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技术要点机插小苗育秧技术
育秧技术要点:机插小苗育秧技术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育秧技术,它可以提高育苗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机插小苗育秧技术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用适宜的育秧基质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需要使用育秧基质,这种基质应该具有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和抗病性等特点。常见的育秧基质有腐熟的稻草、腐熟的麦秸、腐熟的豆秸、腐熟的玉米秸等。
二、选择适宜的机插小苗机械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需要使用机插小苗机械,这种机械应该具有插苗准确、插深均匀、插苗密度可调等特点。常见的机插小苗机械有插秧机、插秧器、插秧机器人等。
三、掌握适宜的育秧时间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需要掌握适宜的育秧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春季育秧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季育秧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四、注意育秧管理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需要注意育秧管理,包括及时浇水、及时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及时清除秧田中的杂草、保持育秧环境整洁。
五、注意育秧后期的移栽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需要注意育秧后期的移栽,这个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气候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春季移栽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季移栽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机插小苗育秧技术的优点有哪些?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育苗效率:相比传统的育秧技术,机插小苗育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育苗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2.减轻劳动强度:机插小苗育秧技术可以减轻人工插秧的劳动强度,降低农民的劳动成本。
3.降低成本:机插小苗育秧技术可以减少种子的浪费和人工的浪费,降低育秧成本。
4.提高产量和品质:机插小苗育秧技术可以保证插苗的准确度和密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问题二:机插小苗育秧技术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适用于各种作物的育秧,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同时,它也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气候条件。
问题三:机插小苗育秧技术的机械设备有哪些?
机插小苗育秧技术的机械设备有插秧机、插秧器、插秧机器人等。其中,插秧机和插秧器适用于小面积的育秧,插秧机器人适用于大面积的育秧。
参考来源:
1.《现代农业技术手册》
2.《育秧技术与管理》
百科知识:
育秧基质
育秧基质是育苗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质,育秧基质应该具有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和抗病性等特点。常见的育秧基质有腐熟的稻草、腐熟的麦秸、腐熟的豆秸、腐熟的玉米秸等。育秧基质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释义拓展: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朱德峰著书籍)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国内外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韩国水稻机插秧育秧方法。阐述了我国水稻机插秧生产中的实用育秧技术,如机械化流水线播种育秧、工厂化育秧、泥浆育秧、单季稻育秧和双季稻育秧,及我国长江流域稻区、华南稻区、西南稻区和北方稻区等主要推广的机插秧育秧方法。问答拓展: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技术_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与种子质量 1.1品种选用 品种符合GB/T-1999**以上优质粳稻谷品质要求。 1.2种子质量 种子达到GB4404.1-2024标准中规定的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的种子质量要求。2、苗床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杂草少、土壤疏松、肥沃、偏酸性的田块作秧田。
3、苗床准备
秧田机耕机耙,土打细后,取表层本土过筛,去除杂草、小石子等,使装盘土及盖种土呈颗粒状细土。墒面平整,每栽一亩大田需苗床5-7m2,28个秧盘,营养土70-85千克(每盘需准备营养土2.5-3千克),一般苗床宽1.8m,沟深20cm,沟宽30cm,应保持沟道排水通畅。播前10天按每个秧盘用颗粒细土2.5-3千克加20克进口复合肥(四盘为一个混拌单元,保障充分混拌均匀)配制营养土堆闷备用。
4、播种
把2张秧盘横向排列在秧板上,以此连片紧密排列。铺土要严格,盘内底土要均匀,底土厚1.5-2.0cm。均匀播种,每盘播种150-180g,可分3次播种。播好种子后,立即均匀盖土,一般厚度为0.5cm,做到种子不见天。播种后开始上水,使盘内营养土吸水呈饱和状态即可;上好水后,将秧田水放到半沟为止,以便于调节秧田湿度,有利于苗齐苗全。播种后每隔2-3cm放1根1.4cm长芦竹(防止地膜紧贴地盘面造成缺氧烂芽)后铺膜,铺膜结束后,应及时盖稻草,达到遮荫、降温、保湿的作用。
5、秧田管理
1叶1心前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调节水气,以利于盘根;2-3叶勤上跑马水,移栽前5d控水炼苗。及时揭膜,齐行禅型苗后(播后5-6d)1叶1心揭膜。及时追肥,断**肥于揭膜炼档猜苗1d后,上水施**素90kg/hm2,施后及时洒水,防止烧苗,在移栽前5d施好出嫁肥,施**素150kg/hm2。秧田期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秧苗在二叶期后期应密切注意,及时用药防治;草害主要采取一些茎叶处理剂为主要除草剂,如秧田一次净等。但注意不要超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6 栽插准备
6.1施足基肥。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有机肥每亩大田施农家肥(30-40)担或秸草还田200kg,复合肥每亩施用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20-25)kg,**素10kg、硫酸锌1kg。
6.2精细整地
一是掌握翻土适宜深度,一般大田耕翻深度掌握在(10-15)cm;二是田面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cm;三是田面整洁;四是待沉实后移栽,土壤类型为沙土的上水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天,粘土一般要待沉实(2~3)天后再插秧。
6.3适时栽插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做到适时栽插。一是适龄移栽。秧龄掌握在(15-20)天,叶龄f3~41叶,苗高f12-18)cm。二是正确起运。起秧时小心将秧块卷起,运送时堆叠层数(2~3)层。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三是合理密植。行距30cm,株距11.7cm、13.1cm或14.6cm,亩栽(1.8-1.4)万穴,穴苗数(3~5)株左右,(6~9)万基本苗。四是清水淀板,薄水浅插,水层深度(1-2)cm,不漂不倒,一般以入泥(0.5-1.0)cm为宜。
7、田间管理
7.1水浆管理:机秧秧苗个体水,机插后应及时灌水护苗,防止日晒伤苗;既不能断水,也不能深水淹苗。机插秧苗分蘖起步迟,来势猛。当总茎蘖数超过适宜穗数的1.1-1.2倍时,就要排水晒田,控制分蘖。晒田要先轻后重,分次进行,以确保中期稳长。其余时间均可采用浅水与湿润交替的间袭悉歇灌溉方法。后期要严防过早断水,以免影响粒重和产量。
7.2施肥:秸杆还田,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以650-700公斤的亩产量指标,亩纯氮施用量在12-13公斤,N、P、K比例应为1:0.5:1,目前推广的“沃津”牌配方肥就比较适合机插秧施用,在栽前亩施30公斤配方肥的基础上搞好套餐追肥,栽秧后25天左右(分蘖期)亩用8-10公斤**素施分蘖肥,圆杆期、孕穗期、各施一次壮杆肥和穗粒肥。其底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是30:10:10:10。由于机插秧密度较大,必须施好拔节肥和穗肥,并以P、K肥为主。应采用“攻前、保中、稳后”的施肥策略。底面肥和分蘖肥要重施,
7.3化学除草
机插水稻行距宽,苗体水,前期群体发展慢,有利于杂草生长,因此特别需要做好化学除草工作。亩用“沃津”牌植保套餐1包药分别在移栽后7-10天内除草,并保持3-5厘米的水层,保证有水6-7天。
7.4综合防治病虫害
圆苞期及齐穗期亩用40%菌核净100克或20%井岗霉素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曲病两次;5%破苞及齐穗期亩用75%三环唑60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预防穗瘟;6月中旬亩用15%金好年(吡虫啉+丁硫克百威)30-40毫升或50-70%砒虫啉3-5克,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稻飞虱。在白叶枯病常发地区,孕穗期用叶枯宁预防,水淹没的田块及暴风雨袭击过的田块,水干及天晴后及时用叶枯宁预防。
8、适时收获
从稻穗外部形态看,谷粒全部变硬,穗轴上千下黄,有70%枝梗已干枯,达到这三个指标时,要及时收割,实现增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曙光农场)
问答拓展:育秧的育秧技术
1、壮秧:为高产、稳产打基础;
2、适宜机械栽插,尽量减少漏插、伤秧,确保适宜的基本苗;
3、省工节本。
健壮秧苗的基本形态:
(1)适宜苗高10-20厘米,单株白根10条以上;
(2)青秀无病,均匀整齐,苗挺叶绿;
(3)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软盘育秧是在“工厂化”硬盘育秧的基础上总结转化而来的育秧方式。主要环节有:
(1)准备工作
①秧池准备;
秧池准备:秧池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比为1:100-1:110.为便利运秧,秧地摆布应以2亩为宜,切忌集中。
床土培肥,床土培肥有两种方法:
集中取土;
于冬末春初,在取土地上匀施肥料,每亩可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40担,以及45%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施后连续机旋耕2-3遍,进行碎土拌肥,旋耕深度8公分左右,而后进行过筛并覆膜堆闷。
零散取土;
过筛后每立方米的细土匀拌45%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也可用“旱秧壮秧剂”代替无机肥。过筛后每100公斤细土可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
②材料准备;
秧盘准备: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软盘25张左右。采用机械播种的,每台流水线需备足硬盘用于脱盘周转,具体用量应根据播种时移送秧盘的距离而定。
秧板规格及制作要求。
标准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3米,沟宽0.25-0.3米,沟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米。
秧板制作要求:实、光、平、直。
其它材料准备。根据秧板面积准备适量的盖膜、稻草等辅助材料。
③床土准备;
选择适合的床土:
1、菜园土;
2、耕作熟化的旱地土;
3、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
不适宜床土:
荒草地土、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土。
取土量:每亩大田备足合格营养细土100公斤。
④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2-用种量:每亩大田一般需备足精选种子3公斤,或杂交稻种1公斤。
3-种子精选:应选用经过精选的种子,保证出芽率.
4-药剂浸种: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5-催芽: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毫米,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
①手工播种:
底土厚度确保秧块土层2-2.5厘米;洇足底土水;
按盘称种:发芽率为90%时,一般每盘播芽谷140-150克,杂交稻芽谷80-100克;
细播匀播;覆土。
②机械播种:调试播种机;播后直接脱盘于秧板;湿润秧板。
③手工播种作业流程
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覆土---封膜盖草---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④封膜盖草
芽谷播后需经过一定的高温、高湿才能出苗整齐,因此需要封膜盖草,控温保湿促齐苗。
(3)苗期管理
①揭膜炼苗:一般播后3-5天揭膜炼苗。
揭苗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②科学管水:秧苗三叶期以前,一般灌平沟水,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即可。
③及时追施断**肥;
④做好病虫防治;
⑤看苗用好助壮剂。
(4)栽前准备
①施好出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天进行;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苗色而定。
②适时控水炼苗;栽前通过控水,促进秧苗老健;增强秧苗抗逆性。
③带药移栽;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栽后易遭受病虫危害,在栽前1~2天要喷药预防,坚持带药移栽。
④起运移栽;起盘后小心卷起盘内秧块,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①起秧、运秧
细心起、运秧,做到秧块不变形、不断裂、秧苗不损伤。
②大田准备
③适期移栽
在确保适宜秧龄的前提下,做到适期早插,严防超秧龄。
④秧苗
插秧前秧块床土的绝对含水率应掌握在35-40%;秧盘内秧苗空格率为<3%
问答拓展: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技术,秧苗期主要有哪些病害
1、秧盘类型及数量:可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机插秧苗,实现钵苗机插,提高机插效果。2、嫌神唯播种期:一般早稻在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20-30天。3、播种量:一般播种量按干种计算,120-150克/盘,单季常规稻机插秧播种量一般是100-120克/盘芹培、杂交稻是70-100g/盘。
一、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技术
1、秧盘类型及数量
(1)首先要根据水稻的季节和插秧机类型选择适宜的秧盘,传统秧盘一般是平底毯状机插秧盘,这种插秧瞎旦盘有一个缺点,就是伤秧和伤根严重,秧苗返青时间长。
(2)可以使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机插秧苗,钵形毯状秧盘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钵苗机插,提高机插效果。
2、播种期
(1)早稻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种,秧龄为20-30天左右,单季稻播种期要灵活一些,江、浙等省的单季稻机插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
(2)机插秧连作晚稻一定要根据早稻收获期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播种期要比常规手插秧推迟10-20天左右,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旬,秧龄为15-18天左右。
(3)要根据实际情况(本人插秧机拥有量、栽插面积、机手熟练程度、工作效率等)确定适宜的移栽期,安排好栽**度,可以**分批浸种,严防秧龄超期移栽。
3、播种量
(1)目前我国各地的早稻机插秧大多数是常规稻,一般播种量要根据干种计算,大概是120-150克/盘。单季常规稻机插秧播种量一般是100-120克/盘、杂交稻70-100g/盘。连作晚稻中常规稻为120-150克/盘,杂交稻为80-100g/盘。
(2)播种量需要根据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因素进行调节,对于发芽率高、千粒重轻的品种可适当降低播量,发芽率差、千粒重大的品种要适当增加播量。
二、秧苗期主要有哪些病害
1、恶苗病
(1)恶苗病在水稻秧苗期间发病,发病植株比健壮的植株细且高,叶鞘和叶片细长,叶色呈淡黄,根系发育不良。
(2)部分病株在移栽前出现死亡,出现白色或淡红色霉状物。
2、青枯病
(1)青枯病主要是由水稻生理性失水所致,在低温下对秧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的能力下降。
(2)如果遇到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就会导致秧苗生理失调而发病。
3、立枯病
(1)水稻立枯病是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可以在土壤中进行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就会开始侵害秧苗。
(2)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比较严重,该病一般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
(3)水稻旱育秧二叶期后,秧苗叶尖会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会成簇成片发生。
4、苗稻瘟
(1)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前开始发病,秧苗茎基部呈灰黑色,叶鞘和叶片呈淡红褐色,无明显病斑立枯而死。
(2)苗稻瘟是水稻真菌**害,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它可以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