、烹调手段也决定选择茄子的品种。如果炖茄子紫线茄子较好;如果做茄盒油罐茄、黑又亮较好。

问答拓展:番茄的抗病种质资源有哪几类?

(一)抗病毒病资源

1.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种质资源

番茄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基因一共有3个,即Tm-1、Tm-2和Tm-2。美国最早发现的抗TMV番茄材料P.I.含旦拍抗病基因Tm-1,Walter(1969)利用该材料育成抗病品种特罗皮克(Tropic)。抗病基因Tm-2来源于秘鲁番茄,该基因与黄叶基因nv(nett***viresent)紧密连锁,抗病品种玛拉佩尔(Manapal)带有Tm-2v基因。Tm-2也来源于秘鲁番茄,由秘鲁番茄P.I.与普通番茄L.esculentum杂交后选育获得的OhioMR-9,OhioMR-12含有该基因,美国纽约州农业实验站利用该基因育成梁绝FloridaMH-1。Pecaut证明Tm-2与Tm-2v基因处于同一基因点上,但其抗病性强于后者。中国先后引入Manapal、Tm-2v、OhioMR-9、OhioMR-12、FloridaMH-1、强力米寿、强力铃光、强力寿光及茸毛等材料,还引进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鉴别寄主GCR系统,即GCR26(+/+)、GCR237(Tm/Tm)、GCR236(Tm-2v/Tm-2v)、GCR526(Tm2/Tm2)、GCR267(Tm-2/Tm-2)、GCR254(Tm/Tm、Tm-2v/Tm-2v)。利用这些材料育成了系列抗TMV番茄品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强丰、中蔬4号、中蔬5号分别含有Tm-1、Tm-2、Tm-2基因,佳粉系列、苏抗系列、西粉系列、东农系列、渝抗系列及辽粉杂系列具有Tm-2v基因血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应用Tm-2育成了L401、L402、L404等品种。

2.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种质资源

野生番茄与普通番茄的杂交后代对CMV的抗性往往低于野生番茄,如来源于智利番茄的LA0458与普通番茄杂交后经多代选择获得的番茄材料LA3912,接种CMV表现为耐病,抗病能力比LA0458大大减弱。LA3912与普通番茄的杂交后代其抗病能力就更弱。

已有研究表明,CMV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蚜虫,因此育成抗蚜虫的品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CMV的防治目的。郑贵彬、张环、柴敏、郁和平等先后从美国、***引入茸毛番茄材料SomkyMountain(WO)、LS1371(WOz)等材料,育成佳粉17、毛粉802、济南毛粉等番茄,这些品种利用了多茸毛形态的避蚜特性,具有浓密茸毛植株的叶片不仅影响蚜虫的取食部位,其叶片的银灰色泽还起避蚜作用。因此尽管茸毛番茄本身不含抗CMV基因,但它的避蚜作用间接提高了抗CMV能力。合理地利用这两个基因有助于CMV的抗性育种,但需注意的是多茸毛基因为单显性基因,而且显性纯合致死,WOz与WO是同一位点的突变基因,其纯合基因型个体具有正常活性。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创造CMV抗源材料主要包括导入外壳蛋白质基因、卫星RNA、反义基因等,具体内容请参见本章第七节。

(二)抗叶霉病(Cladosporiumflulvum)种质资源

叶霉病是番茄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病害,对保护地生产的危害尤为突出,国外从20世纪30年***始进行叶霉病生理小种和叶霉病抗病育种研究。叶霉病病菌分化快,在中国已鉴定的生理小种有10个,即1.2、2、1.2.3、2.3、1.2.4、2.4、2.3.4、1.2.3.5、1.2.3.4、1.2.3.4.9,主要是1.2和1.2.3.4。目前已发现的抗病基因有25个,已经明确的抗病基因有Cf-2、Cf-3、Cf-4、Cf-5、Cf-6、Cf-7、Cf-9、Cf-11等,被育种家利用的在9个以上。国际上采用一套含有不同抗性基因的7个番茄作为鉴别寄主,即MoneyMaker,LeafmouldResister,Vetomold,V121,Ont7516,Ont7717,Ont7719,分别含有cf0,cf1,cf2,cf3,cf4,cf5和cf9基因。

国外早期育成的抗病品种有StirlingCastle(cf1),V473(cf1cf2),BayState、STEP390等,20世纪70~80年代育成的有DURO、DOMBO、DOMBITO和CARUSO等。中国自1984年起开始叶霉病生理小种和叶霉病抗病育种研究,先后引进包括叶霉病鉴别寄主在内的抗源材料,1990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抗叶霉病品种双抗2号(cf4),以后育成佳粉1号、佳粉2号、佳粉15号、佳粉17号、中杂7号、中杂8号、中杂9号、中杂11号、中杂12号、中杂101、中杂105(图24-4、24-5)、辽粉杂1号、辽粉杂3号、苏保1号、东农707、9197、92-30、沈粉3号、亚蔬2号、霞光、辽源多丽、晋番茄4号、毛粉818、皖粉3号、豫番茄5号、吉粉3号、一串红等无限生长型的抗病品种,以及强选1号、毛粉808、江蔬1号、江蔬3号等有限生长型抗病品种。

图24-4抗叶霉病和感病番茄材料的田间表现

*tvZ*LQonxs*5cq6c8!/b/dL4AAAAAAAAA&bo=EgNTAgAAAAARF2A!&rf=viewer_4

图24-5中杂105

(三)抗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radicis-lycopersici)种质资源

已发现的枯萎病生理小种有3个,即生理小种1、2、3,中国主要为生理小种1。抗枯萎病的基因有I(抗生理小种1)、I-2(抗生理小种1和2)以及抗生理小种3的基因,分别来源于醋栗番茄(L.pimpinellifolium)P.I、P.I和秘鲁番茄P.I。TGRC的抗病材料有LA2821、LA2823、LA3130、LA3465、LA3471、LA3528、LA3847、LA4025、LA4026和LA4286。抗病基因均为单显性基因,其中抗病基因I-2已经被克隆,因此番茄枯萎病的抗病育种比较容易。早期育成的品种有PanAmerica(I)、Water(I-2)、FloridaMH-1(I-2)、IRB302-30(抗生理小种3)、IRB301-31(抗生理小种3)、IRB301-32(抗生理小种3)等。中国自“六五”开始进行番茄枯萎病抗病育种,育成的抗病品种有强丰、中蔬4号、中蔬5号、中蔬6号、中杂7号、中杂8号、中杂9号(图24-6)、中杂11号、中杂12号、苏保1号、毛G1号、毛粉808、毛粉818、西粉号、霞粉、皖红1号、江蔬1号、江蔬3号、渝抗4号等。

图24-6中杂9号

(四)抗青枯病(Ralstoniasolanacearum)种质资源

青枯病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国家及美国南部等高温、高湿地区均有发生,中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省(自治区)发病较重。青枯病的遗传机制复杂,大多数研究表明抗性由多基因控制,显性基因、不完全显性基因及隐性基因均可能存在。青枯病菌分为1、2、3生理小种和Ⅰ、Ⅱ、Ⅲ、Ⅳ、Ⅴ共5个生化型,中国主要为青枯病菌生理小种3和Ⅲ生化型。国外早期育成的品种有Venus、Saturn、Neptune、Kewalo、Ls89、Vc-4、Vc-3、Vc48-1、Vc-9、Vc9-1、Vc-4H、1169等,中国选育出的抗病品种有丰顺、夏星、粤红玉、粤星、粤宝、红百合、多宝、杂优3号、L402、湘引79-1、湘番茄1号、湘番茄3号、金丰1号、浙杂806、洪抗1号等。

(五)抗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种质资源

侵染番茄的线虫有19个属、70个种,危害中国番茄的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生理小种1,其次为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目前已发现的抗性基因有8个,分别为Mi-1、Mi-2、Mi-3、Mi-4、Mi-5、Mi-6、Mi-7和Mi-8,其中Mi(Mi-1)是唯一在生产上被利用的基因,该基因已被克隆。国外早期育成的抗性品种有HES4969、HES4846、Pearl、Harbor、Audlial等。中国番茄攻关课题组于“九五”引进了含Mi-1基因材料,进行抗番茄根结线虫育种研究,目前已获得了一些抗病材料,并配制了杂交组合,个别品种已经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六)抗晚疫病(Phytophthorainfestans)种质资源

在低温高湿条件下露地和保护地番茄都易遭到晚疫病的侵害。已鉴定的晚疫病生理小种有5个,即T1、T1.2、T1.2.3、T1.4、T1.2.4,抗晚疫病的抗病基因有ph-1、ph-2和ph3,尚未鉴定的抗病基因有ph4。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RDC)对番茄晚疫病生理小种和抗病育种研究较为深入,现有一套鉴别寄主TS19、TS33、W.Va700、L3708和LA1033,分别含有ph-0、ph-1、ph-1,2、ph-1,2,3和ph-1,2,3,4抗病基因。目前有18个省份的植保站和育种单位引入了上述抗病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的利用将加速番茄晚疫病的抗病育种进程。

(七)抗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种质资源

抗病基因来自于多毛番茄、潘那利番茄等。国外早年利用不完全显性基因Ad育成了佛洛雷德、满丝等品种。关于抗病基因的遗传特性尚不很清楚,有人认为是加性或上位效应。尽管如此,具有中等抗性的品种还是在生产上被应用。

(八)抗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种质资源

灰霉病在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危害严重,也是较难控制的病害。到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应的抗源。据报道TGRC的契斯曼尼番茄(L.cheesmanii)LA0317对灰霉病的抗病性较好,中国一些育种单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该材料并进行了抗病性的转育工作,已获得LA0317与普通番茄的杂交和回交后代,现正对这些后代材料进行灰霉病的抗性试验和抗病遗传规律的研究。因为该病原菌一般从正在枯萎的花冠处侵染,所以在灰霉病的防治上可以考虑选育开花后花冠能很快脱落的品种,来减轻灰霉病的发生。

(九)抗黄萎病(Verticilliumvaporariorum)种质资源

番茄黄萎病近年开始在中国部分地区出现,在秘鲁番茄和樱桃番茄中存在一些抗源,国外育成一些抗(耐)黄萎病的品种:NewYorker(V)、Springset、PicR***、JetStar、Supersonic、Heinz1350、Heinz1439、Westover、RoyalFlush、Floramerica、Veebrite、Veemore、Veegan、Veeset、BurpeeVFHyb.、Starshot,Earlirouge、Supersteak、Campbell1327、Fireball(V)、Beefmaster、BetterBoy、Bonus、Gardener(V)、MonteCarlo、Nova(Paste)、CrimsonVee(Paste)、Veeroma(Paste)、Veepick(Paste)、Ramapo、MoretonHyb.、SpringGiant、BasketVee、Campbell17、BigSet、Setmore、SmallFry、Terrific、BigGirl、Mainpak、EarlyCascade、Jumbo、WonderBoy、Rutgers39、UltraBoy、UltraGirl、Ruskmore、Jetfire等。国内在抗番茄黄萎病的种质创新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十)多抗性种质资源

培育多抗番茄品种对于减轻病原菌危害、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一些种子公司如先锋、先正达、孟山都、利马格兰、板田和羽田等推广的番茄品种可抗3~6种主要病害。中国番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努力育成多抗品种50多个,其中“六五”和“七五”育成的品种主要抗2种病害,如中蔬4号、中杂4号、542粉红番茄、苏抗8号、浦红6号、中蔬5号、中蔬6号、浦红7号、浦红8号、苏抗9号、苏抗10号、毛粉802、西粉3号、东农704、88-14、红牡丹等高抗TMV、中抗CMV;L402、秋星、丰顺号、夏星、粤红玉等抗青枯病和TMV。“八五”和“九五”以后育成了抗TMV、耐CMV、抗枯萎病的品种有毛G1号、西粉1号、霞粉、江蔬1号;抗TMV、耐CMV、抗叶霉病的品种有佳粉15号、佳粉17号、辽粉杂1号、辽粉杂3号、江蔬2号、江蔬3号、东农707、9197、沈粉3号、晋番茄4号、92-30、豫番茄5号、辽源多丽、霞光、皖粉3号等;抗TMV、耐CMV、抗青枯病的品种有浙杂806、金丰1号、粤宝、红百合、多宝、粤红玉等;抗TMV、耐CMV、叶霉病和枯萎病的品种有中杂7号、中杂8号(图24-7)、中杂9号、中杂11号、中杂12号、苏保1号、毛粉808、强选1号和毛粉818等。

图24-7中杂8号

(十一)番茄抗病砧木的应用

利用番茄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可防止番茄病害特别是青枯病、褐色根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增强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接穗生长,提高耐寒性、耐热性、耐盐碱能力和克服连作障碍等。近年,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了高抗青枯病和枯萎病的砧木121和128。***自20世纪70年***始培育番茄砧木,先育成抗青枯病和枯萎病的“BF兴津101”,随后育成同时抗黄萎病、褐色根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和根腐枯病5种土传病害的砧木耐病新交1号、PFN和PENT;80年代育成LS-89、PFNFR、安克特、结合、加油根等12个品种,这些品种除抗以上5种病害外还抗ToMV(Tma/Tma)、叶霉病、枯萎病生理小种1.2等;90年代育成影武者、加油根3号、对话、超级良缘、博士K,这5个砧木同时抗6~7种病害,抗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和枯萎病的能力明显提高。

(十二)抗其他病虫害种质资源

番茄其他病虫害的流行不是很严重,因此相关的研究较少,其抗性资源主要存在于野生番茄中,杜永臣於2000年对此作了总结(表24-1)。

表24-1野生番茄抗性资源

表24-1野生番茄抗性资源(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