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黑穗病则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研究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和防治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玉米黑穗病的发生原因
玉米黑穗病是由黑穗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病原菌通过玉米花粉或裂伤的玉米茎、叶等组织侵入玉米内部,形成黑色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玉米粒变黑、变软、减轻产量。
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技术
1.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黑穗病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玉米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3.防治虫害:及时清除玉米田里的杂草和残株,减少病原菌栖息的环境,同时也能减少玉米螟等虫害的发生。
4.喷洒药剂: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喷洒杀菌剂或生物制剂,对黑穗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用户关心的问题
Q:黑穗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A:黑穗病会导致玉米粒变黑、变软,严重时甚至会减轻产量。据统计,黑穗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玉米产量可减少20%以上。
Q:喷洒药剂对玉米品质有影响吗?
A:喷洒药剂对玉米品质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使用合适的药剂和方法,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建议在玉米生长初期和抽雄期喷洒药剂,避免在成熟期使用药剂,以免影响玉米品质。
Q:有没有天然的防治黑穗病的方法?
A:有,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杀菌剂,如蒜汁、菊花水等,对黑穗病进行防治。适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
农药百科知识
杀菌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常见的杀菌剂有**酮、氧化锰、甲基硫菌灵等。
参考来源:
1.《玉米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中国农村科技》2024年第9期)
2.《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技术》(《农业技术》2024年第10期)
释义拓展:玉米黑穗病
Sphacelothecareiliana(Kuhn)Clint.
属真菌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轴黑粉菌
问答拓展:玉米黑穗病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玉米黑穗病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玉米丝黑穗病没有再侵染,发病程度取决于品种的抗性、菌源数量、环境条件等因素。品种抗性: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但无免疫品种)。细菌来源数量:连作会导致严重的**,因为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会迅速增加。环境条件: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度和湿度与病害密切相关。细菌萌发和入侵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当土壤含水量为20%时,细菌侵染较为适宜。
防治技术:1、积极选择和推广抗病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丝黑穗病的根本有效措施。
2、广泛实行轮作。轮作3年以上是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玉米黑粉病严重的地方,应种植一些作物,如土豆、豆类、花生、瓜类和蔬菜,并应努力避免多年连作。如果不能逆转燃仔,抗病品种也应轮作种植。
3、规范种子收购渠道。种子应当向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大力推广包衣种子和化学包衣种子。对于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衣剂包衣,并用利休、鲁芬宁、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均匀包衣,密闭种植4小时,然后干燥。在干旱年份和干燥的坡地,提倡使用即时护理剂混合种子,严格避免“白孝蔽色种子”。皮慎汪
4、结合现场管理,尽快铲除或连根拔起病株。病害严重的植株在抽穗前会出现病害症状,如植株矮化型、丛生型、多分枝型等,其特点是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叶片深绿色、叶片加厚、顶部向一侧弯曲。根据上述症状,采用间作和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尽快根除病株。抽穗后,在病耳上的黑粉散落前,应及时将其割除,并带出田间统一深埋。同时,将患病的植物切开,倒置放置在田间。不要将患病的植物和耳朵用作饲料,也不要将其用作堆肥。
问答拓展: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要如何防治呢?
侵染循环玉米丝黑穗病是病菌散布在土壤中,与粪肥混合,或种子携带黑穗孢子越冬的病害。土壤细菌是**的主要来源,施用带有细菌的农家肥也肢稿让会引起**。病原体侵入幼苗后,菌丝进入生长点,随着植物随系统扩散到天花和耳朵,形成孢子堆,可散发黑色粉末。发病条件:由于玉米丝黑穗病的传播和再感染,发病数量首先取决于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当有大量感染品种和土壤细菌时,土壤温度和湿度是决定细菌入侵数量的主要因素。由于细菌数量的减少,那些进行深耕、轮作、施用清洁肥料和不受细菌污染的田地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如果施用被细菌污染的肥料和田地,由于细菌数量多,**会很严敬者重。
低温和土壤干燥有利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寒寒之地病重。沙土地温高,病害轻。干旱条件下播种,土层厚、土壤水分好的地块都有轻症,早播轻于晚播。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一般外来品种比本地品种严重。品种抗性:不同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菌源数量:玉米丝黑穗病越冬地点主要在土壤中,连作造成土壤中菌源大量积累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严重。环境条件:病害主要由土壤细菌携带,多在苗期侵染,因此从播种到出苗的土壤温度和湿度与病害关系最为密切。
土壤温湿度条件不仅影响玉米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还影响病原菌冬孢子的萌发和侵染。一般来说,感染的适宜温度与玉米幼苗生长的温度相同,约为25℃。土壤含水量直接影响玉米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速度。土壤含水量适中,种子萌发快,幼苗生长快,病害轻;土壤干旱,种子发芽缓慢,幼苗生长缓慢,都会导致严重的病害。玉米丝黑穗病的鉴定及防治技术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选择高抗品种:选择高抗品种是控制该病的根本有效措施之一。农业防治:轮作:轮作和合理布局品种是减少田间细菌来源的有效措施。一般应该是玉米→蔬菜→小麦→玉米;如果难以实行轮作和翻茬,可以在连作土地上种植抗病品种。
翻耕土地和施净肥:深耕可以将病菌埋藏在土壤底部历局,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减轻病情。粪便携带的细菌是传播**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施用充分发酵和分解的敬妃也是预防**的有效措施之一。及时清除黑色素瘤:在黑色素瘤未破的情况下,及时清除并带出田间深埋,以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使其留在土壤中。化学防治:随着种衣剂的开发和应用,玉米丝黑穗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如8.6%戊唑醇福美双种衣剂172-215克/100公斤,6%戊唑醇种衣剂8-12克/100公斤,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6-12克/100公斤,28%戊唑醇种衣剂28-56克/100公斤,但需严格遵守包衣用量要求。如果剂量超过安全剂量,在低温天气会造成药害。
问答拓展:玉米黑穗病如何预防啊?
1、种植高抗丝黑穗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轮作,病重地块实行与非玉米或高粱作物3年以上轮作。适期播种,避免不适宜的早播。土壤深翻、精细整握薯胡地,提温保墒。3、拔除病株残体,减少菌源。 4、化学防治。播前选用戊唑醇种衣剂处理种子或用25%**酮(粉锈宁)可湿性粉手哗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段拦种。在使用时不得任意加大药量,以免造成药害。供您参考下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